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楚廷先生根据教学环境诸要素的主要特点将教学环境划分为四类:教学自然环境、教学物质环境、教学人际环境和教学观念环境。教学自然环境包括诸如学校地理位置、温度、光线等物理要素;教学物质环境是指各种教学建筑、教学设备如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及各种绿化设施乃至班级规模、座位编排等;教学人际环境指教学活动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指班级师生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学观念环境包括班级风尚、班级规范、班级舆论及其形成的心理氛围。教学自然环境和教学物质环境属于有形的实体存在,我们称之为教学硬环境;教学人际环境和教学观念环境均属无形的客观存在,我们称之为教学软环境。本文试从教学软环境的特点与作用出发,阐述其对教学深刻的显性作用。以期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教学环境中的软环境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2.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以一个教学班为单位的教学活动中。为班级成员所感知和体验到的人际环境。它包括教师教的心理环境和学生学的心理环境。而课堂心理环境受师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是否配合默契。是否教学互动等因素影响,相应地出现积极、健康、生动活泼的心理环境和消极、冷漠、沉闷死寂的心理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心理环境不仅对课堂教学活动产生影响,也对学生认知、情感、行为产生影响。更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孙庆珍 《教育导刊》2005,(10):53-54
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学环境建设,精心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提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学环境主要由物理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又称“硬环境”和“软环境”)构成,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物理环境包括教学内容载体、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等要素在内的各种教学物质设施、设  相似文献   

4.
班级是学校组织系统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是学生交往的基本场所,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学生的学习环境包含着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方面。班级的物质环境是指班级  相似文献   

5.
张楚廷先生根据教学环境诸要素的主要特点将教学环境划分为四类:教学自然环境、教学物质环境、教学人际环境和教学观念环境.教学自然环境包括诸如学校地理位置、温度、光线等物理要素;教学物质环境是指各种教学建筑、教学设备如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及各种绿化设施乃至班级规模、座位编排等;教学人际环境指教学活动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指班级师生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学观念环境包括班级风尚、班级规范、班级舆论及其形成的心理氛围.教学自然环境和教学物质环境属于有形的实体存在,我们称之为教学硬环境;教学人际环境和教学观念环境均属无形的客观存在,我们称之为教学软环境.本文试从教学软环境的特点与作用出发,阐述其对教学深刻的显性作用,以期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教学环境中的软环境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6.
王平 《教学月刊》2004,(6):34-36
现代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研究表明: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但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学生怎样学,还取决于一定的课堂心理环境。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所感知和体验到的人际环境,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教师期望、课堂气氛等。  相似文献   

7.
戴启飞 《农村教育》2007,(11):51-52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材、教师、学生、教学手段等因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它们之间既有物质的联系,又有心理的相互作用.这种心理的相互作用就形成了一定的数学教学心理环境。良好的数学教学心理环境对数学教学活动有重要的影响。优化数学教学心理环境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贯彻心理教育原则来实施的。  相似文献   

8.
试论课堂教学环境及其设计的策略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一定的教学环境。这种环境主要包括教学物理环境、教学信息环境和教学心理环境。它们通过影响教师和学生的认知活动的广度、深度和对信息加工的水平以及情感体验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其教与学的效率。因此,创设有效教学的环境,必须以教学活动中师生认变知和情感活动的需要为基点。不同的教学环境,师生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活动方式不同,其所依赖的心理背景和空间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教学心理环境的内涵应在心理环境内涵的框架内进行界定,同时它又是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心理环境是指在教学活动中由教师、学生和教学中介的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对教学活动的展开具有实际影响的所有心理上的环境因素。它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学校环境下的人际关系、课堂气氛和集体气氛。针对其构成要素对教学心理环境进行优化,方法主要包括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和创设良好的集体气氛等。  相似文献   

10.
(一)班集体内部心理环境的构成因素。班集体内部心理环境的优化,首先决定于其构成因素,其构成因素的完善、健全与否会直接决定心理环境的优劣。那么,一般情况下,班集体内部心理环境的构成因素有哪些呢?本文认为有三个主要环境因素。1.物质环境。班集体内部的物质环境主要指教学楼在校园所处的位置。班级教室在教学楼中所处位置,  相似文献   

