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出台的《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中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政策内容为对象,剖析了中国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评估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并从公共政策评估系统的角度构建了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评估的主体、标准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比利时是君主立宪制下的联邦制国家,按照语言分为荷语区、法语区、德语区和布鲁塞尔双语区四个语言区,法兰西、荷兰和德意志三个文化共同体。比利时的文化政策发展主要是在二战后,文化政策的框架形成于1960年代。比利时文化政策的目标基于政治和文化民主的原则上,三个文化体有各自坚持的原则。比利时的公共文化政策内容丰富,涉及跨文化交流、文化参与、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文化创新、文化支持、数字文化、生态文化、艺术教育和跨文化教育、业余文化等方面。《宪法》和《文化协定法案》是比利时公共文化遵循的一般立法,除此之外还有公共文化立法和部门具体立法。按各级政府和部门对公共文化支出进行了分解,并对公共文化消费情况和雇佣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公共文化社会化发展快速推进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坚持和实现政府主导,是当前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践中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上海市政府采取出台政策法规、发布采购目录、优选专业社会主体、实施签约服务、履行事后评估等举措,建立公共文化社会化全面主导方式。宁波市政府围绕全市文化强市建设,设置了"全民艺术普及"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以市文化馆为核心全面带动城市社会专业艺术培训机构参与,形成以社会化为主要推进方式的专项突破主导方式。株洲市政府顺应数字化网络化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云计算、大数据、广互联、融媒体、众主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特征,采取打通文旅体资源及事业与产业传统瓶颈,创设开放性、兼容性、互动性公共文化社会化平台支撑主导方式。三地各出奇招、各有奇效,对全行业下一步发展深有启发。  相似文献   

4.
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的标志、人文精神的载体.其建筑设计应追求强烈浓厚的文化韵味、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念、人性化的空间艺术、自然无障碍设计理念等生态文化观.并遵循节约、灵活、实用的设计原则,充分体现出高校图书馆功能与文化的和谐交融.  相似文献   

5.
社会组织参与图书馆公共服务供给对于满足公众文化需求、消除数字鸿沟和完善政府文化供给具有重要价值。为此,必须要创新社会组织参与图书馆公共服务供给的模式,着力构建政策参与、资源动员、项目合作、志愿服务和社区自助等多种模式。社会组织在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约束和自身特点所限,社会组织应该主要提供图书馆基础服务和个性化服务,这是社会组织参与图书馆公共服务供给的边界和限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通过政策计量视角观察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环境全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政策设计,提供政策、研究、实践等板块之间进行比较的思路与资料库。[方法/过程] 收集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文本形成样本集,利用机器自动抽取和人工规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题标引,构建政策类目框架。[结果/结论] 对政策类目框架中8个一级类目组及24个一级类目进行描述,阐述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核心内容主题。以内容主题为分析单元,可以考察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制定、理论研究、机构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如何向农民工提供知识援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民工对改革开放贡献最大但收益最小,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庞大弱势群体。他们整体文化素质低、文化权益得不到保障,但求知欲强烈,渴望利用图书馆。在国家提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政策环境下,图书馆应通过实行全面免费服务、以合作方式多办临时或半临时图书室、扶持社会力量自办农民工图书馆等制度创新来向农民工提供知识援助。加强农民工图书室的业务管理、利用流动书车送书、设立开放的农民工推荐书架、定期为农民工开展培训与文化活动,是图书馆服务农民工的积极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8.
论文基于重庆市北碚区17个乡镇(街道)的实地调查数据,利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模型,从政策科学性、政策执行环境、政策执行人员等六个因素对县域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执行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前居民对县域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执行的总体情况基本满意;政策科学性、执行环境、执行人员及目标群体因素对县域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执行满意度存在显著的促增作用,但政策执行资源与执行机构对其提升效果却并不显著。对此,应积极营造良好政策执行环境,切实保障政策科学性,同时全面提升政策执行人员素养,努力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以期提升县域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执行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需要在理清基本样态的前提下寻找实践路径。文章以成都、重庆乡镇综合文化站41位工作人员的访谈资料为基础,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振兴基本样态与实践路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乡村公共文化振兴是以公共文化空间建构为导向的,基本样态包括以文化站设施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形成别具特色的公共文化场景;第三方参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文娱活动、讲座、培训等作为内核,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基于场域理论视角,要注重发挥社会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对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促进作用,要积极培育文化人才,注重村民“惯习”改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对加拿大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扶贫实践活动进行研究,总结其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启示。[方法/过程]梳理加拿大各省与地区扶贫相关战略文件,探究加拿大公共图书馆参与文化扶贫的政策导向和价值体现,采用案例分析法,以4所具有代表性的加拿大公共图书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归纳总结加拿大公共图书馆在面向全民的多元素养普及教育、面向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和健康关怀、面向新移民的文化和就业帮扶、面向残障人群的保障服务等方面的服务形式和特色实例。[结果/结论]提出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参与文化精准扶贫的有益启示:深化社会包容理念,为贫困群体营造开放均等的服务环境;扩大扶贫实践主体合作格局,建构多机构联合扶贫体系;国外借鉴与本土实际相结合,推动文化精准扶贫内容优化提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针对大量民间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试图从理论上总结民间力量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参与主体、参与方式和参与内容。[方法/过程] 以现有民间力量参与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实践为例,从理论上剖析现有民间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方式。[结果/结论] 通过研究,认为目前民间力量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参与主体主要是公民个人、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和企业,主要方式是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和提供设施等,主要参与内容是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运营,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考评,公共文化活动的举办、文化成果的创造以及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等。  相似文献   

