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适宜于100 m跑运动员的准备活动的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运用"0.618"优选法、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对田径100 m运动员准备活动的运动心率和心率恢复时间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控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运动员有其准备活动最适宜心率和心率恢复时间;其准备活动最适宜心率和心率恢复时间为创造最佳运动成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运用对照实验法对"实习教学法"在体育课准备活动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在体育课准备活动部分应用"实习教学法"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它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提高自学能力,有助于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学生善交往,合作自制等能力的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为今后的教育实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准备活动教学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的大部分学校的体育课教学模式,仍采用开始部他、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的组织形式,以90 min一节课为例,准备部分占20~25 min.即占一节课的近1/4~1/3的时间,因此组织安排好准备部分也是上好课的重要一环,应给予极大的重视,必须改变千篇一律,简单化,甚至取消准备活动的作法.要改变传统多于创新,呆板多于活波的现象.准备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变化极少,缺乏创造性,无针对性,呆板的准备活动是很难使学生进入教学所需的状态,也不能成为基本部分教学的有机体.如何设计每节课的准备活动,是保证上好每节课的重要环节,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使学生由紧张的脑力劳动转入激烈的体育活动的桥梁,它对保证体育课各项任务的完成,提高体育课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要改变以前准备活动的旧模式,结合教学对象的群体与个体特征,结合基本教材的技术动作结构,精心设计、编制、安排准备活动的内容与时间,才能既达到了准备活动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体育课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从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形式和作用出发 ,分析准备活动在体育课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通过充分合理的准备活动 ,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体育课中准备活动是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做准备的,准备活动完成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基本部分任务的完成。它对增进健康、增强体质、防止伤害事故,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都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注意加强准备部分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不能认为只是活动活动身体,而稍有放松或忽视。应确保准备活动的时间、准备活动形式的灵活多样、合理的强度以及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的有机结合和补充,使身体的各部位、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各器官系统机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程序的改革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实验、统计、对比、文献研究等方法,对普遍高校体育课教学程序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新的教学程序(即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小群体练习部分→结束部分)方案,为教学程序改革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任何体育实践课,都离不开准备活动。然而,专门性准备活动,对调动学生课堂练习的积极性,促进动作技能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专门性准备活动,是指在体育课的准备部分,所采用的诱导练习、辅助练习,以及模仿练习的内容,在技术环节上与基本教材的部分练习内容是一致的。甚至把基本教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理论分析、资料归纳的基础上, 通过实验方法对武术长拳类项目少儿运动员赛前准备活动模式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长拳类项目的赛前准备活动的监控指标为: 时间持续30 m in,体温应升高1.5℃,心率区间应在130~195 次/m in,其平均心率应为HR= 150~160次/m in, 并结合实践结果及实验经验, 制定出了武术长拳类项目少儿运动员赛前准备活动的内容、量、强度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前,广大体育教师不但认识到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基本上能够做到课的开始时安排一定时间的准备活动。然而,据我对巴盟地区的大中专院校体育课准备活动的了解和调查,许多体育课准备活动内容陈旧,模式划一,长年累月,千篇一律,采用队列,跑步,做广播体操等准备活动。在大学生的年龄阶段,他们兴趣和爱好广泛,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和新事物,对那些内容不变的准备活动难以保持长时间的兴趣,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因而学生对准备活动表观出漠不关心,毫无兴趣,甚至因为有老师的压力不得不勉强应付,在这种情况下,动作质量难以保证,达不到做准备活动的目的,严重影响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因此,有必要对大学体育课准备活动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1.
准备活动在体育课、训练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各类体育运动不可缺少的前奏。体育课中丰富多彩的准备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和能力,还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学生今后参加体育运动时知道如何做准备活动打下坚实基础,为学生终身体育能力服务。因而,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好体育课的准备活动。  相似文献   

