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达之 《新闻传播》2014,(2):230-231
新闻采访作为新闻工作者的一种重要的调查研究活动源远流长。中国历史上各种具有新闻采访性质的活动均具有当时的政治和历史背景,宋小报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其所进行的消息采集活动可算做中国最早的新闻采访;其后中国新闻采访活动有退步之势,直到进入近代西方近现代新闻事业传入中国,中国新闻采访活动才逐渐走向近现代化、职业化、正规化。  相似文献   

2.
地方新闻传播史是中国新闻传播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战新闻史的研究领域里,重庆、上海、武汉、香港和西安的抗战新闻活动的历史地位总能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相比之下,作为抗战新闻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广西桂林抗战新闻史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新闻史是评述和研究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历史,其发展状况始终受到社会历史环境的制约,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它具备史学研究的动态特征.由于我国古代的新闻传播行业发展程度有限,且易受科技、交通等多种因素影响,新闻史研究工作的开展一直以来处于被忽视的弱势地位.事实上,古代中国长时间处于君主集权统治之下,新闻传播与政策时局关系密切,因此以特定时期的政治文化为切口,可以一窥舆论新闻从产生到衰微的演变过程.由刘大明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年2月出版的《宋代新闻传播与政治文化史稿》一书,从宋代政治史的有关材料入手,将时代特征显著的邸报新闻传播、谣言传播、图书出版传播等活动纳入视野,兼具论述宋代的政治、文化、军事等领域的具体情况,全面展示了宋代新闻活动的繁荣.本书既属于新闻学研究领域的佳作,又不失史学研究的客观严谨,是以史学视角审视新闻与传播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4.
周军 《新闻实践》2010,(3):80-80
熟悉新闻史研究的人都知道,目前已出版的新闻史书籍大都是对中国新闻史全局性的研究和书写,长期以来也一直主要围绕北京、上海等少数大城市和少数著名记者展开,而对地方新闻史的研究和整理还有许多的空白。事实上,在交通工具和信息传播工具还较为落后的19世纪乃至20世纪的前50年,大城市报刊的传播影响力,往往是要通过各种地方新闻媒体作为中介给予延伸传播和扩大影响的。因而,地方新闻史理应在中国新闻传播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卓有成效的地方报人的新闻传播活动,同样也值得书写和记录。  相似文献   

5.
现代的特殊教育是西方近代文明发展的产物。中国古代虽有一定的特殊教育实践和相关的特殊教育思想,但并没有直接演变出现代的特殊教育。现代模式的中国特殊教育始于近代,是伴随着殖民者的后尘进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传入的。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特殊教育事业是出于其传播宗教的考量,也受到殖民特权的庇佑,但对于西方传教士在特殊教育观念的传播、兴办特殊教育的实践以及特殊教育师资的储备等方面所做的贡献应给予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7,(1)
长期以来,我国的外国新闻史研究缺乏"范式",主要表现为缺乏适宜的历史观,系统的研究方法、恰当的研究范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国新闻事业落后于同期世界新闻事业的历史现实;二是长期以来倾向于片面学习某些国家新闻经验,忽视自身特殊性;三是将外国新闻史与中国新闻史分而治之,忽视了我国的新闻事业和新闻学研究都是以世界新闻事业、世界新闻理论发展为基础的。新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社会学、新闻文化史等研究方法的传入,我国的外国新闻史研究也发生了变化,学者们大多操持"社会史中的专门史"的立场,使得外新史中的国别史研究、专题史研究蔚为壮观。但这些变化依然未能解决"范式"的问题。本文认为,张昆的《外国新闻传播史》一书在研究"范式"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以"人类文明进程"为指导史观,以媒介演进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为研究思路,以样本分析为主要方法,以对文明进程造成重大影响的国家、事件、人物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7.
评张昆的《简明世界新闻通史》《简明世界新闻通史》是作为大学新闻系本科生必修课世界新闻史的教材,由武汉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全书18章,约32万字,勾画了世界新闻传播从无到有、从口头时代到电子时代的全部历史。以往的新闻史研究,是按中国史和外国史分别进行的。...  相似文献   

8.
放在我面前的是一部内容如此丰瞻的著述,书名《中国新闻事业通史》,分三大卷,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长达250万字的“通史”,是我国新闻学史方面的50名专家通力协作,历时10年才编写成功的,标志着我国新闻史研究的新成就,值得我们为之高兴。我国新闻通史的编写,是一项浩大的学术工程,不是轻易能搞成的。我国是世界上最先有报纸和最先有印刷报纸的国家,有将近1300年的封建社会办报的历史,有一百多年外国人参加办报的历史,有一百多年资产阶级办报活动的历史,有半个世纪的无产阶级从事办报活动的历史。在我国这片土地上,曾先后出现过6万…  相似文献   

