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 实验成败原因分析 乙醛还原氢氧化铜是乙醛的重要化学性质,反应式是:CH3CHO+2Cu(OH)2+NaOH→CH3COONa+Cu2O +3H2O,反应中有无红色Cu2O沉淀生成是判断该反应是否发生的重要现象。但在做该实验时,更多的情况下往往只看到黄褐色浑浊,甚至变成灰黑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乙醛在稀碱溶液中发生羟醛缩合反应,其产物呈黄褐色浑浊沉淀。二是一部分Cu(OH)2在加热过程中分解为CuO而使之变成灰黑色。只有消除这两个副反应的干扰,才能看清红色CuO2沉淀生成的现象。2 实验探…  相似文献   

2.
1实验成败原因分析 乙醛还原氢氧化铜是乙醛的重要化学性质,反应式是:CH3CHO+2Cu(OH)2+NaOH→CH3COONa+Cu2O ↓+3H2O,反应中有无红色Cu2O沉淀生成是判断该反应是否发生的重要现象.  相似文献   

3.
味精———谷氨酸钠,这一日常生活的调味品早已为人们所熟悉,但是在化学上用它鉴别还原糖却很少见报道,我们通过大量实验,利用它与铜离子生成的配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和葡萄糖、果糖等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以此鉴别还原糖,收到较好的效果。1、实验原理味精与铜离子生成配合物,防止铜离子在碱性条件下生成氢氧化铜沉淀,配合物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铜将还原糖氧化为复杂的产物,而本身被还原为氧化亚铜:  2、实验仪器与药品(1)仪器:电炉、石棉网、烧杯、试管。(2)药品:味精(食用品)、蓝矾、氢氧化钠、葡萄糖、果糖、蔗糖、0.3…  相似文献   

4.
由于乙醛具有还原性,能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所氧化.反应过程中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相似文献   

5.
由于乙醛具有还原性,能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所氧化。反应过程中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此法是检验醛基存在的一种方法。要保证本实验成功必掌握两个条件:1反应要在碱性溶液中进行。从而使醛的氧化加快。2避免生成大量的氢氧化铜沉淀。按课本要求用量,由于氢氧化钠用量...  相似文献   

6.
乙醛分子中含有醛基—CHO ,能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氧化为乙酸 ,而氢氧化铜则被还原为红色氧化亚铜沉淀。但在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却不一样 ,红色、黑色、黄色、绿色都有出现。这跟选择试剂的用量有什么关系呢 ?按照操作要求 ,选用 1 0 %氢氧化钠溶液 2mL ,滴入 2 %硫酸铜溶液 4~ 8滴。 2 %硫酸铜溶液很稀 ,且用量才几滴 ,很显然是控制生成氢氧化铜的沉淀量。若是硫酸铜溶液用量多 ,生成氢氧化铜的量自然多 ,在加热时 ,氢氧化铜部分分解为氧化铜而出现黑色沉淀。1 0 %氢氧化钠溶液要用到 2mL左右 ,跟2 %硫酸铜溶液的用量相比 ,碱液明显要过…  相似文献   

7.
就有机化学实验中旋光度的测定、苯甲醛银镜的生成、乙醛羟醛缩合反应产物等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羟醛缩合反应有几种不同的催化条件.根据苯甲醛与乙醛的缩合反应,并结合反应机理来分析.结果表明,羟醛缩合反应中催化剂的效用与参与反应的羰基化合物的类型和结构等有关,胺-羧酸混合催化是合成肉桂醛的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苯叉丙酮的合成实验是有机化学中羟醛缩合反应的具体应用.羟醛缩合反应是含活泼氢的醛酮类化合物的重要反应,利用该反应可使碳链增长,而且产物有碳碳双键和羰基两类活泼官能团,可进行一系列的后续反应,生成各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新制氢氧化铜与醛反应的实验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氢氧化铜与醛反应的实验研讨湖南醴陵市一中(412200)何立琳一、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教材演示实验:在试管里加入10%NaOH溶液2毫升,滴入2%CUSO4溶液4~6滴,振荡。然后加入乙醛溶液0.5毫升,加热到沸腾。观察溶液中有红色沉淀产生。多年...  相似文献   

11.
对新制氢氧化铜的成分,新制氢氧化铜参与反应的本质,乙醛、葡萄糖分别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不同现象以及含醛基物质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2.
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实验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个实验,但对甲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实验大多数人未做过,对其反应的详细情况并不了解。于是有人根据逻辑推理得出,其现象应当与乙醛的反应基本相同,应当有砖红色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生成。事实果真如此吗?请看以下实验探究结果。一、常温(20℃)条件下实验【实验1】取一支试管(直径为15 mm),加入2 mL10%的氢氧化钠溶液、2 mL 37%~40%的甲醛溶液、4滴  相似文献   

13.
新制氢氧化铜与乙醛的反应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显示了乙醛具有还原性.最近有关对该反应实验条件、反应机理等方面研究的论文不时见诸报端,一个基本的共识是该实验勿需强调氢氧化铜浊液的"新制"而应控制在"碱性"条件下即可.  相似文献   

14.
对过量甲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有人认为生成铜、一氧化碳和水,也有人认为生成氧化亚铜、碳酸钠和水.为了得出正确的反应原理,对反应产物作了检测:反应生成的气体物质是氢气,固体物质主要成分是单质铜,反应后的溶液中不含碳酸根和铜离子.对反应机理作了探究,得出过量甲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铜、甲酸钠和水的结论,氢气是副反应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在新装修的室内,甲醛很容易超标,长期吸入甲醛可导致心悸、失眠,严重的可导致白血病,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何对甲醛进行定性的检测呢?高中教材中关于醛的性质主要有两个反应,一个是醛和银氨溶液在水浴加热的情况下发生银镜反应,可以用来检验醛基;另一个是醛和新制的氢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也可以用来检  相似文献   

16.
精心设计了钠与微量硫酸铜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及产物研究,通过改变和控制实验条件等探究证实了该反应产物有红色固体物质铜、黑色氧化铜、砖红色的氧化亚铜和淡黄色的过氧化钠等物质.  相似文献   

17.
以苯甲醛、乙醛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用羟醛缩合法合成产物肉桂醛,并分别考察了催化剂、反应温度、两种原料用量比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催化剂为氢氧化钠、苯甲醛∶乙醛=3∶1的条件下,产品收率能达到76%。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化学第二章中关于“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描述,似乎由黑色物质变成的红色物质都是铜。这红色产物都是铜吗?我们重复实验多次,经检验,这红色产物不全是铜,其中还含有氧化亚铜。这可以通过下面的实验作证实。我们设计的实验,除氧化铜的来源不同外,具体操  相似文献   

19.
高中化学第二册乙醛的性质那部分,讲到“乙醛能被一种弱氧化剂,即新制的氢氧化铜所氧化。”为什么要强调用新制的氢氧化铜呢?原来,氢氧化铜沉淀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或加热处理),结构会发生改变。新沉淀出来的氢氧化铜原是通过羟桥相连的,而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索了在中医药院校的《药物合成反应》教学中引入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法,结合高等中医药院校《药物合成反应》课程特点,以"羟醛缩合反应"为例,围绕羟醛缩合反应的产物中新化学键成键方式、成键原子在反应物中的电性、以及为满足成键条件需要外界提供反应环境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摸索了基于问题式学习在《药物合成反应》教学中的应用。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法在《药物合成反应》课程中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