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五育并举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遵循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其强调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的全面发展。高校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一环,应该注重创新。高校体育教学创新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水平,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高校应该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持续推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和升级。本文阐述了五育并举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的现实依据,并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探究了五育并举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的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五育融合”视域下中华特色体育课程建设既是对新时期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新要求的回应,也是在课程建设中落实“五育融合”理念的实践探索。认为,基于“五育融合”的中华特色体育课程的价值导向是通向人的全面发展,主体间性是“五育融合”体育课程的哲学基础,具身认知理论则为课程设计和实施发挥支撑作用。基于射艺课程的实践探索,提出实现“五育融合”中华特色体育课程建设的实践路径:完善顶层设计,制定统筹规划和实施策略,确保“五育融合”体育课程建设的系统性推进;重视师生的“交互主体性”作用,设计动态开放的课程内容,推动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构建体育与多学科融合的教学生态环境,提升教师“五育融合”的“掌控力”和“融通力”;推动校内外多部门、多学科协同合作,多主体搭建体育与诸育融合的课程建设平台。  相似文献   

3.
在新商科背景下,以国标为依据,基于OBE理念,选取山西财经大学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结合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设计了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具有学校统一与专业结合的特点的“学校通修课程+大类学科课程+专业发展课程+公共选修课程+第二、三课堂”的课程体系,构建有利于地方财经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学体系。该课程体系特点在于:坚持目标导向,课程体系设计聚焦全过程育人;构建专创融合实训实践课程体系,助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坚持多元融合协同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杨洪 《体育教学》2023,(4):36-37
江苏省徐州市柳新实验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实施,为学校体育特色办学提供了有效路径。本文从特级教师引领、历任校长支持、教师团结奉献、家长密切配合、系列课程体系等多角度阐释“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成功密码”。  相似文献   

5.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培养合格建设人才的今天,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求真务实地实现“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体育教育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转变陈旧观念,变单一的体质教育为“育体、育心、有德”合一的多元有人模式的教学改革行动,应该引起教育行政领导和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一、以育人为核心,构建“三育合一…  相似文献   

