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4 毫秒
1.
[目的 /意义]公共文化服务购买是推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举措之一,对社会组织“弱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购买形成机理进行深入探析有利于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购买。[方法/过程]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层层编码、归纳和提炼,构建公共文化服务购买中社会组织“弱参与”形成机理的双阶段理论模型。[结果 /结论 ]社会组织参与意愿薄弱生成阶段主要受参与能力不足、参与认知短缺、政府信任薄弱、行政压力强化和社会空间弱化等因素影响;参与意愿薄弱向“弱参与”转换阶段受正式制度环境缺失和非正式制度环境缺失的双重调节。将社会组织置于公共文化服务购买视角下,探究其“弱参与”形成机理,突破现有关于公共文化服务购买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研究视角,为学界探讨公共文化服务购买相关问题和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购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有效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手段,分析其研究现状与路径可以为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职能的进一步探究提供借鉴。[方法/过程]利用聚类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针对近十年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结论]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定位研究、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研究3个方面。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有5条路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探讨当前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考核评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可为构建科学规范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评估机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方法,对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公共图书馆第六次评估定级、文化馆第四次评估定级、2016年博物馆评估等考核实践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当前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考核评估存在评估指导法规缺乏、评估实施主体单一、评估运行规范缺失、评估结果反馈不足等主要问题。提出加强评估法规建设、构建多元评估主体、完善评估运行机制、优化评估反馈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用户是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服务的最终接受者,基于文化云活动用户的在线评论,客观分析用户对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的需求,针对需求优化文化活动供给形式和内容,提升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质量。[方法/过程]以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在线评论与留言为数据来源,利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质性分析,构建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用户需求框架,并结合情感分析,计算用户对各需求要素的情感倾向。[结果/结论]组织需求、平台需求、活动需求为用户外部需求,参与动机、活动期望、感知价值等个体需求为内部需求,为提升用户对文化云活动的情感认同,从四个方面提出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优化建议,以支持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设计与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5.
民间图书进入公共领域是社会力量参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方式之一。本文以民间图书共享为研究对象,从理论角度探讨民间图书共享在阮氏定律、长尾理论以及共享经济中的理论支撑点,从实践角度论述民间图书共享的三种模式———图书漂流、迷你图书馆、共享图书馆,从发展角度论述民间图书共享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民间图书共享的未来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参考文献40。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调查分析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中的特殊群体包容性实践,总结其经验,为促进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群体均等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选取国外8个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作为调查对象,运用网络调查法,对其特殊群体包容性实践进行分析。同时,立足于我国现状,提出对我国的建议。[结果/结论]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主要从建设规划、可访问性、文化资源、文化活动以及项目服务这5个方面体现对特殊群体的包容性。立足于实际,我国应找准特殊群体项目建设路线、确立特殊群体可访问性标准、加强特殊群体文化资源建设、创新特殊群体活动形式内容、扩展特殊群体项目服务类型。  相似文献   

