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具体地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能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现实,能以数学的思维研究现实.能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它关系到人拥有的数学知识是“活”的还是“死”的.  相似文献   

2.
人的思维是有惯性的。当人们思考某一类问题时.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指引人们从熟悉的角度思考问题,采取惯用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但是长期按照这种方式去思考问题。就会影响当前解决问题的思路,形成“思维定势”。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思维定势是思维主体在思维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稳定性的倾向或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它直接影响着后继思维活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张金花 《中学理科》2006,(11):82-82
思维定势是指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固定的模式是已知的、事先有所准备的.用思维定势解决问题,使学生墨守成规,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解题习惯.造成学生思维定势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两种情况:一是学生没有掌握丰富的典型题型,不能做到“见多识广”,故对似曾相识的问题以偏概全,盲目套用,导致解题错误;二是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不够,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导致错误的判断.在高三生物复习中,习题练习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因此,“题海战”成了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久而久之,机械的“思维定势”悄悄地左右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思维定势就成了思维障碍.  相似文献   

4.
加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始终是数学教育永垣不变的主题。《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并在“具体目标”的“数学思考”中提出了“发展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论"教育学理解"的特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迄今为止,教育学尚未形成独特和清晰的理解人与世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往往需要仰赖于其它学科,这是教育学危机的根本所在。为此,本文提出了“教育学理解”的命题,试图从教育学的“视角”和“思维方式”的角度加以阐释,具体分析了教育学理解方式中的基本假设、所关注的基本问题和研究方式等。其目的在于:在与其它学科进行划界和整合的基础之上,形成教育学式的复杂性的理解方式。  相似文献   

6.
在学校管理活动中,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首先摆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就要求我们学会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调节自己的领导行为,以提高领导管理水平,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7.
王建宏 《中学教研》2006,(12):12-15
新课标必修第2册中新增了三视图知识,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很多同学在求解三视图问题时,往往难以避免单一、正向思维的机械性,仍用僵化的眼光去看待一些别开生面、独具一格的新奇景象,结果无法走出固有的、狭窄的知识框架,而认为某些数学题高深莫测、望而生畏.其实,我们若能拓展思维、巧妙转换,以多向视角来看待和认识客体,很多看似无从下手的三视图问题,便可巧妙获解.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要使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也就是说学生要能够运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组织,以发现规律,达到能把实际问题实现“数学化”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道文题,同一块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用不同思维方式进行观察、分析、想象、联想,就会“成岭成峰”,而不至于千篇一律。所以,构思立意时,要从不同角度思考“这道作文题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写”,然后列出可以写的若干方面,再选出最适合自己写的那个方面,以确定其立意。  相似文献   

10.
与常规思维不同,逆向思维是反过来思考问题,是用绝大多数人没有想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运用逆向思维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实际上就是以“出奇”达到“制胜”的目的。因此,逆向思维的结果常常会令人大吃一惊,喜出望外,另有所得。下面,我们不妨通过一些实例来说明逆向思维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理念决定行为、方式。不同的教育理念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方式教育效果。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应试教育反映的是“求同存异”,素质教育则是高扬“存同求异”。本文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比较两者的不同,并提出运用“存同求异”的思维方式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些粗浅想法,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2.
改变角度是智慧,创造往往就是改变角度、从一个新视角看一下。襄樊市第四中学义务教育部校长陈登江的《运用“存同求异”理念,实施素质教育》章,用逆向思维,站在“求同存异”的反面,用“存同求异”的思维方式,审视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角度新、思路新、观点新,很受启迪。我能认识到的、可以肯定的是: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对“客观性”、“普遍性”、“价值中立”的批判和解构,“创造”和“生成”开始成为人类解读世界的新话语,思维新方式也在这个话语中应运而生。思维不再仅仅作为客观反映现实的活动,而更多的是激活人的大脑,生成前所未有的事物,从而推动世界的发展。因此,生成性的思维方式,更关注的是思维的操作层面,也就是说,我们能够通过什么方式、什么路径去思维,而不是告诉我们应该思维什么。  相似文献   

14.
儒家思维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在思维模式上主要表现为直觉思维、惯性思维、中庸思维,以及“天人合一”、“群体本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伦理至上”等思维。儒家思维对实施语文个性教育有着不可避免“弊”与“利”的影响,必须去“弊”兴“利”。  相似文献   

15.
存英语教学中。时态教学是一个很萤要的部分。而且由于汉语和英语的语言思维方式上的差异,英语时态教学就显得比较困难.成为英语教学中一个众所周知的难点。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去突破这个“瓶颈”呢?我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采取了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形象的卓有成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启动-驱动-深化-延伸”思维的过程,是学生认知极限过程的基本轨线。以“悖论”启动思维,以“模型”驱动思维。以“倒起”深化思维,以“美感”延伸思维,是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极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新的理论基础、新的思维方式、新的价值取向、新的行为选择四个方面,着重分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为二者关系的深入研讨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邸萍 《青海教育》2010,(9):64-65
“思维定势”是心理学名词,是指人们受先前经验影响形成的一种用固定思路去分析、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思维定势在教学上既能起积极作用,也能起消极作用。思维定势对解决同类型的问题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课例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引领下,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数学式的“顿悟”. 1 以“疑”引“悟”——让思维灵动跳跃 自主疑问的产生是促使学生去思考和学习的原动力.执教者就是抓住了学生的这一特点,以“疑”引“思”,用明疑、暗疑两条线引导学生自悟,将学生带进了一个数学思维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加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始终是数学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又提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并在“具体目标”的“数学思考”中提出了“发展抽象思维、发展形象思维、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