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男子自由体操是在1911年第五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及1932年第十届奥运会上才正式列为比赛项目,但其发展速度是很快的,特别是六十年代以后难度变化大。五十年代还仅有不同方向和形式的简单空翻动作,如直体后空翻转体360度及前手翻接前空翻动作。六十年代就出现直体后空翻转体720度及团身后空翻两周的难度动作。在70年代则不仅难度上出现了直体后空翻两周及直体后空翻转体1080度等多周数翻腾动作,而且如团身后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团身后空翻二、三周动作技术分析,进行团身后空翻四周可行性探索,认为只要人体重心水平速度5.5米/秒左右,做到较大的制动,获得科学的踏跳角、起跳角和腾起角,身体重心上升的最高速达2.4米以上,在翻转过程中合理地调整翻转角速度,完成后空翻四周是可能的,并提出了加强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要求及改革训练比赛器材弹性性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及时把握住技巧单人项目的发展趋势是教练员,运动员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技巧单人项目的技术巳进入相当高的水平,多轴,多周的动作大量出现、如后空翻三周转体380°、及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1440°等.同时还出现高难动作挂串,如直体后空翻两周小翻小翻接后空翻三周.当前,我国该项目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动作难度上,已占优势:但目前必须从质量、后备力量、稳定性等方面进一步努力、使技术水平再提高一步、使后备力量更加充实.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原国家男子体操队队员李宁,刘明在自由体操中做屈体后空翻两周、直体后空翻两周前的后手翻起跳技术进行了定量的力学分析对比,提出了对后手翻技术的要求,力学特点,以及简便的计算和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5.
当1914年俄国的А·И索辛第一次完成了团身后空翻两周动作时,人们为之赞口不绝,并称之为“致命空翻”。而在今天,该动作已成为技巧单人项目男、女运动员普遍掌握的基础动作之一。自1974年苏联运动员宾德列尔完成团身后空翻三周动作以来,该动作相继被许多运动员所掌握,并进一步发展到用屈体形式完成后空翻三周动作。近年来,我国数名运动员经过刻苦钻研,科学训练,也掌握了后空翻三周动作,同时还完成了目前世界比赛中从未出现过的团身前空翻三周动作。可以预料,在前、后空翻三周动作的基础上,很快会发展加有转体的新动作。  相似文献   

6.
女子跳马跳转180°屈体后空翻动作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规则提高了女子跳马跳转180°类动作的难度价值后,该动作近几年内将有较快的发展。跳转180°屈体后空翻动作是该类动作的基本难度,它对进一步发展跳转180°直体后空翻和转体360°及720°动作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跳马踺子后手翻直体后空翻转体360°动作是当前女子跳马的主要发展趋势和潮流动作之一。又是向踺子后手翻直体后空翻转体540°、720°、1080°等高难动作发展的基础难度动作。本文主要研究了舒舒诺娃、萨博、西里瓦斯、沃伊尼亚等世界优秀运动员完成的跺子后手翻直体后空翻转体360°动作的技术特点及一股运动学规律,并为教练员、运动员提供了一些技术参数作为训练时参考。舒舒诺娃曾多次获得世界女子跳马冠军。她完成的动作质量高,技术先进,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单杠后空翻三周下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杠后空翻三周下,是当前各种比赛中所采用的高难下法中腾空最高和空翻周数最多的动作.该动作要求运动员在离杠瞬间具备足够大的质心速度和对质心横轴的动量矩,而这些主要靠运动员在该动作的准备阶段,即离杠前的最后一个大回环中获得.因此,研究单杠后空翻三周下准备阶段的生物力学,对提高动作质量,发展新动作,充实生物力学和体操基础理  相似文献   

9.
1987年全国少年体操比赛,有28个省市代表队共196名运动员(男97人,女99人)参加角逐。在比赛中,各队的技术难度和动作质量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过去双杠项目少年较难完成的“前摆转体180°成手倒立”、“团身后空翻二周下”、“大回环”等技术巳被普遍掌握,部分运动员还完成了“屈体后空翻二周下”、“经倒立前翻360°成支撑”、“大回环转体180°、360°”等高难动作。其中河南运动员陈军完成的“前摆转体90°成一杠手倒立接大摆落下越杠直体后空翻转体360°下”,辽宁邵宝智、黑龙江王景宇完成的“一杠手倒立大摆落下越杠团身后空翻二周下”等难新动作受到体操界行家的注目。为了更快地提高少年运动员双杠项目的技术水平,本人对参赛队员的动作内容、数量、难度、完成情况及落地稳定性等作了现场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对原地后空翻动作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求得了运动学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11.
郭佳浩为北京队现役优秀的体操运动员,在2007年的全国体操锦标赛上,郭佳浩凭借前手翻900、侧手翻后屈体2周两个难度系数均为7.0的动作获得了此项目的铜牌,同年十月份在全国体操冠军赛两跳落地均失败,被挤倒决赛圈外.经过对比赛录像分析、和教练员探讨并与运动员交流得出一个结论:导致其动作不稳定的原因除技术存在不足之外,其下肢力量、腰腹力量存在不足.基于此,采用BIODEX等速肌力测试系统、HUR测力台和BIE力量训练及诊断系统对运动员进行了针对性的体能测试,并制定了详尽的体能训练计划.经过一个冬训的训练,运动员下肢及腹背肌力的各项指标均有了明显的提高,并最终在2008年的全国体操锦标赛上,击败众多国手摘得桂冠.  相似文献   

