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Q值的片上集成电感是单片集成射频电路、微波电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件.并联形式的集成电感具有较高的品质因数,但是其自谐振频率较低,使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该文从衬底损耗,金属损耗及邻近效应出发,首次提出了一种提高并联集成电感性能的方法.合理的设计多个不同圈数、层数的电感并将其并联,用ASITIC软件近似仿真发现该型并联集成电感能够在较高频段获得较高Q值.  相似文献   

2.
RLC串联谐振电路实验中谐振特性的实验曲线与理论曲线总存在一定的误差,且谐振频率越高时,偏差越大.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电感和电容串联总损耗电阻对谐振曲线及Q值的影响,利用实验所测得的电感和电容串联总损耗电阻对谐振曲线及Q值进行修正,发现修正后的理论结果与实验测量数据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3.
以电流型非线性电感Boost 变换器为研究对象,针对非线性电感的磁能损耗特性问题,利用非线性电感值跟随开关状态不同而变化的现象,分析非线性电感电流路径与特定斜率斜坡补偿的数学关系,提出了非线性磁芯电感值与磁滞回线关系的数据模型,代入到Boost变换器的开关状态方程中,经过MATLAB数值方法仿真与电路制作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非线性电感对Boost变换器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且非线性电感和斜坡补偿方法对变换器的影响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在RLC串联谐振实验中去掉取样电阻R0,串入电流表的新实验方法,该方法使电路品质因数Q明显提高,谐振曲线更加尖锐,谐振点测量准确,同时,该方法还可方便测出线路交流损耗电阻,使Q的计算值与测量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用谐振补偿实验法,通过对RLC串联电路幅频特性的分析、实验和研究,引入了谐振补偿电阻和谐振损耗补偿角的概念,提出了一种测量谐振频率ω0及品质因数Q值的新方法,给出了实验数据,总结出了计算公式,即“Q=KQLω0”。  相似文献   

6.
王辉  陈兵 《教育技术导刊》2009,8(2):100-102
现代CMOS工艺的发展使得在CMOS工艺上设计射频IC前端成为可能。但在传统CMOS工艺集成的片上螺旋电感品质因数(Q)偏低,大大影响其性能。通过引入负电导实现螺旋电感Q值提升,并将其应用于共栅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最优1→3对称型经济实态量子克隆的固态电路实现方案.在方案中,通过利用磁脉冲控制磁通量、电荷和穿过约瑟夫森结的相位差来实现最优1→3对称型经济实态量子克隆.经济实态量子克隆只需要对比特进行操作,不需要其它辅助操作,实验上简化了量子克隆的实现过程.由于超导比特具有耦合强度强,又没有非线性电感和能量的耗散等优点.相比于腔QED系统,固态系统在实验上便于集成和操作.  相似文献   

8.
基于模拟电感的混沌信号发生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有源器件构成的有源模拟电感代替蔡氏电路中的电感元件可以产生混沌而不影响其性能.由于有源模拟电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制作和集成的优点,这使得电感元件在集成电子电路中实现微型化,片型化和集成化成为可能,因此该方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开关变换器利用耦合电感能够减小相电流和输出电压纹波值,负载突变响应更快速,减少输出去耦电容。这些优点使耦合电感成为计算机工业领域中一种非常有吸引力的技术。本文阐述了分析采用耦合电感的开关变换器的一种新方法,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N-线圈耦合电感的规范电路模型。利用这种模型,变换器中的耦合电感线圈电流波形和纹波与非耦合电感的变换器一样容易被确定。论文也针对进一步减小变流器磁性器件的体积、重量和损耗问题研究了集成磁技术,即把开关变流器中所有主要磁性器件从结构上集中在一起,用一个磁性器件来实现,经过优化设计,磁芯当中的磁通变化量减小,从而降低磁芯损耗,减小磁芯体积。  相似文献   

10.
利用仿真软件PLECS的损耗和热分析功能,设计了三相两电平变流器仿真实验,建立了变流器损耗数学模型。采用周期平均模块获得通态损耗,通过脉冲平均模块获得开关损耗,连接散热器模块进行温升分析。在不同调制度、开关频率和电流幅值条件下,对比仿真实验和计算结果的误差。实践表明,该仿真实验可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认识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变流器损耗和发热问题,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