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若松 《青年记者》2009,(18):24-25
报道内容已偏离“素质教育”的舆论导向 一年一度的高考新闻已落下帷幕,媒体纷纷将视线的焦点投向新生开学的报道上面,在分享着众多考生历经高考洗礼之后迈入高校大门的喜悦时,一则标题为《山东部分高分考生因“综合素质评价低”被退档》的新闻映入笔者眼帘,大致是说在今年高考招生中,临沂师范学院投档考生中有十几名考生由于“综合素质评价低”而被退档,同时也有刚上投档线的考生因为“综合素质评价高”被录取。据悉,这是山东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录取依据以来,首次出现投档高分考生被退档的情况,因此,新闻一经发表,来自社会各界褒贬不一的声音便不绝于耳,把这条中规中矩的高考改革报道推到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2.
在去年“高考”的第一天,深圳一位考生不慎将准考证遗留在出租车上,无法进入考场,考生和学校情急之下向正在进行高考现场报道的深圳广播电台交通频率《新闻早班车》“听众短信平台”发出求助短信。直播间的主持人第一时间将这条短信进行直播报道,已开车前往其他地方载客的出租车司机听到这则消息后,在车上找到准考证,马上调转车头,把准考证送到该考生手中,考生得以及时进入考场。笔者认为,《新闻早班车》之所以能够把常态化的高考报道做得如此精彩,在于整组报道巧用了以下“新概念”:一是“民生新闻”概念——该组报道选取当天市民最关注的民生事件“高考”作为重点,精心策划;  相似文献   

3.
王蓉  余琛 《新闻世界》2013,(10):140-141
每年一到高考,全国各地媒体蜂拥而上大做文章,连篇累牍的报道中,冷静下来分析,对考生和家长有帮助的新闻屈指可数,使高考报道成了空洞且“聒噪”的应景行为。高考的报道价值被人为放大,报道方式更折射出当今媒体不健康心态。媒体应依据价值定内容,杜绝“应景报道”,让聒噪的应景新闻回归沉静的温暖服务。  相似文献   

4.
王豪 《新闻三昧》2004,(8):29-29
一年一度的高考终于在媒体的喧嚣声中结束了。回顾一些报道却带给我们很多忧思。有些嗅觉“灵敏”的记对今年的高考进行了“深入挖掘”,抖露出了很多抓人眼球的新闻,如:“南京一位考生考前为减压到洗头房找小姐”、“一考生因为前面坐的女生穿衣太露、香水味太浓影响发挥”、“一考生因为迟到两分钟被拒绝入考场”;等等。  相似文献   

5.
高考命题全国统一,这对中学各科教学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和指令性,围绕高考“指挥棒”转,似乎成了一种难以改变的事实。所谓高考“指挥棒”,其实是说高考命题是一种强大的文化指引和文化规范力量。出什么类型的题,控制在怎样的高度和难度,当然会引起中学各科教师、考生、将成为考生的学子及其家长们的极大关注。而语文试题,特别是其中的作文试题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从恢复高考至今,作文命题年年变化,在应对这繁复多变题目的试卷中,有一些现象已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作文试卷中的“作假”令人德国1998年作文考题三选一。其中…  相似文献   

6.
核心阅读:高考的时间已由炎热的7月调整至相对凉爽的6月初,但是媒体对高考的关注度并没有冷却下来,反而一浪高过一浪。通过媒体的议程设置,高考也成了人们在6月里最关注的大事之一。作者对今年一些媒体的高考报道作了客观的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比较多的媒体对高考报道有明显的过热现象,带来了一定的社会负面影响。但与此同时,不少媒体开始以冷静、理智的态度对待高考现象,一些报道受到了考生、家长及学校的欢迎。面对每年一次的高考报道,媒体应该如何把握?作者把今年的高考报道概括为三种“声音”,并试就这一问题作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肖伟颜 《大观周刊》2012,(6):278-278
近年来,媒体相继报道的“浙江省的‘三模三电’加分遭遇广泛的质疑”、“重庆31 名考生民族身份造假”、“厦门马拉松比赛集体作弊”、“西安二级运动员造假”等关于高考加分的腐败丑闻,使得高考加分存废的话题重又见诸媒体。目前,国人已把对高考加分的不满提到了教育公平的高度,甚至成为“两会”中的热点问题,公众呼吁废除高考加分政策的声音也日益高涨。那么,实施了几十年的高考加分政策究竟该不该取消呢?  相似文献   