12.
采用调研访问法,录像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了当今世界女子平衡木技术发展的新动向:使用单个低难度动作为上法,运用“三个以上技巧动作”构成的“多连接”结合具有高加分因素的“体操/技巧”(或相反)混合的“二连接”,并采用D组以上难度的空翻或“三连接的空翻下”为下法,是当今世界女子平衡木成套动作结构编排的主要特征。而使用“腾空”的D+D技巧“二连接”和C组难度“同一个空翻”的“三连接”、及开发“单臂前手翻”系列动作的新连接,以及使用E组以上的高难度空翻及其连接为下法,将是未来大赛女子平衡木技术发展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3.
论当今世界男子单杠技术发展的新动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依据第28届奥运会体操比赛实况录像及相关文献资料,采用统计比较法、文献资料法和分析归纳法,系统分析了当今世界男子单杠技术发展的新动向:运用“D组以上难度”的“单飞”或二个C组以上的飞行动作直接的“E+D以上”难度的“多连飞”,再分别结合“大回环转体”和“掏类转体”等类动作构成的高难“单动作”(或“二连接”)、或“单动作”和“二连接”(或“三连接”),并采用E组的空翻为下法,是当今世界男子单杠成套加分动作结构编排的主要特征。而使用E组或SE的“单飞”、发展“E+D”以上不同类型的高难动作“直接”,及运用SE的空翻为下法等,将是新奥运周期男子单杠技术发展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实验等研究方法,在现行散打竞赛规则基础上对普通高校散打比赛规则的构建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高校散打比赛宜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净打1分钟;设立52~75 kg级6个级别;禁止腿法打击头部;摔法限定使用接腿摔;先后倒地不给分;踢、打、摔、下擂均得1分;优势胜利中,增加击倒条款.  相似文献   

15.
“筋斗”是中国毯子功的基本技艺。“筋斗”一词源自明代于慎行《榖山笔》揣拟的典故,认为“筋斗”源于“金斗”,典故出自《战国策.燕策》。“筋斗”一词有多种写法和念法,“筋斗”亦作“跟斗”、“斛斗”等,不一的字形,以及典故不明,皆表明了“筋斗”是一个谐音词。从语言的视角,“筋斗”一词源自于伊朗语汇,也透视出粟特文化的遗踪。  相似文献   

16.
析我国女子蹦床单人项目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分析了三大女子蹦床单人决赛运动员的动作选择情况.结果表明我国女子运动员两周类空翻转体动作所占比例与悉尼奥运大致相等,在三周类翻转等高难动作中的表现与悉尼奥运选手旗鼓相当;目前的主要差距表现在直体翻转动作不如奥运选手,在翻转周数与转体度数相同的空翻动作中,奥运选手沿纵轴转体的阶段性变化要丰富得多.  相似文献   

17.
以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的女选手为研究对象,对北京奥运周期世界女子平衡木发展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成套动作难度平均为6.34分,其中技巧与舞蹈动作的比例接近为6:1;技巧动作中前空翻类型占六成,挺身前空翻及其转体和团身前空翻几乎是每位选手的规定动作;上法呈现多样化特征,下法的动作类型全部为后空翻动作;完成技巧动作的质量欠佳,整套平均扣分高达1.253分之多;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在既定动作难度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完成动作质量,重点是提高技巧动作的控制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录像观察与数理统计法及分析归纳等方法,系统分析了第30届奥运会女子蹦床比赛网上单人成套动作的编排特征.发现:在“奇数”和“偶数”动作位,分别以5种前空翻和5种后空翻来组成一套具有最高难度价值的成套动作,是当今世界蹦床优秀女子个人运动员布置成套前、后两类空翻动作的主要特征;而以最高难度2.0分的前空翻动作为“开始”,以3(或2)个“1.5分以上”和1(或2)个1.3分的“前空翻”动作、及2(或3)个“1.4分以上”和2(或1)个1.2分(或“1个1.0分和1个1.2分”)的后空翻动作为“中间”,并采用相对“开始”难度稍低而又不失与成套“高难度”相匹配,且有利于“稳定完成”的1.6分高难度“后空翻”为“结束”,则是伦敦奥运会众多优秀蹦床女单选手成套动作结构编排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研究发现:成套前、后两类空翻动作发展均衡,在奇数和偶数两个动作位,分别完成难度相对较高的前空翻类"屈体和团身"动作和难度相对较低的后空翻类"屈体和直体"动作,并首先选用相对"易完成"的高价值团身动作和"与直体有相同价值"的高难度屈体动作,是当今世界优秀蹦床男选手选编成套动作的主要特征;发展空翻三周转体类动作,并正确处理好飞行时间、动作难度及完成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力求积分成绩效益的最大化,还将是众多优秀蹦床男选手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与统计法及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参加第42届体操世锦赛男子自由操决赛选手的成套动作进行分析发现:使用9个高难度的“空翻类”动作和1个C组难度的“非空翻类”动作构成一套10个D分价值的难度动作,并采用“空翻二连接”获取更多的连接价值,是当今世界男子自由体操动作编排发展的主要趋向;采用3个“空翻二连接”结合3个高难“单空翻”,并且在第3串、或第4串空翻动作之后完成“非空翻”动作,将成为自由体操顶尖选手D分价值动作编排的趋向特征;而合理取舍难度并促使成套动作的完成质量达到最优化,将成为众多优秀自由操选手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