12.
目前 ,我国高校体育课教学中准备部分的内容大都千篇一律 ,组织形式陈旧 ,如队形变换、慢跑 ,徒手操等等。其内容单调、枯燥 ,学生不感兴趣 ,甚至产生了厌恶情绪。严重地制约了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性 ,而且容易出现伤害事故。本文对高校体育课准备部分进行了新尝试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1.1 研究对象我院大学二年级篮球专项班的学生 ,其中两个班组 78人为实验班 ,另外两个班 76人为对照班。1.2 研究方法1.2 .1 问卷调查法 对我院 15 4名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1.2 .2 实验对比法 对照班按常规的教法进行教学。实…  相似文献   

13.
刍议课前准备活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的“前奏”,它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的进程效果,正确地认识准备活动的作用,灵活地选择准备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恰当地安排准备活动的时间,这是体育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每当谈论到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和放松(整理)活动时,通常都意味着是在课的开始和准备部分要学生绕操场慢跑几周,做几节徒手操或复习武术基本功,为的是使身体从静止状态逐渐进入到基本部分的较剧烈运动,以免骤然用力过猛,致使肌肉、骨骼、关节、韧带和内脏受伤。在课的结束部分,一般都要做几节柔缓的放松操或柔美的舞  相似文献   

15.
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各种身体练习,是人由安静状态向兴奋状态过渡的一个过程。通过身体活动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大脑皮层对运动的分析、判断能力,使动作完成得更加协调、准确,减少失误。体育教学准备活动还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体育课堂上,把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跟上运动的节拍,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地进行体育课的学习一、对体育教师来说,首先应提高学生对准备活动的认识。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的一部分,而大多数学生根本不重视,只是敷衍了事。通过对726名学生  相似文献   

16.
本人从多年以来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上好一堂普通高校的体育课,其主客观因素是多方面的,就一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来说,不仅需要重视课的基本教材的教学,而且对课的开始部分、准备活动、结束部分的放松活动也不可忽视。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谈谈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排球普修课的准备活动对顺利完成课的任务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将准备活动按其活动形式分成徒手、带球、游戏、综合四大类型进行单组实验,对实验结果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不同类型准备活动学生的练习密度、心理状态等几方面作了分析,比较了优劣.并在对实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排球普修课准备活动的基本模式框图,可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就中学体育课准备活动的特点及其现状 ,提出“健美 -徒手操”的新概念 ,并对应用的原则、编排的要求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1传统体育课准备活动教学过程的局限性1.1统一性准备部分教学过程的统一性突出表现为学生练习的全部过程完全依赖于教师的统一指挥。虽然这个特点可以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但对于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会影响他们活泼好动的性格,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调动学  相似文献   

20.
准备活动是每堂体育课之前或运动员在参加训练和比赛之前进行的一些练习.那么,究竟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和意义有哪些、它与课的基本内容有哪些联系、它们的关系如何、准备活动组织安排得好坏会产生哪些作用、及对如何安排好准备活动量和准备活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对此本文进行探讨.1 准备活动的目的和意义1.1 通过肌肉运动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内脏各器官的工作能力得到适度的提高.克服人体惰性及通过各种有目的练习,可以提高肌肉的温度.这样,使细胞的代谢过程以较高的速度进行.因为,温度每增加一度,细胞的代迅速度增加约13%.在较高的温度中,神经传导活动会更迅速的使你对即将进行的训练或比赛有跃跃欲试的感觉.1.2 使运动员各器官处于高度准备状态.关节、韧带的灵活性大大增加、肌肉的弹性、柔韧性大大提高.肌肉内的毛细血管大量扩张,养料供给急增.1.3 使全身血液循环加快,呼吸加快加深.新陈代谢旺盛,全身发热,活动自如.这些作用全实现了,身体就有了充分的准备.在这种状态(生理上叫“工作状态”)下进行激烈运动,拉伤、损伤等等伤害事故就不会发生.1.4 熟悉某项运动新需要的条件反射性的动作.如:体操运动员赛前做一些支撑、悬垂的摆动、摆倒立和各种类型滚翻、空翻等技术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