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穆青的幸福》一文,是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为新华社老社长穆青所著《十个共产党员》一书写的序言。这是我近年来读到的一篇感人肺腑的序言,是两位新闻战士直面人生,坦诚而真挚地交流的一次实录。我是含着泪花读完这篇文章的。《十个共产党员胶结了穆青滴滴心血。他和焦裕禄等人的心是相通的.他是蘸着“心血”写的。正如穆青所说:“几十年来,他们一直活在我们心里,有些人是我在心里酝酿了多少年才动笔写的,是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写他们的……。”这是焦裕禄等人的事迹能以震撼人心而至今仍是全党全国学习的榜样的真谛。这位新闻界的老…  相似文献   

2.
宋正民 《今传媒》2010,(8):143-145
蛟龙是我大学时的同学,看到他写的书能产生这样的社会影响,我感到很高兴、也很自豪。书好,序言好。两篇序言都对这本书作了很高、很中肯的评价。该谈的话,序言全都谈了。没有多少新话可说,就谈几点读后的感想。  相似文献   

3.
宋正民 《报刊之友》2010,(8):143-145
蛟龙是我大学时的同学,看到他写的书能产生这样的社会影响,我感到很高兴、也很自豪。书好,序言好。两篇序言都对这本书作了很高、很中肯的评价。该谈的话,序言全都谈了。没有多少新话可说,就谈几点读后的感想。  相似文献   

4.
徐立军 《视听界》2011,(6):116-116
最近正在阅读的一本书叫《对我们生活的误测——为什么GDP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为本书所作序言中的几乎每一句话,移植到中国电视业几乎都可以成立。我不停地把主题词“经济”置换为“电视”、把“GDP”置换为“收视率”,用这样的方式读这本书的体验,让我痛感为什么没有人如此来解读和反思中国电视。  相似文献   

5.
近年我出版了两本书,第一本妄称“文集”,是从1978-1992年14年间在全国报刊公开发表的1100余篇作品中选出400余篇的集结,60万字;第二本“文二集”,还有一个正名叫《心灵原稿》,是1959-1994年35年日记的一个选本,从700万字中选出70万字。不少的人在得到书的时候,要我在扉页上写几个字。于第二本书,我经常写的是“无悔人生”或“以平常之心做非常之事”之类;至于第一本书,尤其是对新闻界、文学界以及其他喜欢搞搞写作的朋友,那题词常常是:“有志于从事笔耕事业的人,一定要努力让名字活在自…  相似文献   

6.
去年底至今年初,我为4本书写了序言。序言的作用有两种,一种是对书的评价或推荐,一种是借书的出版谈谈自己对书所涉及的话题的认识。我的目的主要在第二种,因为实在太忙,没有整块的时间考虑各种新闻传播学的话题,但又有些想法,于是借着写序言发表出来。现在合起来的4篇序言,写于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分别谈到4个话题。1、新闻写作。这是个长盛不衰的话题,因为总有一批又一批的文学  相似文献   

7.
十年前,我写过一本《新闻采访方法论》。那本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来研究新闻采访学的尝试,一个很重要的写作冲动是,一定要把采访学从经验性学问提高到学术性体系,以打破“新闻无学”的说法。我的这种努力获得了一定的成功。成功的标志,不仅是那本书连续印刷了几次都很快销售一空,并且到今畅销不衰;更主要的是在它出版以后的第七年,即1988年秋天,获得了我国社会科学作品的最高奖——吴玉章奖金的优秀奖。有人甚至认为这本书可以作为“新闻哲学”来读。  相似文献   

8.
大凡一本书的问世,都要有一篇序言.自古以来.序各有异,但编辑给作者写序,即使难下“旷古”、“空前”的断语,微乎其微却是可以肯定的。辽宁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艺术心理学》一书,其序言就是该书责任编辑王大路同志应作者之邀撰写的。这篇序洋洋洒洒,交待了成书  相似文献   

9.
刚从事新闻报道工作时,别人写植树造林,我照样子也写植树造林,结果写出许多“废品”来。我在失败中觉醒,总跟在人家后头照猫画虎写不出新闻来。以后我比较地注意了为“大路货”选个好角度,为“半成品”觅个好名字。  相似文献   

10.
近年我出版了两本书,第一本妄称“文集”,是从1978-1992年14年间在全国报刊公开发表的1100余篇作品中选出400余篇的集结,60万字;第二本“文二集”,还有一个正名叫《心灵原稿》,是1959-1994年35年日记的一个选本,从700万字中选出70万字。不少的人在得到书的时候,要我在扉页上写几个字。于第二本书,我经常写的是“无悔人生”或“以平常之心做非常之事”之类;而于第一本书,尤其是对新闻界、文学界以及其他喜欢搞搞写作的朋友,那题词常常是:“有志于从事笔耕事业的人,一定要努力让名字活在自己的  相似文献   

11.
通讯员园地     
工作之余,我喜欢动动笔,写写短文。每月,都有一二篇文章发表在当地的报纸上。因为我文化低、基础差,也写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来,所以从来没有想过要往其他报刊投,只是在本地开花结果而已。为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有一天,我来到刘志坚老师的家,向他请教写作知识。他是全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邵阳市作协副主席,已出版了多部作品。我很喜欢他的散文。他告诉我:“文无定法,认真就行。”我走时,他送给我两本书,一本《红尘风景》,一本《窗含西岭》,都是他的新作,他在书上签了名,写了“请友指正”。天哪,我的水平与你相差十万八…  相似文献   

