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刘霞 《东南传播》2012,(4):78-79
近现代的著名文人学者,如鲁迅、茅盾、巴金、叶圣陶、邹韬奋、郭沫若、沈从文等,都积极投身到编辑出版事业中来,为近现代编辑出版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这些学者型编辑的编辑生涯与编辑成果虽然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在编辑出版中所体现出来的追求和谐完美的理想主义气质却是相同的。近现代出版人在编辑出版事业中追求和谐完美的理念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书刊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书刊的作者——编者——读者的和谐统一;书刊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实现稿件的高效编辑处理仍然是编辑出版工作中的热点话题.本文基于"最多跑一次"理念,以新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的工作实践为例,通过简化作者和审稿专家的操作流程、缩短稿件发表周期,从作者投稿、编辑工作流程和稿件资料存档等方面提出了科技期刊编辑提高服务能力,实现高效编辑出版的举措.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中,融合"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理念,不仅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作者、专家和读者,还能提高编辑工作效率,最终有利于提高科技期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文学家,也是编辑家与出版家,编辑出版活动贯穿了鲁迅的一生。服务意识是鲁迅编辑出版理念的核心,服务社会、服务作者是鲁迅编辑出版实践的灵魂,由此实现了编辑主体价值与历史责任的统一,不仅在当时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示范性,对于今天的编辑出版事业也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出版社或期刊编辑难免会经常遇到与作者的交往,他们对编辑总是尊崇有加,毕恭毕敬,而有的编辑往往担心与作者联系过于密切而惹来难以推却的“人情稿”,于是对他们虽“礼尚往来”却敬而远之。实际上,编辑和作者是一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共同体”,是相互扶持的鱼水关系。在编辑出版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科技期刊编辑的公正意识与出版公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司顺奇 《编辑学报》2011,23(5):393-394
通过对编辑出版过程中各种利益的揭示与分析,认为:编辑的价值取向和公正意识的建立是期刊质量建设的核心,是编辑出版公平环境建设的推手;确立编辑的主体意识和发挥编辑的专业精神,同时加强编辑的道德约束和编辑部的制度约束,有利于科技期刊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编辑出版环境中健康、持久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罗飞宁 《出版广角》2018,(14):41-43
人工智能可以大大提高编辑选题策划的准确性,优化编辑出版流程,倒逼编辑提高综合能力.然而,人工智能仍然无法替代编辑在价值观和伦理审视方面的作用,替代编辑与读者、作者在情感方面的维系作用.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编辑工作只有不断创新发展,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才能不辱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高校编辑出版专业教材的科学依据问题根据最近几年来的出版实践,深感通过正规的系统的教育,认真培养编辑出版人才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有些出版物不断传播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或黄色的内容,而且泛滥成灾,一部分出版物的编辑加工质量下降,都与我们的出版编辑队伍中一部分同志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高有直接关系。培养一批又一批合格的编辑出版人才,是一项既迫切又有长远意义的基本建设。开展和加强高等院校编辑出版专业的教育,是解决这一任务十分重要的一环。因此,认真作好高校编辑出版专业的教材工作,对于培养编辑出版  相似文献   

8.
编辑的时代使命和出版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编辑的使命和创新一直是不同时代的编辑出版人时时思考并不断实践的重大课题。这里我想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我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已经30年了。在我的编辑出版生涯中,现代出版史上的两个案例对我影响至深,并一直规范着我整个编辑出版工作和行为。  相似文献   

9.
张景华 《出版科学》2013,21(4):42-44
在学术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会出现编辑与作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给编辑工作造成一些负面影响。文章研究在编辑过程中存在的编辑与作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的表现、原因及危害,提出消除负面影响的对策,使编辑和作者的信息服从于学术期刊编辑出版活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陆晟 《出版广角》2014,(2):66-67
随着数字出版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图书出版编辑工作已呈现出显著的数字化特征。数字化图书出版编辑,不仅仅是图书的数字化,或是编辑出版流程的数字化,而是整个编辑出版体系的数字化。编辑出版数字化是一种全新的编辑出版理念,其对于整个图书业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编辑的出版规范意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建伟 《编辑学报》2004,16(4):238-239
出版规范是编者与作者、读者之间约定俗成的文化传播符号。编辑在出版规范化方面 ,起着特有的缔约者和组织创造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文化交流的加速扩容 ,某些规范在不断地修订和改革。媒体的特征就是以符号为中介 ,沟通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文化交流 ,符号的规范化、标准化也是编辑出版活动最基本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论科技期刊多元主体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实践活动,多个主体参与了这一过程,诸如主编、编辑、审稿专家、作者等等,这些主体因为其不同的角色身份而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任何  相似文献   

