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92年版的《红楼梦》第三回 ,在第一段中有这样的文句 :“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的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 ,复抬起轿子。”而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5 7年 1 0月第 1版《红楼梦》第三回此处的文句是 :“另换了四个眉目秀洁的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抬着轿子。”此版本是以程乙本为底本点校的。比较二处的文句 ,有两点不同 :( 1 )前处的“三四个”“衣帽周全”在后处作“四个”“眉目秀洁”。 ( 2 )前处的逗号、“复”字在后处没有。在其他版本的《红楼梦》中 ,此处文句或同前或同后。《红楼梦》自写成即广为传抄…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庚辰本第十七十八回中有一条朱笔眉批: 树处所引十二钗总来的确皆系漫拟也至末回警幻 情榜方知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讳壬午季春畸笏(《脂砚 斋重评石头记》三十七页)这条批语如何校读,红学家们意见不同。不少红学家认为“树处”是“前处”的误写,这条批语是脂砚对早期批语的修正,有的红学家认为“树处”是“副钗”的讹录,还有的认为“树处”是“数处”的错抄。以上三种校读都有各自的理由。但这三种校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2003,(12)
上联:虽为毫末技艺;下联:却是顶上功夫。你认为这副对联贴在哪里最合适? (王军供稿) 2003年第10期“趣味竞答”参考答案在斜槽内一端的底部开一个长方形的孔。当螺钉  相似文献   

4.
与教材内容配套的自读课本里有一篇文章《<红楼梦>物情态》,用“参透情天证佛天”来赞美鸳鸯的“忠”。可依我看,鸳鸯的“忠”并没有那么高尚,甚至还不乏其残忍的一面。《红楼梦》第九十七回中黛玉得知宝玉和宝钗定婚的消息就一病不起,日重一日。这天黛玉咳嗽数声,又吐出好些血来。紫鹃看着心疼就每天三四趟地去告诉贾母。这时的鸳鸯是怎么做的呢?她“测度贾母近日比前疼黛玉的心差了些,所以不常去回了”,这就是鸳鸯的“忠”,残忍的“忠”!作为贾母身边的一等“秘书”,鸳鸯手中握有一些太太奶奶们没有的特殊权力,但贾母不似先前般疼黛玉了,…  相似文献   

5.
最近,教高中语文第四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的《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一文,学生遵照作者的指点,对语言用“心的锤来锤炼它们”.不料,经过一番“锤炼”后,竟发现课文中“工夫”和“功夫”这两个词用得不合规范.经统计,这篇课文中,一共用了三个“工夫”和三个“功夫”,现持有关句子摘录如下:第四自然段:“我想还是那个和尚在言语上有工夫,才能如此引人入胜.”第五自然段:“也是《西游记》的语言工夫好,能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6.
1.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500年,请你写他在这500年中的某一天。注意:这500年中,孙悟空被如来佛废了武功,不会七十二变,不会腾云驾雾了。在写之前,你可以先看看《西游记》第七回、第十三回最后一段和第十四回开头四页。2.继续上届比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作文游戏———编写一段文字(不少于600字),设计两个或几个“怪人”围绕着一个话题讲“怪话”。“怪话”讲得越离奇、越有新意越好。提示:“怪话”的形式可以仿照2001年第5期《无中生有的作文游戏》、2001年《作文大王》(小学)增刊《笑傲语文江湖》中老拳师与师弟的“死对头词语大对阵”“…  相似文献   

7.
《语文》(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中第一册)“汉语知识”中说:“怂恿——意在挑动人做不好的事,是个贬义词。”笔者以为这一提法值得商榷。 《辞海》对“怂恿”的解释是:“怂恿,从旁撺掇;鼓动。”《新华汉语词典》对“怂恿”的解释是:“鼓动别人去做(某事)。”可见,“怂恿”并非是贬义词。 同样是在《语文》(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中第三册)课文《猫》中写到:“……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正  相似文献   

8.
1.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500年,请你写他在这500年中的某一天。注意:这500年中,孙悟空被如来佛废了武功,不会七十二变,不会腾云驾雾了。在写之前,你可以先看看《西游记》第七回、第十三回最后一段和第十四回开头四页。2.继续上届比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作文游戏———编写一段文字(不少于600字),设计两个或几个“怪人”围绕着一个话题在讲“怪话”。“怪话”讲得越离奇、越有新意越好。提示:“怪话”的形式可以仿照2001年第5期《无中生有的作文游戏》、2001年《作文大王》(小学)增刊《笑傲语文江湖》中老拳师与师弟的“死对头词语大对阵”…  相似文献   

