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游戏是人类的自由本性和完整人格充分体现的途径与证明,更是小学生展现其生命存在与活力的舞台,小学生是在游戏玩耍中不断成长的。由于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还比较单纯,童谣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通过  相似文献   

2.
童谣是一种适应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为小学生所喜爱、易于被他们接受的有特定节奏的韵文,它具有游戏性、教育性和生活性等特征。童谣所蕴含丰富的德育资源,是德育游戏化的必要前提。童谣游戏所体现的德育主体性.所呈现德育形式的多样性及其所反映德育的目的性都为小学德育纳入童谣游戏成为可能,也是德育游戏化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校园绿色童谣是一种适应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为小学生所喜爱、易于被他们接受的有特定节奏的韵文,它具有游戏性、教育性和生活性等特征.绿色童谣所蕴含丰富的德育资源,是德育游戏化的必要前提.童谣游戏所体现的德育主体性,所呈现德育形式的多样性及其所反映德育的目的性都为小学德育纳入童谣游戏成为可能,也是德育游戏化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童谣游戏是指一定地域内在少年儿童中广泛流传的一种以游戏方式存在的歌谣活动,它所具有的自由性、教育性和生活性等精神特质与道德教育相辅相成。同时,童谣游戏与德育活动形式统一且具有道德教育的意义,为此通过童谣游戏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是可能也是必要的。儿童道德的养成,需游戏主体的创造与体验,游戏场地的开发与共享以及教师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相似文献   

5.
【设计依据】 “摇啊摇,摇啊摇,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还有饼儿还有糕,宝宝吃了哈哈笑……”童谣大多是通过口转面授的,它以儿童的视角和语言来描述对事物的认识,目的是让儿童能认识周围事物。童谣简短精炼,形式活泼,琅琅上口,充满童趣的天真、淳朴,它的内容除反映生活外,大多与游戏有关。立足小学生实际,本设计先是让学生念童谣,而后调动学生的知识、生活经验,抄录童谣,编写童谣,从中体会童谣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6.
孙伟晨 《家长》2024,(4):55-57
<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民间童谣是其中璀璨夺目的瑰宝。童谣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还是文化的传承,其以独特的韵律和歌词,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髓,让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在欢乐中学习、在成长中启迪智慧。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民间童谣在幼儿园体育游戏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很多幼儿园将民间童谣融入体育游戏中。本文深入探讨民间童谣在幼儿园体育游戏中的应用价值、现状及实施策略,旨在通过民间童谣在幼儿园体育游戏中的应用,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让更多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永济市银杏小学坚持开展“童谣声声润心田”活动,用健康新童谣取代那些内容消极、格调低下的“灰色童谣”。如今,健康的童谣正伴随着小学生度过美好的童年,使他们在传唱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民间游戏与童谣都属于民俗范围内,将其应用于幼儿教育中,能够很好的激发幼儿的学习潜能、锻炼逻辑创新能力,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阐释童谣在民间游戏中的作用及意义,探索童谣在幼儿园民间游戏中的具体应用措施,以期待童谣能够更好地在幼儿教育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在幼儿园传统体育游戏中加入童谣,更具趣味性、规则性、教育性和竞争性,特别是农村幼儿园由于场地、体育器材等的限制,把童谣融入到体育游戏中不受条件的约束,更能调动孩子们锻炼的主动性。幼儿园也可以结合本园的特点,对童谣适当地进行创新和改编,更适合孩子们的特点,提高他们的活动积极性。本文以《跨步抓人》的童谣为例,来研究在幼儿园中将童谣融入传统体育游戏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0.
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初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对1-2年级段语文阅读目标作了明确的规定。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占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教育部出台的《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小学教育阶段德育活动要体现生动性、趣味性,动手动脑,丰富情感体验的特点。积极组织开展感受家乡变化、欣赏自然风光等活动,增强小学生爱国情感。开展介绍名人名言和英雄人物事迹等活动,激励小学生树立远大人生志向。开展学习身边的待样、遵守课堂纪律等活动,规范小学生行为习惯。通过传唱新儿歌新童谣、做游戏等文体活动,提高小学生基本素质。由此可知,儿歌、童谣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弄清楚童谣与儿歌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诚信是为人之道,是个人立身之本,是小学生处理自身人际关系和适应校园生活的基本准则。良好诚信品质的养成需要寻找一种适当的途径和方法。童谣是小学生情感世界的表达,它简洁明快、幽默风趣、朗朗上口、不加雕饰,是小学生喜闻乐道的一种文学形式。童谣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世界,易于被小学生理解与接受,因而通过童谣体验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李亚真 《福建教育》2005,(5A):18-18
小时候,童谣是一叶满载着童心的扁舟,引领我们驶向成长的港湾;长大后,童谣又成了我们走进童年美好记忆的最佳钥匙!孩子们有着天真烂漫、充满幻想的天性,而童谣就是他们发挥想像力,把游戏时的欢呼、对动植物的耳语、对自然景象的观感等,以纯真的口语创作出来的诗篇。因此,童谣就具有以下几个特质。  相似文献   

