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六个优先     
“优先”是转化后进生的有效方法。①优先关怀。教师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平素问寒问暖,用行动感化他们;学习上悉心辅导,让程度较好的学生与他们结成对子,或小组帮助他们共同进步。②优先提问。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顾提问程度较好的学生,应针对后进生特点有鼓励性地提问。提问时注意几点:一是由浅入深.  相似文献   

2.
面向每一位学生,是素质教育的起码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每一位任教者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墓于这一认识,我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了转化后进生的尝试。一、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后进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常常缺乏信心,但有些后进生很想把英语学好,这便是“闪光点”。我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兴趣,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补火”.发现他们有一点点进步就及时加以鼓励,让他们从自卑感中解脱出来。二、采用“一帮一”的办法,让优秀生带动后进生。在英语课外学习小组中,我有意安排一个优秀生跟一个后进生结成了子”,让优…  相似文献   

3.
由于当前不利因素的影响,学生中出现了“后进生”增多的现象。当今国家要求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四有”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地鼓励先进、转化后进,获得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下面谈谈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转化后进生的几点做法:一、寻根求源,对“症”下“药”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目的不明确;意志不坚强;有的因为智力因素,感知慢、反应迟钝等。要转化后进,只有查清病“源”有的放矢,才能达到预期的转化目的。二、培养自尊,增强信心心理学研究表明,后进生也有改变现状,要求上进的急切心理。他们…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小学高年级数学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置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有着传统意义上转化后进生所不可比拟的优点。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高年级数学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应该利用数学游戏查漏补缺,强化随时监控,突出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作业的呈现方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以促进后进生的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5.
从语言学习趣味性、情感交流及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探讨英语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屈宏华 《教师》2016,(5):77-78
本文从阐述"异质型合作小组"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原则和具体操作细则出发,阐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后进生学习动力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该模式因其独特的小组成员组成、组员分工以及独特的评价方式,让后进生体验到自身的个人价值和成就感,提升了后进生在小组中的地位,激发了后进生的学习潜能。同时,这种学习模式还能满足学生自我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放大等心理需要,从而形成了后进生积极学习的心理动因。团体凝聚力、团体标准以及团体目标促使后进生努力遵从小组的标准,为小组的目标实现而努力。"捆绑式"评价也让帮教后进生这一工作成为了基础好的学生的利益和个人价值实现的载体,内因和外因的结合确保了后进生学习动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姚莲红 《成才之路》2011,(21):15-I0010
为了追求高升学率,不少学校“只抓尖子生,放弃后进生”,为了转变这种错误倾向,如何加强后进生转化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合作学习的特点、后进生的实际以及教师三方面的考虑,我认为合作学习是促使后进生转化的最优之路。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就是面向每个有差异的学生,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作为教育者,我们有义务缩短“后进生”的学习差距,让他们获得学习兴趣和成功的喜悦。所以,“后进生转化”话题,是每一个教育者面临的永恒话题。尤其对于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后进生的转化”问题更为迫切和棘手:  相似文献   

9.
课前演讲,是语课堂的传统内容;而传统,往往意味着陈旧与厌倦。如何让老树绽放新芽?我们想到了小组专题演讲。当然,要开展小组专题演讲,必须基于语异质学习小组这样一个前提。按照学生的意愿与志趣,以自愿和指定相结合的原则,把学生分设成若干个语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组名、口号,以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如以“众人拾柴火焰高”为口号的“海纳百川”小组,以“说你自己的”为口号的“三原色”小组,以“行动,就有可能”为口号的“自由落体”小组等等,  相似文献   

10.
转化后进生的核心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大纲目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转化后进生要了解他们的特征,认知结构,研究适合后进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和激励手段使后进生产生“愤悱”心境,使之形成学习数学的合理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一、形成促进后进生转化的良好氛围 班级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儿童社会”。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良好的班风形成,有利于转化后进生。 1.培养同学间宽容的态度和互助互爱的作风。在班集体中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优秀学生与后进生交朋友,一起参加活动,一起学习;鼓励优秀生以平时的小事来关心、激励后进生向上好学,及时帮助后进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帮助后进生树立学习上的  相似文献   

12.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其高效自主、合作探究的特点与新课改“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性”的核心观念不谋而合。小组合作学习法是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这一形式符合“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要求,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并对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本文阐述了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并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期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3.
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但合作学习中困难学生往往成了听众,他们越过独立的思考机会,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获益更少。而如何让这些“学困生”真正从小组合作学习中获益呢?  相似文献   

14.
“后进生”顾名思义就是在一个班级中学习、思想等方面比较落后的学生,他们是影响全班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要转化后进生,笔者认为:①要让后进生树立自信心;②注重情感教育;③充分发挥“小助手”的作用,让后进生在潜移默化中转变;④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一、构建有效机制保证合作学习的开展1.合理建组,发挥合作优势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要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和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合作小组时, 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可以按学习成绩差异搭配,以4 人为一小组,让学生先行自由组合;在这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配。同时,要特别关注后进生和性格孤僻的学生,组成多个“组内异质、组问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由于尊重学生的组合意愿,使他们在合作时感到宽松、自由、和谐,既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优势,又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6.
徐世秀 《甘肃教育》2004,(11):35-35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最佳的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把小组中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小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它是数学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但在很多时候,我们所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都是由老师事先安排好讨论人员、讨论时间、讨论内容。这样,原本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小组合作学习,变成了“摆样子”、“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如何改变这一现象,使孩子们自觉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我校有一节“统计的认识”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这一案例谈谈自己的看壮  相似文献   

17.
转化后进生,提高他们的素质,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更新观念,重视后进生的转化。了解后进生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对症下药”是转化后进生的关键。转化后进生的方法:提高道德认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是非概念;消除疑惧心理,改善师生关系;锻炼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尊重和信任后进生;挖掘闪光点,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8.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从学乍的心理需要出发,通过小组学生间的相互协助,共同完成一定的课题和学习任务,以期达到每一位学生在认知、情感、能力诸方面都能积极和谐地发展,开展互学、互练、互查、互议、互帮、互评活动。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同样试用,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智能、兴趣、爱好、个性以及每个学生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我根据后进生的性别、兴趣、学习动机、交往技能等情况合理搭配,组成3个小组,组内包括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各一名,组员在小组中建立积极的相互依存的合作关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后进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9.
魏金芳 《成才之路》2022,(14):142-144
后进生的转化问题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寻找一种科学的教学方式促进后进生学习质量的有序、有效提升.一帮一互动式学习方式为后进生转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教师可通过科学建立一帮一互动学习小组,激发后进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循序渐进地提高后进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让其实现从"后进"到"后劲...  相似文献   

20.
“四五六教学法”采用自主学习,先学后教的方式,打破传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发挥小组群体活动的互动互助功能,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