12.
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美术馆之间处于一种条块分割、分散管理的状态,很少开展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交流与合作。文章分析了“图文博美”四馆开展协同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述了如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之间的协同服务,并介绍了江门地区文化场馆开展资源共享和联合服务的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13.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volume, content and appearance of arts journalism in Western daily newspapers have changed significantly in accordance with wider transformations in the arts and journalism. Previous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1) which culture receives attention, (2) the way culture gets attention, and (3) economic pressures underlying transformations. In this article we aim to bring these strands together by analyzing how changes in the packaging of arts journalism have evolved in relation to the cultural content which is discussed and the volume of (cultural) advertising that is featured in newspapers. We conduct a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coverage given to both “highbrow” and “popular” art forms in French, German, Dutch and US elite newspapers for four sample years: 1955, 1975, 1995 and 2005. The results show that newspapers all seem to converge into a balance between news reporting and reviewing. We find evidence for an increased catering for the needs and interests of audiences in some aspects (e.g. more popular culture) but not in others (e.g. no more human interest). Finally, most newspapers show an increase in cultural advertising, although the European newspapers in our sample contain much less advertising than the American ones. A stronger presence of advertising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both a lifestyle orientation of newspapers and a focus on popular culture.  相似文献   

14.
万惠玲 《图书与情报》2020,(1):140-144,F0002,F0003
中国纸马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千年,融中国传统信仰观念、民俗文化与艺术创造为一体,成为中国木版画文化遗产中丰富而复杂的类别。纸马多见诸于民间,俗信所用,产地颇多,其艺术审美可谓是殊有稚气、蔚成大观。纸马不仅具有拙趣的艺术特征,更具有重要的尊崇功用、教育功用、审美功用的文化价值。新时代国际视野下由于艺术领域的拓展纸马艺术符号有着更广阔的传承应用与流播空间。  相似文献   

15.
公共文化服务如何高质量发展既关乎"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向,也与十九大确立的2035年"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中期目标息息相关。文章梳理"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新环境、新挑战,认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观念、新路径,重点关注推进公共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均等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以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重大问题,擘画"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提品质、优效能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建设广州文化“首善之区”,重点在于提升广州的文化软实力。本文指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能够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进而实现广州文化“首善之区”的建设目标。本文还提出了广州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要完善社区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广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统筹广州城乡公共文化建设的三点思路。  相似文献   

17.
深入分析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旅行服务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在阐释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供给的国家政策环境、外部需求环境、内部行业环境适应性的基础上,提出挖掘文化资源内涵、多种供给方式合力、大力推进“书香研学”、规范研学课程等符合公共图书馆行业特点的实践路径,以期更好地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1949-1977年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研究区间,对国家层面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文本属性、文本内容及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前,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更多倾向于意识形态属性的关注与挖掘,以普及科学知识和宣传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逐步界定和完善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群众艺术馆和博物馆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 调查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障碍因素, 以为相关部门制订对策提供依据。[方法/过程] 通过问卷调查方法, 分析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从业者对关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障碍的认同程度, 从现有研究成果中总结出障碍因素。[结果/结论] 通过调查得出政府和公共文化机构的认识不充分、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知识产权归属不清及侵权问题、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分散的管理体制及缺乏对资源整合项目的管理、机构意愿不强、机构能力不足是目前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障碍, 消除障碍的对策包括:提高政府和公共文化机构的认识;加强有针对性的政策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多层面的管理协调机构;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加快标准化建设, 建立完整的标准体系;解决知识产权问题;提高机构参与意愿, 增强机构自身能力。  相似文献   

20.
优秀传统表演艺术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审美需求和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丰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重要手段。起源于1950年代的安康“新民歌剧”是在汲取紫阳民歌、汉调二黄和西方歌剧元素而形成的地方剧种。经过经济社会转型期近30年沉寂之后,新民歌剧在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安康示范区创建的推动下,成为丰富乡村文化服务供给、开展乡村社会教育、凝聚乡村脱贫攻坚精神动力的积极力量。其从“遗留”到“传承”的艺术创新实践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借鉴,为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公共文化融合发展、用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