12.
记者的使命     
纪希晨 《新闻界》2001,(4):23-23,25
本文是纪希晨《史无前例的年代》一书的序,标题是编者加的。纪希晨同志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记者,为写本书他花费了十年的心血。作为人民日报记者,纪希晨同志在“文革”期间有机会目击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粉碎“四人帮”后,他采访了包括叶剑英、谭震林、徐向前、聂荣臻、华国锋等在内的许多当事人,又因参加审判“两案”采访,接触了大量的文件档案。纪希晨同志以一个党和人民的记者的使命感,真实地记录下那段“史无前例”的岁月。纪希晨同志说得好:“遗忘历史的民族必然丧失前途”。这段历史的教训十分深刻,我们要牢牢记取。我们选登这篇序言的目的也在此。  相似文献   

13.
这篇小文章,两年前就想写,标题打算叫做《我也“左”了一回》。一想,这个标题不大好,因此放下了。这两天注意到一个新情况,很高兴,便又来了劲头,并且改用现在这个题目。是怎么回事呢?请让我往下说。两年前,一家出版社出我的一本书,我要求看清样。责任编辑是老朋友,表示求之不得,十分感谢。又千里迢迢打电话来,简直是用恳求的语气说:“请你老人家一定要注意数目字。”我很奇怪何以他这样郑重实事,过去似乎没有这么严重。他说,他们去年有一本书,被查出来两百多个错。他说绝对不可能,那本书统共才十多万字,哪能错那么多?自…  相似文献   

14.
本书作者(《解放日报》编委、文艺部主任吴芝麟——编者)也算一位老记者了。我和他相熟已久。他希望我能为本书写篇序,但也未要求细评书稿,“随便说点自己想说的话头就成”。我感谢他给我这种自由。确实,序无定格,如果书的内容是系统而深致的,序言自然以评介、阐释为好,如果书稿是一种涉足宽散的自由文体,那么序言也不妨自我放松一下,找个话题参加闲谈,凑个热闹。本书的书名《记者眼中的世界》就是一个挺好的话题。它使我想起记者文学在现代文化结构中的特殊职能。我听说的“记者文学”并不是一种特别的体裁样式,而是指一  相似文献   

15.
求阙     
去年,一位事业有成的年轻企业家来找我,要求为他写一个横幅,内容就是“求阙”(在古文中,“阙”与“缺”同义)两字。当时我感到很奇怪,像这样春风得意的年轻人,要我写的往往是“腾飞”“高翔”之类的吉言、豪语,为什么他偏偏选择了“求阙”呢?  相似文献   

16.
《编辑心理论》花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姬建敏的专著《编辑心理论》即将出版了。她抱着书稿清样,兴高采烈地跑来要我作序。建敏善言:“写什么怎么写都行,有个序,我这书就算完整了!”怎么好推辞呢?序者,绪也、叙也。但对编辑心理学,我没有系统研究过,序写不来,只能写点儿散叶花絮。要赏新曲,还得细翻《杨柳枝》,读读建敏女士这本书。  相似文献   

17.
现在美国的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在一本书的序言中,把中国自鸦片战争以后,现代化运动的各个阶段,概括为夷务、洋务、西化、全盘西化、半盘西化(所谓“以俄为师”)……不管这种概括是不是完全正确,但30年代以后出生的中国人,除少数特例,基本上没有读过即使是颇具...  相似文献   

18.
编辑起码     
2005年最后一期《中国编辑》,要开展“做一本比生命还要长的书”的专题讨论。大约是我为该刊上一期写过题为《一本书主义与一本书运动》的卷首语,在主张上彼此不谋而合的缘故,编者约我为此专题再写一篇东西。出版业内同好,相敬不如相应,况且前一篇写罢,有些意犹未尽,于是应承下来。  相似文献   

19.
新书摘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1960年出版以后,毛泽东特地给我写了一封信,要求阅读这一卷的英译本。他的信是这样写的:“林克同志:选集第四卷英译本,请即询问是否已经译好如已译好,请即索取两本,一本给你,另一本交我,为盼”1960年的“莫斯科会议声明”发表以后,12月17日,他又写了一信,说:“莫斯科声明英文译本出版了没有请你找两本来,我准备和你对读一遍。”此外,毛泽东还读过一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英译本,如《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一些讨论形式逻辑文章的英译本。在学习马列…  相似文献   

20.
前些日子,中华书局编辑祝安顺同志,把中华书局近期出版的两本书送交我,说:“作者在书的后记中提到您,因此交给您,请看看。”我一看,原来是陈星同志所著的《说不尽的李叔同》和《李叔同身边的文化名人》。陈星同志是一位中年学者,现任杭州师范学院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教授,浙江省高等学校学报编辑工作研究会理事长。他在这两本书的后记中提及,祝安顺同志曾约他为中华书局写一本关于弘一大师与丰子恺交往方面的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