6.
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与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学校体育具有多种功能 ,但育人乃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本质功能 ,其它功能都应归属或服务于这一功能。所谓本质功能是指学校体育本身固有功能 ,它不是人为的 ,也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客观存在 ,学校一切体育活动都含有这些本质功能。依据学校体育的属性与特点 ,学校体育育人的本质功能具体体现在育体与育心两方面。学校各项体育活动都是围绕着育体、育心的育人的工作展开的 ,都含有育体与育心因素。因为学校体育是学生自身参与的特殊教育活动 ,体育学习与锻炼既是学生激烈的机体活动过程 ,又是学生复杂的思想、心理活动过程 ,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正是通过这富有教育意义的体育活动内容、形式、方法对学生身心施加全面而积极影响 ,促其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 ,育人是学校体育本质功能。育体与育心结合 ,育心寓育体之中 ,全面育人是学校体育育人的特点与方式。1 1 育体内涵强健体魄、全面发展的体能是跨世界合格人才应具备的重要素质。而强健体魄、全面发展的体能有赖于学校体育教育。因而 ,育体是学校体育所肩负的特殊使命。育体是教师通过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传授、锻炼方法、手段实施 ,对学生身体进行生物性改造和科学...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们一些体育工作者,在体育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只顾努力探索怎样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传授运动技术、技能,提高运动水平,往往忽略德育的作用。不会融德育与体育为一体,两育并举。这样不但事倍功半,不符合我国现阶段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需要,不说未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针对这种现象,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着一套“融德育、体育於一体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两全其美的方法,供广大体育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刘翔  马晓芳 《体育科技》2023,(6):144-146
体育教育承载着教育不可或缺的精神塑造,品格培养的功能。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融合到普通教育体系的“体教融合”理念促进了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但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如何充分利用“体教融合”进行发展却并未得到有效落实,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体育教育受重视程度不够,教育教学手段跟不上时代需求,场地设施条件局限等外因;学生学习兴趣淡薄,教师教学“新”能力有欠缺,政策支持不聚焦等内因。为此对高职体育教学研究提出建议:优化顶层设计,落实五育并举;完善统筹管理,协同政策保障;匹配职业需求,制定体教方案;培育品牌项目,树立特色品牌。以期充分发挥“体教融合”的优势,推动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的模糊与混乱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以整合理念为主线,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分类比较法对我国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了审视和思考,认为以培养初级教练员为本位,使教练员、运动员、专项教师等多元目标并存,是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整合的理性抉择;“初级专门人才”人才规格的定位是适应高等教育的改革趋势的;培养身心全面发展、适应性强的“通才”,不仅是运动训练专业发展的最高理念,而且也是整合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学生体质下滑明显,学校体育面临困境,结合指导我国运动训练学界多年的"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提出学校体育借鉴"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基本构想,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顽强拼搏意志品质、团结协作集体主义精神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学校体育在发展素质中,除增进身心健康、提高运动能力、传输体育化知识具有独特的作用外,还对智育、德育、美育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学校体育担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使命,更与人的素质培养密切相关。在心理健康成为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内容的今天,作为以身体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学校体育,必须承担起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从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的内在联系,探讨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发挥其作用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3.
体育院系学生的素质教育刍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教育改革中的素质教育为切入点,针对体育院系学生的特点,剖析了人的素质特征在体育运动中的特有表现,认为相应的专业素质在体育教育中的实施从转变教育观念开始,并对其作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健康第一"理念的引领下,体教融合旨在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通过记录会议发言,对武汉体育学院期刊社主办的"体教融合:理念·方法·路径"学术研讨会的会议成果进行了述评。研究认为,体教融合可推动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协调稳步发展。通过正确认识体教融合的全面性、整体性、协同性、特色性和战略性,可以实现对体教融合理念的深层释析与解读。通过从方法学的层面推动体教融合顶层设计的落地化支持,加快体教融合与健康促进之间的协同进程,保障体教融合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对接条件,提升体教融合与育人效应之间的关联水平,优化体教融合与科学方法之间的支持环境,把握体教融合与政策治理之间的现实机遇,将有助于优化体教融合实践路向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15.
试论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在发展素质教育中,除增进身心健康、提高运动能力、传输体育文化知识具有独特的作用外,还对智育、德育、美育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开齐开足体育课的理论渊源,减轻学业负担、应对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迫切需要是开齐开足体育课的现实基础,实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战略目标是开齐开足体育课的未来愿景。现阶段体育课“开不齐开不足”主要表现为窘型、显型和隐型三种形态,表现为资源条件匮乏、教育体制僵化、育人机制单一和教育质量不高四个方面,究其原因在于教育观念落后,体育地位缺失导致执行乏力。可从改善条件、转变观念、协同落实和提高质量四个方面,创造资源齐备的育人条件,营造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构建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促成四位一体的育人目标,这对于实现全面发展理念下育体、育魂、育人任务的多元诉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方向和发展趋势以教育部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主要标志。2017年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2022年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两个版本课程标准虽然颁布时间不同,但却是一体化的思考和构建;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体育与健康育人规律,既关注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针对性和适宜性,又注重两个不同教育阶段之间的关联性和进阶性,使得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都在同一方向上改革、创新和发展,主要体现在都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聚焦于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核心素养;都强调围绕核心素养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学业质量、学习评价等;都强调结构化知识和技能教学、大单元教学设计、完整学习活动采用、复杂运动情境创设、适宜运动负荷要求、体能练习等有效措施和方法,旨在促进学生达到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实现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体教融合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立足加强学校体育,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对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具有深远意义。以中央深改委关于体教融合重要论述为依据,梳理传统体教融合演进脉络,从政策支撑和现实需求释读新时代体教融合内涵,对比新旧体教融合概念差异,研判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形势,总结现实困境并提出未来发展战略取向。认为新旧体教融合在概念内涵、培养主体、培养目标、关注对象和工作内容上都存在显著差异;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面临协同共治的社会环境、多元共识的体育功能和矛盾重重的培养现实;存在环境失真、制度失灵、机制失衡和模式失新的现实困境;未来发展应注重深化思想融合,营造发展环境;促进目标融合,破除制度壁垒;推动资源融合,畅通培养机制;加快措施融合,创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独特的素质教育功能。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对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从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特点着笔分析探讨民族传统体育与素质教育的现实关系 ,为我国体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欢 《当代体育科技》2021,(7):141-142,145
新时期,素质教育不再只追求学生的文化成绩,而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体育作为“五育”并举的前提,不仅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对于学生德育的发展也大有帮助。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体育学科显得尤其重要。该文以小学体育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小学体育学科中运用体育游戏,力求运用游戏助力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