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时至今日,具有自媒体性质的微博在全球的影响力已不容小觑,这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对于传统话语垄断地位的动摇是显而易见的,并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人们的社会生活,潜移默化地重构着原有的话语权格局.凭借微博,普通民众获得了更多的话语空间,微博似乎成为了实现公众话语权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丁锦昊到此一游”事件谈起,着重分析草根微博在传播公共事件时的发声过程,及在实现话语权过程中的现实表现,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探究草根微博在实现公众话语权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境,并针对困境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微博的表达权及“理想传播情景”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博作为网民张扬表达权的一种新兴媒体,具有传播迅速、及时、定向传播、协作传播等特性,决定了其成为Web2.0时代公共领域的一种新的形态。由于用户的虚拟身份、话语权不平等以及理性沟通欠缺等原因,从而使得微博传播中客观存在着扭曲的沟通现象。为使微博用户理性而充分地行使表达权,需要克服扭曲的传播,构建理想的传播情景。  相似文献   

3.
名人微博凭借强大的粉丝群拥有巨大的传播力量,表现在话语权、影响力和议程设置等方面,造就了名人微博的传播优势,但同时又为其发展带来了一些隐忧,如话语权失衡、微博骂战横行、不实信息传播等。应对这些隐忧,笔者认为普通微博用户应该积极争取话语权,名人微博应肩负社会责任,同时微博自身应附带自净功能,保持信息公开,创造良好的传播环境。  相似文献   

4.
在微博传播中,女性话语权依然是缺失的。本文从女性话语权的传而无效性,女性话语领域的局限性,女性意见领袖的缺失,微博传播中对女性话语的解码误读,微博传播中女性话语权的扭曲表现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微博是提升图书馆话语权的有效路径。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微博主要有事实类和评论类两种话语类型。清华大学图书馆微博通过发表犀利尖锐、有独立见解的评论话语提升了其在公共空间内的话语权,扩大了影响力。此种话语实践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微博建设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公众话语表达和话语权实现的相对宽松的平台,微博对公众话语权的建构要基于普通用户和意见领袖用户两方的共同努力。目前,微博维权颇有成效,但也遭遇了普通受众力量微弱与该平台谣言、虚假信息滋生的问题。有效构建公众话语权,还有赖于普通受众能明确微博信息的传播特点,提升微博素养;媒体能主动参与微博,打造微博公共交流平台;政府能与公众坦诚交流,借力微博疏通官民沟通渠道。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微博赋予了公众更多的话语权,拓展了公众话语空间。随着其影响力的日益显著,微博成为公众参与民主政治的新途径,在2010年、2011年两会期间微博问政渐成风潮,成为两会新热点。本文着眼于微博的传播特性探究微博公共领域的形成及其条件,针对微博传播及两会微博问政现状作一些反思,由此展望微博未来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8.
当下微博、微信新媒体逐渐成为传播主角,并且形成了一个舆论新生态,那就必定会出现话语权使用的情绪化、跟风性等弊端。而传统媒体主持人话语权就显现出更为重要的意义,可以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有效地将有深度有价值的信息"捡出来",利于自己的话语权和意见领袖的身份,用客观公正的的话语力和影响力来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那么主持人当下对话语权的把握如何,有什么样问题,相应解决策略有哪些,本文主要从这几个方面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9.
周玫  梁芷铭 《传媒》2015,(20):75-77
微博的兴起使得公民的话语空间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展,受众话语权得到了释放.微博虽然让一般受众有了话语平台,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话语权结构是平等的,微博的出现只是赋予了受众话语权并让其言论有了传播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话语权格局.  相似文献   

10.
微博是一个公共话语空间,微博时代,个人的话语生产力与传播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同时也带来了话语权分配的不均衡,一方面,精英微博的粉丝量远远超过了全国大报的发行量,这说明个人“自媒体”的传播力已不容小觑;另一方面,大量草根微博的粉丝量不到两位数,他们的话语无法得到有效传播,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表面来看,微博空间的话语表达是“众声喧哗”的,实际上却存在一个二元对立的深层结构,即精英比草根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1.
截至2013年第一季度,在新浪认证的政务微博数已突破7万个。然而,在众多政务微博中,不少存在着话语生硬、活跃度低等问题,降低了政务微博的影响力。本文从品牌信息传播主体、品牌信息、目标受众、传播渠道和传播效果探索政务微博的品牌塑造及推广思路。  相似文献   

