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右文说”、“借声兼义”、“相反为义”等观点,提出了异议。文章指出“声符兼义”的“声符”和形声字的概念不相同,不能兼义。认为一些所谓“兼义声旁”是一些似是而非的“同类”现象,是一些牵强附会的“同义”现象,是一些随心所欲的“借声表义”。真正的表义声旁,必须和形声字的概念相同,只有“加形定义”的形声字才有表义声旁。  相似文献   

2.
“语”是什么?“语教育”是什么?关于这两个问题,近年来语教育界探讨得颇为热烈。在一些“新理念”以及一些新术语的介入下,一些人的观点似乎令人耳目一新。本也想发表一些看法。权当“老生常谈”。  相似文献   

3.
学校德育中最关键的一环,而且也许是尚待解决的一环,就是“德”这个概念的实际意义。在这里难免要与西方的“德”来一个比较。西方的“德”或者是“道德”(morality),是人类社会中的一些规范准则,也就是在中国人概念中行为的一些是非标准,也是面临价值决择时人的一些决策标准。大致来说,是在“该做”  相似文献   

4.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可是一些人说:“读书简直是浪费时间。”有一些人说:“读书是浪费生命。”还有一些人说:“读书是一种逃避。”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书是人生的向导,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东西。书给我带来了“恩”“怨”“情”“仇”。  相似文献   

5.
一谈及班主任的威信 ,一些班主任自然以“严”字当头 ,认为无“严”则不“威” ,所谓“严师出高徒”嘛。而一些班主任的“严”主要是以“罚”来“镇住”学生 ,如罚站、跑步、抄作业等。一些班主任更是以“枪打出头鸟”的方式给学生来个“下马威” ,认为只要制住了“猴王” ,其余的“猴子、猴孙”就会“乖顺听话了”。然后你就会看到这样的一幅景象 :只要班主任在场 ,学生便鸦雀无声 ;只要是班主任说的 ,学生就不敢越“雷池”一步。学生对班主任敬而远之。班主任一不在场 ,那就是放“猴子进桃园了”。更有甚者 ,一些班主任在学生中培植“亲信…  相似文献   

6.
经常看到一些“恨铁不成钢”的家长教育孩子时做一些“定格的事”:看到孩子成绩太差,就干脆不让上学;看到孩子不服管教,就任由其发展……也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对着屡教不改的学生说一些“定格的话”:你是“出窑的砖——定型了”,再费力教育也不会有什么出息;你就是出苦力的“料”,再学习也不会改变;你没有什么希望啦,扫大街都不够格……可是,许多事实证明类似的育人行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育人的键盘没有设置“定格键”。每个人身上没有永远被定格的“缺陷”和“天分”,因为在不同的“人生网络”里或者生活“频道”上,原本看来是“缺陷”或者是…  相似文献   

7.
翻阅一些学校的档案,笔者发现“加强”“强化”“狠抓”之类的词语使用频率很高,如果仅仅是文字表达方面为了突出某项工作,倒也罢了,可是与一些校长交谈,许多人对于“强化”“狠抓”这种逼迫式的管理推崇备至,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一些思考了。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焦仲卿妻》一诗中“儿已薄禄相”中的“薄”意思是“微薄”、“稀少”。笔者认为:这里的“薄”应当理解为“缺少”之义,“薄”的这一义项还出现在由它组成的一些复合词中。但一些辞书“薄”条的释义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以《汉语大词典》为例,对“薄”条的释义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9.
评优之忧     
在中小学教职工中开展评优活动,表彰先进,督促后进,无疑是件大好事。但据笔者了解,在某些学校却往往“评”出矛盾,“评”出怨气,使一些人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导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出现,令人堪忧。其一是凭票数多寡定优劣。在一些领导看来,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坚持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反映大多数群众意愿,应该说不夫为一种好形式。但问题是,由于一些领导未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一部分人投出的票是“感情票”、“人缘票”、“关系票”,谈不上把真正的优秀者选出来。另有少数人拉帮结派,投票前稍加“串联”,便会同“帮”相投,同“派”相投。这  相似文献   

10.
毛志成 《成才之路》2011,(7):100-I0017
中国可能是最看重“礼”,也最早制定“礼”的国家。孔子很小的时候,即还是个儿童的时候,就曾带领一些小伙伴到地上演习“周礼”。将一些象征着“神圣”的东西即“礼器”摆放起来,随之告诉其他小伙伴怎样向那些“礼器”跪拜,特别是跪拜得怎样“依序”。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一些非关键性词语,如“一般”、“一些”、“往往”、“通常”、“应当”“可以”等等,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导致学生对概念理解不透,不能运用自如。现举几例: 1.“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一般”是指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都可以。因为在表示精确度时,0不能去掉。 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把一些分数化简”。是“一些”,而不是所有的分数。最简分数就不可再化简。 3.“约分通常要约到最简分数为止”。“通  相似文献   

