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长三角"地区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长三角”地区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度与体育人口的界定标准差距较大;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是健身、提高体育课成绩和消遣娱乐;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运动场地器材不足和缺乏应有的组织指导是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对有偿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承受力。提出了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管理范畴、健全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和拓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推行有偿服务等三条对策。  相似文献   

2.
吴旭明 《精武》2012,(25):45-45,47
随着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全社会认识和了解。科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既有利于高中生形成生动活波的性格和健全的体魄,促进其全面人格的养成与发展,也对建立积极的校园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出发,结合高中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提出了创新高中课外体育活动模式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农村乡镇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湖北省农村乡镇中小学体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湖北省农村乡镇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达标情况较好,但数量不足,兼职比例过高,工作负担较重,工资待遇偏低;体育课开设情况较好,但教材使用、教学组织情况较差;体育场地、器材、资金严重不足,限制了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早操与课问操情况较好,但课外体育锻炼、体育比赛情况较差。建议加强宣传教育,促进观念转交;加强组织领导,推进依法治教;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工作待遇;加强教学管理,推进教学改革;多方筹集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建立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之间的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4.
课外体育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组织形式.本文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就高中毕业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对福建省15所一类学校5600名高中毕业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活动次数、活动时长、活动形式以及活动动机和影响因素等进行了调查.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相应的对策,为今后的学校体育教学与指导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鄂东地区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法,对鄂东地区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从3个方面进行分析.包括学生学习体育课的态度、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学校体育教学环境.并针对体育教学现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合理定位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有选择地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建立新型的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学校体育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开发课外体育领域功能营造学生素质教育天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传统的课外体育教育现状出发,分析教育观念、组织方式、内容设置存在的问题,探讨国外课外体育领域如何发挥素质教育功能,以进一步加快我国学校体育改革.  相似文献   

7.
王静波 《辽宁体育科技》2006,28(1):91-91,94
对本地区三所高中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高中生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课外体育活动快速发展,使其真正成为高中生增强体质、愉悦身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对高校贫困生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消费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面访座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考察分析了高校贫困生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消费的现状。结果发现,贫困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投入程度明显偏低;贫困生普遍缺乏“健康投资”的课外体育活动观念,但却存在追赶时尚的体育消费意识。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关心、督导贫困生课外体育活动和尊重、引导贫困生体育消费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高校课外体育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集中在体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但忽视了课外体育的研究。对课外体育的研究,应是对“热点”的补充、延续、实施,同时,也是更好地贯彻落实《全国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需要。一、对课外体育基本属性的分析与思考在对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分析与思考中,首先要认清课外体育的实质。课外体育既然是学校体育教育的组成部分,它的基本属性必然体现在教育…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剖析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要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策略.建议要采取更新体育观念、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及提高体育意识、加强体育教学和课外锻练、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对湘鄂渝黔四省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育基本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体育教育的场馆、设施、器材、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教育观念、方法等方面城镇与农村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2.
对云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由于在中小学期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教学未能全面落实,造成了学生入学后体质偏弱,运动技能和体育意识缺乏。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以适应快速发展社会的要求,应充分发挥在校期间学校体育的功能,以人为本全面改革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及调查访问法,对秦巴山区中小学体育现状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造成秦巴山区中小学体育开展不利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校领导对体育不重视;师资学历结构不合理;招聘应届本科毕业生困难和现有体育教师流失严重;场地器材、体育经费短缺等。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朱伟莉  董海宇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2):261-262,265
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发现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教材缺少多样化;与社会体育、中学体育严重脱节;教材价值主体不明确;编写视角存在偏差,手法传统、陈旧等问题。造成了教材的功能过于狭窄,使用频率极低,没有起到应有作用。编写新世纪的教材,应从“健康第一”的视角出发,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密切联系社会体育,培养学生独立自我的锻炼能力,建立普通高校体育教材系列化、多样化,发挥教材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对当前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相关的若干争议、热点予以辨析,审视其深层、结构性问题,厘清有关认识和理论,并就“双减”背景下体育中考介入的困境及再定位进行探讨,旨在为体育中高考改革的决策和推行、“双减”政策在体育相关方面的落实及体教融合提供理论资源。认为:(1)体育“应试教育”及其改革取向指向地位考试、素质素养教育、体育锻炼及“良性负担”“对冲”说,均存在认识误区或偏差。其中,体育中高考改革难以促成“减负”,这也提示特定“体育锻炼”效应介入“双减”面临理论困境。(2)体育中高考改革的调适和定位应置于当下社会-价值视域及“双减”背景之下:其一,体育中高考改革应谨防在某种舆论压力与“既定目标”下的推行,谨防非必需或极限-竞技化的运动能力作为教育及人才评价的核心指标,以及谨防改革的有限效应对社会伦理价值的僭越和碾压;其二,在“双减”背景下对体育中考改革予以定位,需谨防体育在中考改革压力下成为一种新的负担,以及谨防“双减”背景与体育中考导向下学校体育的矮化和生物化。提出:“双减”或“减负”背景下学校体育的发展应超越体育升学考试的导向和限制,体现学校体育的实质和育人价值,这也是对“体教融合”及“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的切合和呼应;应防止在体育中高考与“双减”或不当“减负”观双重作用下催生和助长学校体育“生物体育观”。  相似文献   

16.
如何把新的体育内容与方法充实中职学校体育课程,使学生尤其是女生在强身健体的基础上,掌握实用的体育方法,提高参与体育的热情,发展能力,奠定终身体育锻炼基础,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本研究将瑜伽功法列入三年级女生体育选项教学内容,经过一学期教学实践,对安排的可行性、学生适应情况以及教学效果等问题开展研究,探索应用规律并予以交流推广。  相似文献   

17.
对体育教学流行理念的追问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王章明 《体育与科学》2004,25(2):75-77,80
在体育课程中,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已不能涵盖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的理念应解读为“体育素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只能落实在体育课程的教学原则层面上,不能作为教学目标的本身;体育教学的第一目标是运动技能学习,并为健身奠基;“终身体育能力”不等同于终身体育锻炼,其有机构成是运动欣赏力、健身评价力、运动参与力。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改革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小学校专职体育师资的专业,它培养的学生是我国未来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具体操作者、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者,而现行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已不能适应现代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必须对其专业的课程设置、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4个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新的开始,新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目前我国中学体育教育师资不足,经费紧张,场地器材设施较差和教学内容单一等现状分析,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丰富多彩的、资金投入小的、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中学,融入中学体育教学课堂。这样不仅能解决中学体育办学面临的实际问题,减少经费投入,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从参与活动中去领悟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文本分析与逻辑思辨方法,从五育并举、身心协同、身体素质发展三维视角切入分析与反思“全面发展”视域下学校体育理念的意涵、价值与问题。研究认为:(1)基于“五育并举”参照的体育定位审视,不仅有助于明晰体育在“五育”体系下的功能定位,同时也为揭示学校体育助力“五育并举”的内生问题提供借鉴;(2)“身心协同发展”不仅作为学校体育基本观念持续影响大众认知,也在实践推展过程中与体育育人追求互为渗透形成融合共进关系,但也因身心发展步调不一而催生体育教学实践困境;(3)“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引入学校体育主要基于“身体素质”与增强体质的对应关系及课余运动训练与专业运动训练的一致追求,但由于存在教育学、训练学与社会学对接困境,身体素质全面发展逐步暴露趋于理想化及难以落位问题;(4)新时代背景下学校体育贯彻“全面发展”理念需要理清学校体育育人向度及与诸育的融合限度、积极推进学校体育身心维度目标的协同并进与重新审视与合理定位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