7.
国内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评价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林芳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5):146-152
[目的/意义]探讨当前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评价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研究特点,基于研究现状提出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评价研究的建议。[方法/过程]从整个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视角出发,采用文献内容分析法,从评价主客体、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与工具及实证研究等方面,分析当前国内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评价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果/结论]当前国内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评价研究内容存在多样化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指标责任主体不甚明晰,缺乏顶层指标体系设计,评价客体不全面,评价客体的研究成果未整合,缺乏与其他文化领域的比较研究,以及轻效能评价。从评价机制、评价视角、评价框架设计及以效能为导向设计评价指标等方面提出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公共文化服务在供需上客观存在着多重关系,理顺并优化这些关系可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有效性。[方法/过程]运用新公共治理理论并结合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实践,对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关系进行三重建构,即供需主体关系、价值关系和对接关系的建构。[结果/结论]供需关系的三重建构,主要功能是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结构关系是分层递进,内在逻辑是服务主导逻辑,基本主线是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通过政策计量视角观察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环境全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政策设计,提供政策、研究、实践等板块之间进行比较的思路与资料库。[方法/过程] 收集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文本形成样本集,利用机器自动抽取和人工规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题标引,构建政策类目框架。[结果/结论] 对政策类目框架中8个一级类目组及24个一级类目进行描述,阐述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核心内容主题。以内容主题为分析单元,可以考察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制定、理论研究、机构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 从布尔迪厄文化社会学的视角对《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内容进行解读,揭示公共文化建设良性发展的实践路径。[方法/过程] 引入布尔迪厄文化社会学的三大概念分析工具:惯习、资本、场域,分析布尔迪厄文化社会学理论对于解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适用性,进而从文化身份认同、文化权利保障、文化生态平衡以及文化建设良性发展4个层面对该法案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与阐释。在此基础上,提出公共文化建设良性发展模型,并对该法的应用与发展进行思考与展望。[结果/结论] 培育文化主体的文化身份认同感、强化文化资本的文化权利保障力、维护文化环境的文化生态平衡是公共文化良性发展的3条实践路径,3条路径间具有协同共生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学科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学科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科服务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是开展学科服务工作的基本保障。图书馆所建设的学科资源是否得到有效的揭示与学科馆员是否可以提供精准服务将直接影响到学科资源最终在用户端产生的学术价值。本文通过梳理美术学科资源建设内容及方法,总结图书馆专业学科资源建设解决方案,为专业学科服务贡献力量。[方法/过程]调研美术专业各级学科的内容设置,详细分析其学科特点及文献资源需求特点,提出美术专业学科资源建设内容、建设制度、建设形式与评价方式,利用Libguides学科资源导航平台对美术学科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揭示。[结果/结论]从美术专业学科资源建设出发,提出美术专业资源建设与揭示的具体流程和内容,对各类型专业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提出适合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文创产品开发思路。[方法/过程]采取网络调研分析法,选取国外十个代表性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网络商店作为研究对象,对所包含的全部文创产品依次浏览、分析、查阅、记录,从产品物质载体和文化创意内容的角度分析国外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类别。[结果/结论]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思路包括:以图书馆藏与历史传承为开发主线(图书馆特色元素提取类、经典馆藏意蕴展现类、图书馆历史文化传承类),以文学阅读与特色文化为开发主线(文学阅读主题融合类、地区特色文化弘扬类、纪念节日文化宣传类),以读者需求与创意服务为开发主线(培育少儿求知类、面向不同群体类、用户体验设计类、特色鲜明品牌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针对微信学科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微信学科服务的具体模式,引导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便利的学科服务。[方法/过程]根据学科服务的含义与微信的功能模块,分析微信应用于学科服务的可行性。通过对"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调研,阐述高校图书馆微信学科服务的现状。[结果/结论]分析结果显示,微信公众平台适合作为学科服务的载体。但调查结果却显示,高校图书馆没有专门的学科服务微信平台,现有的微信平台更多地被用于发布信息而非提供服务,其所提供的服务也更多地注重形式而非内容。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学科服务的方式,包括信息推送、互动交流、表单处理、在线课程以及学习小组等。指出开展这项工作需要注重平台推广问题、平台类型选择问题、读者粘性问题以及读者信任度问题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从图书馆治理的角度比较中英两国公共图书馆法的异同,揭示两国公共图书馆法的差异,从而获得关于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的有益启示。[方法/过程]首先,分别阐明两国公共图书馆法的基本情况、立法目的与治理目标;其次,分析两国公共图书馆法蕴含的治理结构,归纳其治理单元、治理主体与治理评价;最后,比较两国公共图书馆法治理要素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与思考。[结果/结论]我国公共图书馆法应当灵活应用图书馆治理理论;适当扩大治理单元;严格区分建设主体与管理主体;深入推进管理主体法人化;充分监督建设主体。  相似文献   

15.
基于5W1H分析法的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供给政社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在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政社合作提供图书馆服务是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本文在丰富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供给政社合作的理论基础上,探讨政府和社会组织如何实现有效合作,为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运用5W1H分析法,深入分析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供给政社合作的动因、参与主体、模式、不同模式之间的差异、流程以及发展策略。[结果/结论]促进政社合作长效发展,需要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明确角色定位,保持社会组织的独立性;严把评审环节,科学选择合作对象;依据客观情况,灵活选择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对公众"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探析国外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项目的建设经验,可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健康信息服务提供重要启示。[方法/过程]通过调查 EIFL-PLIP国外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项目,以 13个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期国家的健康信息服务项目为切入点,分析国外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项目在项目主题、项目对象、项目内容、项目效果、项目保障上的实践特点。[结果/结论]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健康信息服务方面应进行多元协作,获取外部支持并发挥引导作用;关注需求,考虑用户特点兼重视弱势群体;培养人才,制定培训计划以提升服务技能;打造内容,加强资源建设与丰富服务类型;转变理念,规划试点项目及提升服务形象。  相似文献   

17.
晏凌  孙洋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24):36-42
[目的/意义]专业分馆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中一直处于可有可无的边缘地位,互联网+时代,粗放型的学科服务日趋精细化,这使得专业分馆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中的定位发生变化;重新界定这一定位,有助于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带来新的增长点,注入生机和活力。[方法/过程]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专业分馆的学科服务作为实证,引入定位原理,探讨专业分馆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中的定位和实现。[结果/结论]设有专业分馆的高校图书馆应该将专业分馆作为学科服务的一线和前沿,以专业分馆为核心,与分馆所属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开展密切合作,深入分析、挖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需求,以知识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为基本点,构架图书馆与院系等其他相关部门多位一体的泛学科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18.
海涛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21):39-45
[目的/意义]构建满足教学需求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是高校图书馆实现服务职能的重要途径。[方法/过程]通过研究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教学服务途径和方法,在深入了解本校学科特色、教学需求的基础上,明确构建基于学科特色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路径。[结果/结论]通过建设特色馆藏资源、开展嵌入教学的学科知识服务以及创建特色空间环境,以实现图书馆对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服务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