1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强烈呼吁:请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儿童!教育,是灵魂的教育,我们不能培养也不需要那种麻木的惟师是从、惟书是命的灵魂,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个绽放着自由光芒、闲动着个性色彩的健康活泼的灵魂。我们应该让我们的课堂少一些“正襟危坐”。多一些“自由轻松”;少一些“如履薄冰”,多一些“欢声笑语”;少一些“战战兢兢”,多一些“神采飞扬”。让学生学得随心所欲,学得轻松自如,学得两眼放光,学得手舞足蹈。  相似文献   

13.
转制:公立高校制度创新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大学制度创新去实现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选择。在公共教育经费有限,而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必须加快的情景中,我们是不是可以打碎一些体制障碍、突破一些人为瓶颈,试办一些“产权混合”的“股份制”的大学?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办一些“产权股份制合作、学校民间经营”的大学?是否可以考虑将一些公立大学“转制”为“公有民办”的大学?是否可以考虑将一些公立大学“转制”成为“私有私办”的大学?是否可以考虑建设一些中外合资、产权分享的“混合性”大学?大学制度创新涉及的问题很复杂,但通过学习十六届三中全会精…  相似文献   

14.
现在,许多学校的心理辅导室都已经建立起来,心理辅导老师的活动研讨中比较集中的话题是一些学生对心理辅导有一种片面的认识,认为去心理室的学生是“心理变态”“精神有问题”或“神经病”。有些学生对于心理问题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认为把心理问题说出来是“丢面子”“露隐私”和“被歧视”,甚至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心理室是专门针对那些“坏学生”“调皮捣蛋”的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强烈呼吁:请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儿童!教育,是灵魂的教育,我们不能培养也不需要那种麻木的惟师是从、惟书是命的灵魂,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个绽放着自由光芒、闪动着个性色彩的健康活泼的灵魂。我们应该让我们的课堂少一些“正襟危坐”,多一些“自由轻松”;少一些“如履薄冰”,多一些“欢声笑语”;少一些“战战兢兢”,多一些“神采飞扬”。让学生学得随心所欲,学得轻松自如,学得两眼放光,学得手舞足蹈。让他们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强烈的学习自信心。《画风》(人教版国标本小语教材第四册)这一课内容浅显易懂,意境生动…  相似文献   

16.
1988年修订出版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材,是一套好教材。但也有一些问题。一些错字且不说,一些知识性的问题却值得商榷。现仅就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举八例: ①《谈谈虚和实的关系》第一段中有这样一句:“但是你要观察它,才能认识它”,这是一个简单的条件复句,其关联词是“要……才……”我们认为,关联词“要”应改为“只有”,从语法角度看,“要”可与“就”搭配,而不能与“才”搭配。“才”常常与“只有”搭配使用。从逻辑角度看,原句把“观察”当作“认识”的充分条件,其实,“观察”应该是“认识”的必要条件。因为不“观察”就不能“认识”,而做了“观察”未必就能  相似文献   

17.
为修订教科书,广泛征求意见。有教师提出,“能不能把教参编得厚一些”,比如,“文本分析”更细一些,“参考资料”更丰富一些,可提供给教师的“教学建议”更全一些,教科书上专题的“练习与思考”的“参考答案”更具体一些,再如“作文提示”,是不是可以多提供一些“思路”、范例,等等。对此,我感到费解,也无可奈何。听说教育发  相似文献   

18.
我主张小学阶段进行一些说明文、议论文的训练。生活实践告诉我们,当孩子们到了四五岁时,他们已不再是牙牙学语,而是能跟大人一道判断电影里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提出“为什么月亮老是挂在天上”、“为什么夏天不下雪”等等“怪”问题;在做一些动脑筋的游戏时,他们也会提一些“为什么”和“怎么办”。这时候,孩子的家长或教师如果能逐步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怎样搭积木”、“怎样过马路”,议一议“为啥要识字”、“为啥要刷牙”,孩子们一定会很乐意的。到小学高年级,孩子们接触说明、议论一类文章的机会就更多了。  相似文献   

19.
微型化学实验的设计原理,必须充分体现“简”、“便”、“明”、“微”、“小”等特点。“简”是指装置简单;“便”是指操作方便;“明”是指现象明显;“微”是指用微型装置、微量试剂进行实验;“小”就是对环境污染小。基于微型实验的这些基本要求,笔者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谈谈医用废旧注射器在微型实验中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成功的改革,大都经历了一个由“点”到“面”的过程。江苏的素质教育,也是一个由“点”到“面”的过程。应当说,“点”上的实验在“45号”文件颁发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先是一些教改积极分子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尝试,接着便是一些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