13.
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英语教学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利用实物、简笔画教单词、用动作语境教单词,用童谣歌曲、游戏及其他教学手段教单词,可以帮助小学生有效地学习和掌握英语词汇,为他们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童谣与儿童游戏的关系,分析了童谣中的游戏精神:自由性游戏精神、无目的性游戏精神、审美性游戏精神、真实体验性游戏精神,并指出童谣是游戏精神的实体性表征形态。  相似文献   

15.
曲莉 《山东教育》2008,(7):94-94
一、基于游戏的自主学习方式 该模式是针对低年级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游戏方式开展的自主学习模式。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他们对游戏有着特别的爱好,在游戏环境中,他们能快乐地进行学习而不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相似文献   

16.
正童谣是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又便于儿童吟唱的短歌。童谣所描述的内容通俗易懂,,语言表达形式富有儿童的情感色彩,,能大大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小学生的审美情趣。童谣的内容虽然显得简简单单,但其中却蕴涵着丰富的教育意义,通过内容的具体化,将美好的道德文化有趣化、生动化。让低年级的学生接触更多的童谣,能够引起小学生的美感和愉悦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童谣更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想象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让童谣成为习惯养成的催化剂叶圣陶先生说:"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  相似文献   

17.
刘玎月 《教育》2022,(3):34-35
幼儿园可以充分调动社区、家长资源,首先对大家比较熟悉的童谣和具有当地特色的一些童谣进行收集,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来进行筛选.筛选过后可以得到很多类型的童谣.一种是本身就带有体育游戏性质的童谣,称为继承式童谣体育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还有一种是韵律性很强,适合与相应的体育游戏结合的童谣,可以与幼儿一起进行童谣与体育游戏...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的少年儿童中,流传着许多“灰色童谣”,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极其不利。孩子们为什么喜欢这些童谣?如何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现象?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五家镇中心校开展了“唱红色歌谣,做健康游戏”活动。  相似文献   

19.
陈满玉 《福建教育》2022,(20):35-37
<正>闽南童谣是以闽南方言进行创作和传唱的儿童歌谣,内容生动有趣,展现了闽南风情和儿童生活情趣,且朗朗上口,备受幼儿喜爱。在幼儿园里,时不时就能听到幼儿唱起童谣。他们一边游戏一边唱,十分惬意。但有些童谣内容单薄、变化不大,幼儿反复唱几遍后也就索然无趣;还有些童谣的个别词句幼儿不易理解,且多数幼儿发音不正确。那么,如何让幼儿喜爱的童谣有更多不同的演绎,以丰富幼儿的游戏形式、增进游戏乐趣?如何通过闽南童谣了解闽南文化,引导幼儿感受闽南方言独特的魅力?为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20.
童谣流行线     
《小学生》2007,(12):33-33
童谣,你两生吗?其实在二三十年前,我们的爸爸妈妈还小的时候.他们没有电视可看.没有掌上游戏帆或者电脑玩.也没有流行歌曲可以听.他们少数的几个活动就是大家聚在一起跳皮筋,踢毯子,唱童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