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探讨"互联网+"背景下,学校体育教育发展新策略,研究学校体育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的基本路径,提出构建基于实验式教学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活化体育教学,助力素质教育,继而推动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下的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与健全的人格的重要使命,“以学生发展为本”同样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准则。“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需要教师的配合,也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们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审视当前的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现状却存在着许多不如人意之处。如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不能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学中尚未建立真正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学法重视不够,学生的自主性、开放性、探索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竞技运动由于其固有的一些弊端而淡出了体育课堂。但是竞技体育是具有教育价值的体育存在,体育教学发展不能脱离竞技体育,应当做的是有选择性地把竞技体育的具体形式——竞技运动引入课堂,并合理地对其进行改造,使其符合体育教学的需要,即处理好竞技运动教材化。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等研究方法,对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制定科学的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构建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课程体系;编写适应高校体育教学目标要求的体育教材;建立高素质的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高校体育健康目标,高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体育显性课程体系改革,注重体育隐蔽课程体系的构建;体育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控制”、指导和帮助下,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进行自主学习,体验体育的乐趣,从而热爱运动,养成习惯以至终生。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运用献资料、调查访问和整体设计针对普通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整体改革,建立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高中体育课程体系,为普通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竞技运动教材化改革的推进,对学校竞技化体育器材的教学化改造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学校体育中竞技化器材的现状、产生矛盾的分析,探讨了学校体育中竞技化体育器材的教学化改造问题。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一贯制学校体育课程目标构建、内容衔接、实施方法、评价方式四个维度进行分析,探析一贯制学校体育课程优化路径。研究发现,当前一贯制学校体育教学面临体育课程目标与课程建设衔接不畅、体育课程内容层次不连贯、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学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机制亟待更新等困境。提出如下路径:以培养体育素养为核心,确定课程目标;搭建衔接小、初、高阶梯式课程内容体系;创新与整合教学实施手段,因材施教;重构课程学习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健康档案。从而构建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的一贯制学校体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梳理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施历程的基础上,研究发现体育专项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概念界定不清、目标定位泛化、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脱节、学习评价标准缺乏统一性和灵活性、场地器材匮乏以及师资队伍专项化素养亟待提高等问题。据此提出:厘定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概念;明晰体育专项化教学的目标特征;延伸课堂教学成效,推行课内外一体化机制;完善学习评价标准,彰显"四维"动态评价特征;搭建校企场地设施的合作共享平台,实行对外开放策略;拓展师资队伍建设渠道,提升体育教师专业化素养。旨在为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施的高效推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师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传进 《体育学刊》2001,8(3):78-79
高师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必须从学校的培养目标着手,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新的体育课程体系,进而深化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课外体育活动等一系列改革,把高师体育推向21世纪。  相似文献   

11.
在回顾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指出,优化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实质是:实现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科学化;实现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多样化;实现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内课外一体化。并提出6条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王凤仙 《体育世界》2014,(2):109-110
健康与人文理念下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高职体育改革的一个方向。文章从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全面探讨了健康与人文理念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与方法,希望能对高职体育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杨春卉  王艳 《辽宁体育科技》2005,27(5):84-84,99
针对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过分重视技术教学的现状,本文深入探讨了娱乐化教学对学校体育的促进作用,并对技术化与娱乐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廖伟 《福建体育科技》2013,(1):46-48,58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解读生命化教育理念释义及其特点,揭示生命化教育理念下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观,并从生命视域的高度深刻反思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和缺憾,以此从实践层面上提出构建生命化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理念:从构建生命化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价值观导向,以及更为自由和规范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共同觉悟为最终目的的生命化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等方面来重构生命化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15.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在课程编制中具有重要地位,对指导体育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现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存在的缺陷,通过文献梳理、历史借鉴、综合考量与逻辑推理,重新构建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为不断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研究认为:(1)新时代学校体育“四位一体”新目标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新要求,是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的理论依据,为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指明了方向;(2)重构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提出了体育修习、健康促进、思政品德领域目标,突出了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学科特征,凸显了新时代体育与健康教育的顶层设计;(3)重构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上承新时代学校体育“四位一体”新目标,下接学校体育教学与学校体育各项工作及活动,符合学习层级理论并同普通高中课程目标有效对接;(4)重构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可以在体育教学中有效落实,在学校体育各项活动中切实贯彻,具有理论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如何适应阳光体育运动的需求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阳光体育运动的正式启动,是我国学校体育的一件大事,必将引起体育事业的重大改革,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适应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需加强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高年级开设选修课,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建立科学的体育成绩考核评价体系,在教学改革中应引入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思想,探讨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试论职业技术院校体育课程专项化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推动了学校体育的教学改革,加快了体育课程建设的步伐。搞好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体育课程专项化教学改革,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快乐中自由发挥所学的技术,享受活动的乐趣,形成自己的爱好,充分体验到体育课活动中成功的欢乐与技术的掌握和提高。专项化教学改革能促进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终身体育相接轨。  相似文献   

18.
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系统论述素质教育的概念、特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即,转变学校体育教学观念;把健康教育和学科能力培养,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点;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构建新的学校体育与保健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9.
生命化教育与学校体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学校体育教学作为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引领学生学会生存和做人。从生命化教育的视角构建了新型的体育教学理念、课堂文化、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20.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学习型社会的倡导,"以人为本"课改的呼吁等诸多的变化,都对高校体育教学目标评价的定位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体育教学的目标及评价要与人本化、与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融合起来,其基本思路是:1)符合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求;2)符合课程改革的思想,"人本化"的定位;3)与多元素、复合型体育文化的融合;4)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健康第一的体现;5)学科交叉文化的渗透,一专多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