9.
六年制语文第六册第六组的《赵州桥》与《参观人民大会堂》两篇课文安排得很巧妙。《赵州桥》的最后一句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参观人民大会堂》的最后这样写:王叔叔说:“这样壮丽的人民大会堂,不到一年功夫就建成了。”我情不自禁地说:“盖得可真快啊!”“我”的“情不自禁”实际上就是对设计和建造人民大会堂的人们的赞叹。这两篇课文的思想内涵是相承和互补的。后者是前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电脑》2005,(12):38-39
玉米《笑傲江湖》第2回:“那农妇从屋中出来,拿着四根煮熟的玉米棒子,交在他手里。”《神雕侠侣》第6回:“他(杨过)……见西边山坡上长着一大片玉米,于是过去摘了五根棒子。”《碧血剑》第1回:“老婆婆拿出几个玉米饼来飨客,烧了一壶热水给他们喝。张朝唐吃了一个玉米饼。”玉米本非中国土产,这是常识。玉米原产美洲,1494年哥伦布从美洲回来后才传入欧洲,辗转传入中国的时间最早估计也在16世纪中期。如果林平之真的能在福建内地山区吃到“煮熟的玉米棒子”,那估计最早也应该在1577年了(福建这一年开始有种植玉米)。不过《笑傲江湖》的年代背…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这种情况: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可以流利地唱着数“一二三……十……”,但当你伸出五个手指,问他“这是几个”,孩子却回答不出来。幼儿学数数有一个发展过程,他们流利地唱数,只是学数数的开始,远未学会。幼儿学数数,  相似文献   

12.
19.图5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图略)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以上是2004年高考文科综合第19题,为一道典型的材料式选择题。该题以一枚历史印记为载体,要求学生透过这枚印记获得相关的准确历史信息。该题着重考查学生…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青年教师公开课活动中,中年级的教学内容是“整百数除多位数”。教学中,可喜的现象是,几位老师在教法上都下了功夫,力求教得生动一些,活泼一些。但相比之下,有些教师在研究教材上所下的功夫却显得有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例题的教学缺乏深层次。如例1,“800÷200”,只要求学生知道是求“8个面里有几个2个百”,然后在竖式中算出800里有“4”个200。例2,“6000÷800”,只要求学生知道这道题是被除数前三位比除数小,不够商1,要看前四位,就是看6000里有几个800,除到被除数哪一位,商就写到哪一位上。二是对习题的运用带有某种随意性。如练习中的第2题: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商应写在什么位置。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孔乙己》写于1919年3月,发表在同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这是应《新青年》的特约而撰写的。他说:“《新青年》的编辑者,却一回一回的来催,催几回,我就做一篇,这里我必得记念陈独秀先生,他是催促我做小说最着力的一个。”(《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所以他称这时期的小说是“遵命文学”,“不  相似文献   

15.
【缘由聚焦】想起不久前看过的《红楼梦》,那里有个刘姥姥。有一回,刘姥姥被请进大观园吃饭,当吃到茄子时,刘姥姥说“:这是什么呀?”有个丫鬟笑了,说“:这是茄子。”刘姥姥惊呆了,半天回不过神来,她说“:这茄子怎么和乡下的茄子味道不一样啊?”可悲,种了大半辈子蔬菜,吃了几十年茄子的刘姥姥竟吃不出茄子的味道来了;可叹,贾府中的茄子又是烘又是炸,又是蒸又是炒,又放辣酱又放香料,经过这数十道程序的折腾,这茄子的味道还能保留几分呢?你让刘姥姥如何从这数十种味道中辨别出属于茄子的味道来。我认为高明的厨师分两种,一种是借助外在条件把手…  相似文献   

16.
“儒达乃儒医明是医”这是数十年前,一位患者赠给北京名医关、幼波的金匾上的字。这八个字的组合颇具匠心,横竖、颠倒皆可读,八个字竟有四种读法:儒达乃儒,医明是医;儒乃达儒,医是明医;儒医乃是达明儒医;儒医达明乃是儒医。回环成诵,饶有情趣。这种使词序回返往复的措词方法,称为“回文”,也称“回环”。“回文体”可以用在诗词、联语中,相应称回  相似文献   

17.
《红搂梦》有没有一个总纲,读《红楼梦》以第几回为总纲,这也是二百年来红学家们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最先提出总纲来的是脂砚斋,他在“甲戎本”第一回“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四句旁批道:“四句乃一部总纲。”道光年间的王希廉则认为第五回“是一部《红楼梦》之纲领。”在“四人帮横行时的评红热中,以第四回为总纲几被定为一尊,粉碎“四人帮”后,一些同志仍持此说。  相似文献   

18.
一部百回本《水浒传》,大略86万言,究竟写了多少年的事情,似乎从来没有很好地弄清楚过。《水浒传》文本内提到的“数载”和“数十余载”都不是准确的叙事年限,何心先生《水浒传编年》提出的第七十一回梁山泊大聚会之前共叙事“八年又四个月”也错得离谱。《水浒传》实际叙事年限既不是“数载”,也不是“数十余载”,而是13年又5个月。  相似文献   

19.
《语文知识》’94年第1期上发表了吴勇前同志《“淹回水面凝滞”之“回水”》一文,对“回水”提出了新的解释。我以为该文的看法值得商榷。课本注:“回水:回瞧的水流。”吴勇前同志认为;“‘回水,应是深渊之水。《说文解字》云;‘渊,回水也。’”其实,《说文解字》中的“回水”,应该解作“回旋的水流”。张舜徽先生《说文解字约注》说:“回与(?)实一字,回为初文,而(?)为后起,渊则增偏旁体也。”古人的名  相似文献   

20.
2003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规定检测考生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这是因为古代诗人是非常重视锤炼语言的,唐代卢延让有“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诗句,贾岛“推敲”的故事更成为千古佳话。因此,我们鉴赏古代诗词必须从透彻地理解语言入手,这确实是最基本的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