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创新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爱华 《体育学刊》2004,11(5):75-77
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目标创新、结构创新、内容创新、资源创新和评价创新进行了系统分析。为了使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能够真正落实,对新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实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面向21世纪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国家教委一系列法规性文件为标准,对我国32所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建设基本条件和体育课程教学各领域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运用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当前多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没有正确处理好健康第一与增强体质之间的关系;2)教材的选用和项目的开设虽然紧扣国家2002年颁布的纲要,但缺乏中原地域特色;3)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缺乏延长性和拓展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河南省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师角色,延长和拓展课程设置等建议,以期为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以苏北十所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苏北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结构与利用特征进行了研究,旨在把握课程资源的本质内涵,探讨地方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运用问卷调查、教学实验和数理统计法,对在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开设"主题探究式"综合课程的可行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旨在为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课程评价是体育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学校体育评价的核心。章简要论述了体育课程评价理论及其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的内容,提出了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实施过程中的几点具体建议,以期抛砖引玉,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服务。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健美操教学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建立了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健美操教学的体系,切实为学生终身体育的储备打下了理论、技能和方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高校体育课程的学习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一部分,是以高校体育课程的学习目标为依据,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程、学习效果进行价值判断,以改善教学,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从评价的方法、内容、标准等方面对湖北省10所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师、相关管理者和学生进行调查,了解现行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学生学习评价实施现状,以期望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实践课学生学习评价及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荣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3):56+58-56,58
随着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逐步发展,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的大学体育课程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街舞作为近几年较为流行的时尚运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纳入到公共体育课程中。本文着重从街舞的特点出发,总结了适合当代大学生练习的动作编排要素,旨在为普通高校编排合理的、适应当代大学生身体与心理的公共体育课街舞选项内容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吴晗晗 《体育科技》2022,(1):123-124+127
【目的】基于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湖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艺术类课程的优化方案,为湖北省高校公共体育艺术类课程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数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结果】在人才培养目标下高校公共体育艺术类课程有明确方向,以湖北省高校的调查结果来看,艺术类课程优化处于初期阶段,还需要结合实际不断探索艺术类课程的优化方案,培养更多优质人才。【结论】湖北省高校公共体育艺术类课程优化迫在眉睫,需要通过多渠道探索优化新方案。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高校毕业生健康体适能理论缺失的原因及干预措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健康体适能理论尚未被引入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内容;"三自主"体育课程模式存在缺陷;体育教师理论知识更新不及时;以及目前高校对于毕业生是否达到课程目标缺少把关等都是高校毕业健康体适能理论缺失的原因。针对性干预措施为:在国家层面,应出台政策倡导普及健康体适能理论;在学校层面,应深化体育课程改革,规定健康体适能为必修内容;加强高校毕业离校前对健康体适能理论掌握的把关;加强体育师资在健康体适能理论方面的培训。  相似文献   

12.
南京理工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成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朱继华  程梅玲 《体育学刊》2002,9(5):102-104
南京理工大学构建了以健康为本,淡竞技重健身的体育教学内容新体系,对设置多种以体闲、娱乐为主的选项课,增加体育理论课内容,更新体育理论教学手段,增设太极拳和游泳必修课等内容进行了实践,旨在培养学生增强体育意识和能力,形成“终身体育”观念,使学生能自觉地运用在课堂内所掌握的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来指导自己参与体育锻炼,并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全民健身中去。  相似文献   

13.
从现行体育教学大纲看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建设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王占春 《体育学刊》2001,8(6):1-3,11
1992年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已经由新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所取代。在其施行的8年中,取得不少的宝贵经验。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为即将全面推行的体育课程改革服务,就是本文的要旨所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湖南省19所具有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招生资质的体育院系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高校体教专业"学科"课程建设现状,研究显示:湖南省体育教育专业设置全,但运动训练专业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滞后;体育教育专业高精尖人才缺乏;专业主要培养目标为"应用型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专业人才";部分院校存在设置总学时偏低,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门类设置少、精品课程建设理论学科发展滞后于技术学科建设以及学生教学实践时间短等问题。提出在学科建设上应夯实学科基础,在坚持建设区域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向着学科综合全面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以黑龙江科技大学为例,对黑龙江省普通高校运动风险防护课程体系构建进行实践研究。结果表明:运动防护课程是有效预防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的必要课程;课程首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心肺复苏术、冰上运动损伤的处置方法。其次掌握两项选项课程运动风险预防与处置方法;运动防护课程应划分为基础防护课、选项防护课和防护课程理论三个类别;运动防护课程作为必修课程,课时设定为16学时较为适合。建议根据《纲要》、地域气候特点、场地设施等情况综合设计实施运动防护课程。希望借此解决学校体育教学安全问题,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成绩评定理论是有缺陷的,这种缺陷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与健康课学习成绩评定实施等级划分,因为等级划分达不到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的评定目的。对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首先应不与升学考试或者评比先进、荣誉挂钩,不采取统一划分等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将各个学习领域目标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细化成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学生针对细化的教学目标进行自我对照评定和相互评定。  相似文献   

17.
包云  曹波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11):67-68,111
五年制高职体育课程改革在探索中前行。借鉴于高校和普通高中关于田径类课程或项目的相关论述,并结合五年制高职体育课程的实际情况,将“田径类项目”的概念引入五年制高职体育课程建设中,并提出田径类项目以健身性、竞技性和实用性为三大属性,以基本锻炼能力、田径主要技术和户外生存技能为主要内容,以必选、限选和任选为三种教学形式,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田径类项目在课程中的实施提供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18.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我国实现教育强国目标的基础保障和必然要求。在以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为前提的体育教师职业核心素养研究是当前体育学界关注的热点领域之一。运用扎根理论,采用自下而上的理论建构方式,对CCTV体育频道《我是体育教师》栏目中义务教育阶段26位卓越体育教师受访视频的转录稿进行三阶段编码,构建卓越体育教师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职业精神、职业态度和专业修养3个方面。通过分析他们的职业成长路径发现,义务教育阶段卓越体育教师的核心素养形成机制为:教师原生形态是其核心素养的形成基础,教师入职后的职业发展认知是形成其核心素养的动力源泉,而教师所处的外部环境是促进其核心素养形成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已经明确强调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集体之间互帮互助,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体育素养与体育技能水平。体育教学活动本身就具有较强的集体性,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合作理念,这也是小学体育教学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如今在新时期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如何在合作理念下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整合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朱继华 《体育学刊》2004,11(6):85-87
针对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现状,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对现行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重新构建与整合,设计了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选项课 教学俱乐部 选修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