9.
1997年5月,在"中国新闻史学会换届暨98全国新闻史学术研讨会"上,宁树藩先生在题为《新闻史研究的前瞻》的发言中首次明确地提出新闻史研究的"本体意识",曾引发学界关于新闻史研究本体与特性的讨论与反思;2007年3月,《新闻大学》(春季号)的"中国新闻史研究现状笔谈"专栏,五篇讨论稿中有三篇又不约而同地论述到了中国新闻史特性和本体论的问题。宁先生看到《新闻大学》的讨论,感到非常高兴并且很乐意把他新近关于新闻史研究的一些思考,借此讨论而公之于众,以便和全国同行共享。宁老师的观点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他亲笔所撰的关于新闻史研究"本体意识"形成的历史回顾,这既是他本人研究心路的记录,也可以作为中国新闻史教学和研究的简短历史过程看;另一部分是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和《新闻大学》编辑部委托博士研究生郭丽华对宁先生所作的访谈。现将这两部分内容刊载如下,以供同仁了解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读史可以明鉴.如果你懂得清晰的新闻传播发展脉络对于提高自身新闻学养的重要性.这本书将是你的好助手。该书是作者在多年给新闻硕士生讲授世界新闻史的基础上完成的.既有世界新闻传播的宏观历史.也有各大洲或大的区域内各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尹韵公同志在著名新闻史学家方汉奇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倾3年之力完成的《中国明代新闻传播史》一书(以下简称《明传播史》),是大陆出版的第一本新闻断代史专著,也是近年来继方先生的新闻史力作《中国近代报刊史》之后,国内新闻史学研究的又一项重大成果。在此之前,就新闻断代史而言,只有台湾的朱传誉先生写过一本《宋代新闻史》,大陆方面长期没有此类专著问世。《明传播史》的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为研究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张宁 《新闻界》2020,(4):94-94
我国对于外国新闻史的研究,历来习惯于重点关注置于盎格鲁-萨克逊文化传统的英、美等国,对于西班牙这个曾经在欧洲乃至世界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国家的新闻传播史,相关研究却非常缺乏。北京外国语大学学者何晓静所著的《西班牙新闻传播史》(人民日报出版社2019年11月)一书,将西班牙历史与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紧紧勾连,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西班牙新闻业发展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13.
近代报刊诞生以来,漫画新闻就是报刊新闻传播的核心要素.作为语言和图像相互接近与过渡而产生的一种跨界性的新闻报道体式,漫画新闻介于文字与图像之间,兼有二者之长.在新闻传播史研究空前繁荣的背景下,关于漫画史的研究还属于薄弱环节.《中国近现代漫画新闻史》的出版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意味着漫画史也纳入了主流新闻史学关注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作为近代新闻史上重要的报人、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家,黄天鹏以其著作之丰、新闻活动之活跃和全面,堪称我国新闻学的拓荒人。对其新闻精神进行研究,对近代新闻史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对于现代新闻工作者新闻精神的塑造也益处良多。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闻史(新闻传播通史、思想史、断代史、区域史、专门史等)研究是中国新闻学研究中成就最大、成果最丰硕的领域.但长期以来本体意识的缺位导致了新闻传播史只能在政治史、革命史后面亦步亦趋.实际上,新闻传播史的分期,究竟是沿袭政治史、革命史的分期方法,还是按照新闻传播活动自身发展规律加以划分,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而且涉及到研究者的历史观与方法论问题.目前最突出、呼声最大的问题是如何突出新闻史的本体意识,即突破将新闻史完全依附于中国政治史、思想史而迷失了自我的研究范式和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一、政治与学术的分野 考察毛泽东新闻思想与西方传播学理论的差异,我们有必要首先将毛泽东本人定位为一位政治家,然后才是他作为政治家的新闻传播活动,以及他在从事和领导新闻传播活动过程获得的经验和智慧结晶——毛泽东新闻思想体系。陈立丹教授认为毛泽东新闻思想形成于中国人民争取解放和自强的年代,在当时特殊的中国革命背景下,  相似文献   

17.
尹韵公同志在著名新闻史学家方汉奇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倾3年之力完成的《中国明代新闻传播史》一书(以下简称《明传播史》),是大陆出版的第一本新闻断代史专著,也是近年来继方先生的新闻史力作《中国近代报刊史》之后,国内新闻史学研究的又一项重大成果。在此之前,就新闻断代史而言,只有台湾的朱传誉先生写过一本《宋代新闻史》,大陆方面长期没有此类专著问世。《明传播史》的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为研究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历史作出了突出的成绩。读后令人受益匪浅,实难释手。欣喜之余,深感有必要向新闻界同行作一介绍。据我看来,《明传播史》一书的优点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8.
当人类组织成为社会,能够运用声音、语言、手势、体姿进行人际交往和信息传递的时候,就产生了原始形态的新闻。正象细胞发展成为高级生物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一样,早期新闻传播活动进步成为近代新闻事业也是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让我们沿着历史的长河,追本朔源,考察新闻事业产生的动因。太古人类在集体狩猎、采集,对付洪水、猛兽的斗争中,需要及时传递信息。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化生产活动的需要。人的物质生活活动,人的改  相似文献   

19.
有鉴于此,世界范围内,自律已成为新闻传媒业社会管理中的重要概念。新闻传媒业自律的核心内容,是建设与奉行新闻职业道德规范。而严格意义上的新闻行业特有的职业道德的产生,与新闻传播活动在近、现代社会发展成为独立的社会职业是分不开的。由于近、现代新闻传媒业,首先兴起于西方国家,而后才扩散至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因此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已在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新闻传媒业以道德规范进行自律的制度,在规范其新闻业的活动中,新闻自律制度发挥了一定作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西方国家的新闻自律,研究这些国家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新闻史,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出现过若干颇具"百家争鸣"风范的学术辩论.在新闻传播学最有影响力的期刊阵地(<新闻学研究资料>、 <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 <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等)上,在新闻史、新闻理论、新闻业务等各个领域,一些中国新闻传播界最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先后就某些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议题包括新闻定义、新闻属性、新闻策划、媒介审判、新媒体的未来、传统媒体的命运等方面.但是,关于一个历史人物的争论,却只有一例,就是关于<中国的西北角>的作者范长江的论争.这次争鸣潮起潮落,共持续了24年.时至今日,从学术讨论的层面而言,应该说是尘埃落定了.回顾这一争论的过程以及涉及的学术争鸣的方式,对于了解当代新闻史的发展轨迹,无疑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