11.
教学心理环境内涵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设符合教学活动需要的环境,包括教学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既是教学活动所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教学心理环境的内涵应在心理环境内涵的框架内进行界定,同时它又是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重新认识教学心理环境的内涵,对教学心理环境的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隐蔽教育是针对隐蔽课程的内容所展开的教育与建设。而隐蔽课程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包括学术的与非学术的)。通俗地讲,就是在学校和班级生活中存在的由学校教学活动传递的未加明确的规范、价值观和信念等内容。从隐蔽课程定义中,我们不难知道,隐蔽教育的教学内容是非公开性教育经验(指未加明确的规范、价值观和信念等内容);教学途径是学校和班级生活等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教学手段是教学活动及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13.
班级管理环境从其形态上可分为班级的精神文化环境(主要是班级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意识、精神风貌、情感状态,独特的心理环境.班级规范化、正常化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不同于其他班级的特征.也即班级的风气风格、班级舆论、人际关系等)和物质文化环境(主要是指依教育目标建设的班级物理环境构成的物质文化.如教室环境布置以及教室内的课桌、挂图、标语等附属设施)。  相似文献   

14.
教学环境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因素,主要由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层面组成。教学环境的优化对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其中,优化教学环境中的心理层面尤为重要。教学环境的物质层面不再局限于学校和家庭,已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城。所有这些,都将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试谈如何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和管理江苏省吴县教师进修学校虞玲玲班级文化是班级社会的一种现象,是由班级师生在班级教育环境中,通过教育教学以及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等方式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系统。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对于班级全体人员有巨大的心理影...  相似文献   

16.
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一定的教学心理环境。众所周知,人的身体运动与心理活动是紧密相联的,在体育教学中要严格划清“身体教育”与“心理教育”的界了是不易的。体育课堂教学的心理环境,影响师生的认知活动的广度、深度和对信息加工的水平以及情感体验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教与学的效率。因此,创设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必须以教学活动中师生认知和情感活动的需要为基点。不同的体育教学环境,师生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活动方式不同,其所依赖的心理背景和空间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教学环境是教学活动须臾不可离的,对教学成效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那么什么是教学环境呢?《中国教育百科全书》将教学环境定义为影响教学活动的各种条件的总和。李秉德认为,教学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必需的诸客观条件的综合。他指出,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学校内的一切事物——物质的、社会的、有形的、无形的,几乎都可以说是教学环  相似文献   

18.
本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分析学校环境中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活动的心理卫生,探究构建良好学校心理环境的措施,从而增强学校的内聚力,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幼儿阅读环境的创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琦 《山东教育》2003,(30):27-28
阅读环境,即一种氛围。它客观地存在于幼儿生活的每一个空间,并以其独特的暗示、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方式,影响着生理和心理都正处于迅速发育发展中的幼儿。阅读环境可分为隐性的心理环境和显性的物质环境。隐性的心理环境,是指影响因素的潜在性、隐蔽性,影响效果的渐进性、长效性等。主要的有教师态度、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所构成的人际环境,即心理环境,它能对人的行为产生积极影响,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和愿望,是孩子乐于阅读的良好心理基础。显性的物质环境,是指影响因素的直接性、外露性,影响效果的即时性和明显性等。主要有教室的墙面环…  相似文献   

20.
蓝苗苗 《广西教育》2007,(7B):86-86
所谓班级心理环境,是指弥散在班集体中的某种占优势的、比较稳定的整体心理状态。班级心理环境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班风及影响学生心理的班级物质环境等。良好的心理环境往往是表现出积极而活跃、协调而融洽的特征,这种环境是一种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它有助于提高和优化学生的思想水平、行为方式和心理品质。而不良的班级心理环境则表现出拘谨而刻板、冷淡而紧张的特征,这种环境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被压抑的感觉,并助长班级中的冲突和消极行为。那么,如何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班级心理环境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