12.
何艳萍 《青年记者》2017,(14):17-18
话语权是文化与传媒研究领域出现频率甚高的一个概念,指信息传播主体潜在的现实影响力.国际话语权,指的是国际政治传播中就某一个特定问题通过国际媒体表达自己看法并且影响国际社会舆论的行为能力.①话语内容通常由一个主权国家的综合实力及其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拥有的影响力所决定,通过某种载体或者渠道被表达.这种话语平台在当今网络信息激烈博弈的时代被互联网所放大,掌握了互联网的国际话语权,就等于在国际话语权的构建中处于强势地位.  相似文献   

13.
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微博新闻评论成为一种新的新闻评论形式。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对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微议录"栏目856个样本进行了分析,试图研究传播语言方式的转变是否影响平民话语表达,探讨@人民日报后续微博评论在对主贴信息场域再建构的过程中该评论形式对个人参与公共事务的程度以及在平民话语中呈现怎样的分布特点,对我国进一步实现公共话语中的平民话语权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4,(11):45-53
传播效果是衡量媒介效能的指标之一。在突发危机事件中,政府官方微博的危机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事件的发展态势,而构筑政务微博的话语权则成为政府危机传播的重要目标。本文以新浪政务微博"北京发布"在"7·21"暴雨中的危机传播为例,研究了政务微博的危机表达和传播效果,从政务微博管理主体、政务微博运营现状以及危机传播技巧三方面提出了政务微博的危机传播及话语重构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纸媒如何在转型长级中彰显传媒媒体的品牌影响力?本文分析了微博在信息传播中的优势,提出纸媒可以借力微博,寻找新闻源、抢占话语权、增强报道深度等,运应阅读市场变化的需要,在与微博的拥抱中,贴近网民,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蓁 《东南传播》2015,(8):166-168
随着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工具的发展,人和人之间信息的交换变得频繁,微博由于其操作的低门槛、便捷性,以及裂变式传播特点,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自由的意见表达和分享平台,促进了公众话语权的实现,使得新闻评论的发布平台、评论主体、文本样式和话语表达更加多元化。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微评论娱乐化、段子化;评论中情绪化现象严重,缺乏理性;网络谣言传播使得新闻评论的真实性受到考验;篇幅的局限削弱了新闻评论的说理性等新问题,本文将以围绕微博展开对新闻评论新问题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具有传播迅速、定向传播、协作传播等特性,网民可以通过微博充分行使话语权,言论表达更加真实、自由和多元,但同时也存在利用微博歪曲事实真相、编造虚假信息、传播错误观点等话语权滥用问题。本文围绕微博传播中话语权滥用问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李政  高有祥 《青年记者》2016,(14):41-42
话语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是后现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话题.所谓话语权,是特定机构及个人通过披露信息或发表意见影响他人的权力.①而媒体话语权,是指媒体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影响和控制舆论并对受众产生传播效果的权力和现实影响力,是对国家形象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达.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提出的“权利话语”概念、意大利思想家安东尼奥·葛兰西提出的“文化领导权”以及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和“交往权力”理论,都是构成话语理论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王丽洁 《新闻战线》2023,(21):58-60
提升国际传播效能,需要硬件的支撑、人才的储备、资金的投入、国际视野以及优秀的新闻专业能力。讲好中国故事,要坚持内容为王、多渠道发布,全球化表达、分众化传播,不断提升国际传播投送能力、分发能力及影响力亲和力,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争取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话语权是一种基于知识实践所构建的知识话语影响力,具体体现为话语的主导力、亲和力、公信力与传播力。全球发展倡议作为一项知识产品,产生于中国国内发展和国际发展合作的创新实践,打破了西方发展话语霸权和西方发展合作话语窠臼。倡议在提升话语主导力、亲和力、公信力、传播力方面已有良好基础,未来需加强传播力的建设,持续提升中国在全球发展治理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