13.
巢乃鹏 《中国编辑》2012,(4):21-23,42
在传统出版业态中,编辑主体是编辑人员,编辑客体指文稿、作者和读者。编辑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数字出版业态中,编辑主体、客体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数字出版业态中的编辑实践活动体现出强烈的互动性,形成了以作品为中心,编辑主体(编辑人员)与编辑客体(作者、读者),编辑客体之间(作者与读者)强烈互动的三角锥模式。数字出版业态对编辑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角色要求,带来了编辑主体作用的进一步凸现。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中的读者元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编辑客体中作者与读者之间互动关系增强,这成为数字出版业态中的编辑实践活动的特点所在。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图书出版编辑工作面临人们阅读时间碎片化、智能设备应用广泛、人们阅读质量要求更高等更为复杂的环境,这要求图书编辑工作需要进行创新以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图书编辑工作需要从图书内容、编辑出版人才专业素质、出版滞后性等角度出发,对编辑出版工作进行创新,提升编辑出版工作与社会发展的适配度,保证其能够在社会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出版工作,更多注重的是管理;新技术条件下的编辑出版工作,无疑将更注重出版服务。只有提供很好的出版服务,出版社和编辑才能拥有更多的作者资源,而新的信息技术使出版服务更加需要注重个性化,这样才能让更多更好的作者团结在出版社和编辑周围,而只有占有了更多的优质作者资源,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才会有更多的读者。  相似文献   

16.
一般来说,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包括出版规划、选题组稿、审稿择稿、编辑加工、排版校对、印刷装订和发行评估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科技期刊信息不断变化运动,形成信息流。要进行正常的编辑出版活动。保证刊物的学术水平和编辑、印刷质量,就必须对上述各个环节进行必不可步的组织与协调,也就是对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信息流实施有效的合理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勾勒新媒体环境下编辑出版工作新局面,是完善与优化工作流程和程序的意义。管理者要理性分析出版社编辑出版工作的项目属性,明确新媒体技术在行业发展、价值链管理、出版史演进三方面带来的具体影响,从而理性提出新策略,即科学构建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优化与完善编辑出版工作流程、编辑出版工作中全面贯彻与落实精品战略、加强印刷复制工作的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测、依托新媒体技术做强做精主旋律主题出版。  相似文献   

18.
《出版科学》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湖北省新闻出版局主管、湖北省编辑学会主办、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承办的一份面向全国的编辑出版专业学术期刊。本刊秉承如下宗旨:立足本省,面向全国,为出版学、编辑学研究提供园地,对编辑出版实践给予理性指导,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总  相似文献   

19.
论编辑退稿的说服性传播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退稿是编辑出版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不容忽视.它较为集中地反映出编辑主体与作者的关系,体现出编辑所持的作者观,也直接关系到作者的切身利益,容易影响作者的情绪、心态,挫伤其写作积极性,甚至使编辑出版机构失去作者队伍,因而较之其他环节更难处理,更需要讲策略,更要讲究艺术性.笔者将编辑主体如何把审稿结论等信息传递给作者,并有效地说服作者接受意见,顺利达到退稿目的这一过程,定位为"退稿的说服性传播",并以此为出发点对其策略作出自己的分析,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同行、专家对退稿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对于编辑出版工作来说,作者与编辑之间的关系是一对很基础、很重要的关系。当前在作者与编辑之间存在着不和谐,分析其成因,提出改变的对策,目的是创建和谐的作者与编辑关系,这既可以让优秀的学术新人脱颖而出,又可以提升编辑的业务水平。创建和谐的作者与编辑关系,是实现作者与编辑同步成长,达到双赢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