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文明 《新闻窗》2011,(3):47-48
电视文化是电视传播所产生的一切社会效应的综合。从人文学科的角度出发,电视文化研究以电视传播的内容为核心研究对象,包括电视文化理念与电视文化形态,电视文化环境和电视文化责任,电视文化消费与电视文化接受,电视文化审美与电视文化批评等内容。文化环境指影响主体活动,存在于主体周围的各种精神文化条件的总体或系统。构成文化环境的主要因素是:教育、科技、文艺、道德、宗教、哲学、民族心理和传统习俗等。  相似文献   

2.
电视传播符号是电视传播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包括电视语言符号和电视非语言符号,是电视传播工作者表情迭意和观众文化审美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电视传播符号运用得好坏直接影响电视传播价值的大小.  相似文献   

3.
过去10年,电视媒体在文化传播、经济发展、政治宣传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这其中,对少数民族众多的西部地区如何做好电视传播更是作用巨大、影响深刻。由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地理位置、文化等各方面的特殊性,在电视传播方面有着特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三网融合背景下高清互动电视的竞争分析和对广东省1026户家庭电视用户的市场调查,剖析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U互动”高清互动电视平台的品牌构建,并在平台品牌化运营和传播层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得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核心品牌传播理念.“U互动”是全国首个“全省统一运营”的高清互动电视平台,在全国高清互动电视发展中具有先锋性和典型性,此类实践性课题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研究价值,还具有推广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化记忆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是文化得以发展和传承的重要因素。大众传媒以独特的方式对文化进行提取,成为传承民族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凸显了在当今媒介商业化背景之下,电视媒介通过唤起文化记忆,达到经济效益和文化效应双赢的传播效果。本文从文化记忆角度对媒体使命予以关照,探讨了电视文化传播的人文价值取向、对文化的维系和构建、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相结合的三种策略。  相似文献   

6.
电视媒介事件与仪式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新的电视传播形态,电视媒介事件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重要"仪式".本文从仪式传播的角度,探讨电视媒介事件凝聚社会、融和情感、增进团结、传承文化、确认秩序的重要仪式功能,考察电视媒介事件的仪式传播特点、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7.
认知传播遵循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的二元结合,认知传播与内容生产的关系研究是其内部关系理论研究的重要表征。电视作为主要的传播媒介,其内容生产及传播与人的关联最为密切,认知传播视域下传播主体与电视生产的关系需要重新确认,并通过建立内容生产保障体系达到预期的认知传播效果。认知传播对电视生产的影响是显见的,并促使其从观念、格局及传播关系上进行调整。同时,认知传播的文化价值属性必然要求电视生产对文化进行观照,实现对电视文化价值的坚守。  相似文献   

8.
一 网络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它进一步打破了思想创造的壁垒,使生产和传播思想文化不再是少数精英阶层的特权. 到目前为止,网络与电视互动的努力方向大多局限于实时的互动.  相似文献   

9.
电视作为一种现代传媒技术手段,完全可以作为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传播载体,而二者的结合,是大众文化时代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现象。电视将民族地区原生态文化向更广阔的范围有效传播,并悄然地改变着电视传播实践的现有格局和文化价值观,其社会传播价值也被赋予了微妙而多层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育电视传播风格定位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哲平 《现代传播》2006,(4):130-132
在电视传媒已进入频道专业化、受众分散化、传播模式互动化的新传播时代,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风格无疑是电视频道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教育电视若要改变其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布道者”印象,其传播风格应着眼于轻松活泼、智慧幽默重新定位。从传播对象的心理特点看,这种传播风格有助于降低观众对教育电视接受的“费力”程度;从电视文化的特有品性看,这种传播风格是对电视规律的尊重与把握;从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看,这种传播风格契合了“愉快教育”的理念诉求。  相似文献   

11.
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以强劲的传播优势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电视文化的诞生、电视节目译制也随之产生,并且在翻译领域里逐步形成了其基础理论和研究体系。电视是时代的产物,作为大众传播载体、作为新型的文化形态,电视不仅走进了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情感交流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尤其是在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中电视节目的译制显得更为重要。正确认识电视译制的重要性,研究电视译制工作将成为我们电视译制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存在格调不高、媚俗味重、缺乏创新的传播模式、忽视和误读观众的主体性等问题。本文认为:电视娱乐节目应强化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品位,注重以人为本,加强节目的互动传播,实行立体化、本土化、分众化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发展十分迅速,将我们带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主要特征包含交互性与数字化,而电视新媒体则是诞生于新媒介环境中的一种特殊的媒体模式,并且电视新媒体还包括手机电视、互联网协议电视、网络电视等数种传播形态。将受众作为中心就是电视新媒体的核心特征,而加强电视新媒体条件下与受众的互动将是目前要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媒介生态下电视新媒体互动的特点,分析电视新媒体的互动形式,并提出了电视新媒体的互动策略,力求构建完整的数字化电视新媒体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民族文化存留和国家文化安全的角度出发,思考电视文化传承与传播传统文化的问题,通过对陕西电视台近年来所作的实践探索进行个案调查,用符号学分析其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的生产空间,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为电视媒体如何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进而为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一、电视对精英文化的普及1.电视与精英文化结合的现实基础和必要性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其与精英文化结合,传播精英文化,是有着现实的基础和必要性的。从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角度来说,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普遍,作用强大,其对于人类文化、文明的传承有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而精英文化作为知识分子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是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的创造主体,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精英文化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社会的全面进步、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以及大众文化的人文提升尤为重要。电视正是通过对精英文化的传播,使社会文化、文明朝着健康、进步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是其自身媒介社  相似文献   

16.
《唱响武汉》是武汉广播电视台于2012年10月推出的一档电视文化互动栏目,栏目带着一批写武汉、唱武汉的"武汉之歌",行走武汉三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深入企业、学校、农村、工地、社区,与百姓零距离综艺互动,推广、传唱"武汉之歌",传播与武汉相关的知识、历史和文化,让武汉人民更加了解武汉,更加热爱武汉,从而增强武汉人民对武汉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17.
继承与革新的有机统一,民族化与现代化的融合,是电视传播艺术的审美特征.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努力深入生活创新,宏观地把握时代,把握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的要求,才能创作出符合时代精神的电视剧.  相似文献   

18.
2015年,弹幕传播延伸至传统电视领域,呈现出了全新的传播特点和收视景象。本文站在传统电视的角度,挖掘了弹幕传播进入电视节目后的特点和互动模式变化,探讨了弹幕传播给传统电视互动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态势,并分析了弹幕传播在电视中运用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9.
节庆电视晚会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的重任。中秋节是海内外华人的团圆节,央视中秋晚会从1991年《神州一片月》为始,已走过30多个春秋,在弘扬时代旋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主持人是节庆电视晚会的核心审美元素,是晚会实现传播价值的重要支撑。现以央视中秋晚会中的主持人为例,分析节庆电视晚会主持人的传播美学价值、审美构成和实现路径,意图为新时代背景下节庆电视晚会主持人的传播美学价值实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研究儿童音乐电视的电视传播效应,必先了解电视传播对儿童音乐传播的重要作用以及儿童音乐电视最本质的艺术特征。进而探讨儿童音乐电视在电视传播中对儿童的生活、文化、心理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