8.
杨志刚 《新闻窗》2010,(1):95-97
每年高考来临之际,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中学的考生往往受到媒体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很多相关部门都要为高考“让路”,尽可能向考生提供各种“便利”,从各种车辆的喇叭声到建筑工地的搅拌器等,都要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实行“禁鸣”。相对而言,社会对广大农村中学的考生就没有如此高度而集中的关注,但高考对于他们具有同样甚至更为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众媒体参与教育报道,拓展教育领域的信息传播,既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同时也是媒体在竞争态势下争夺"眼球",寻求大众亲和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在教育报道中,一年一度的高考是我们必须唱好的重头戏。对此,许多媒体都不惜人力、物力和版面来做高考报道,目的就是为了在服务读者的过程中赢得读者认可、赢得竞争优势。本文以今年的高考报道为例,对报纸在传播高考信息时如何更好地拓展服务功能作一分析。"非常高考"为媒体打服务牌提供了契机今年的高考,是我国恢复高考二十多年来最特殊的一年,被称之为"非常高考"。这是因为今年高考在时间上首次从7月提前到6月举行,而且考生人数也创下历史之最——全国考生接近600万人,其中浙江考生有26万人之多。  相似文献   

10.
6月16日,浙报集团所属的今日早报为杭州市区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办了一件大好事:与生产企业联手,推出助考生一“笔”之力大型公益活动,在全市6个领取点上,向每位考生赠送5支正宗“中华”牌2B铅笔和一瓶“天目山”明目液。据报道,当天就有6000多名考生领到了3万余支铅笔。  相似文献   

11.
一 考前,总有一些考生千方百计找“名师”,希望“名师”能押上作文题,哪怕押上类型、范围也好。更多的考生则是针对历年试卷的作文题型进行“备考”。怎么“备”?少不了要“背”它几篇范文。辛辛苦苦,都是希望到考试时能以现成的东西——自己的、他人的——应对神秘的命题组秘密拟出的那道令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作文题。 其实,命题组并不神秘,它早已通过《考试说明》把考作文的目的、范围、要求公之于众。作文题也无甚秘密。作文,无非是写“物理人情”;考作文,不外乎检查应试者的思想水平、文化储备和行文技能。而考生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三昧》2008,(7):F0004-F0004
中国高考史上首次大规模的延期高考3日在汶川地震灾区开始,十多万名考生参加,其中有7名受伤未愈的考生出现在两个专门设置的“病房考场”。两个“病房考场”分别设在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和四川德阳市人民医院旌南分院。  相似文献   

13.
报道内容已偏离"素质教育"的舆论导向 一年一度的高考新闻已落下帷幕,媒体纷纷将视线的焦点投向新生开学的报道上面,在分享着众多考生历经高考洗礼之后迈入高校大门的喜悦时,一则标题为<山东部分高分考生因"综合素质评价低"被退档>的新闻映入笔者眼帘,大致是说在今年高考招生中,临沂师范学院投档考生中有十几名考生由于"综合素质评价低"而被退档,同时也有刚上投档线的考生因为"综合素质评价高"被录取.据悉,这是山东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录取依据以来,首次出现投档高分考生被退档的情况,因此,新闻一经发表,来自社会各界褒贬不一的声音便不绝于耳,把这条中规中矩的高考改革报道推到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4.
为了社会的良知:嘉禾高考舞弊丑闻曝光始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7月,湖南嘉禾县爆 出我国恢复高考以来最大的高考集体舞弊丑闻,在嘉禾考点参加考试的507名考生中,已经调查发现有236份雷同试卷,涉及192名考生,而涉嫌高考舞弊丑闻的19名当事人已被查处,本文成稿时,调查仍在进行中。 惊爆内幕 嘉禾高考舞弊丑闻能大白于天下,得益于一群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高考前夕,湖南经济电视台接到一个自称是“有正义感的观众”的匿名电话:郴州市嘉禾县往年高考舞弊现象十分严重,今年仍可能再次爆发大面积的高考舞弊,请媒体予以曝光(另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羊城晚报》记者赵世龙…  相似文献   

15.
大约十年前,笔者曾发表两篇博文,呼吁让高考学生平静地去参加考试,社会和媒体不要干扰.这么多年过去了,有的媒体已经意识到这样做的负面效应,减少了相关报道,如广东某报只报道一些新的政策、相关日程,上海某报只介绍高考期间的天气情况,而主要面对科教文卫行业的中央报纸光明日报6月7日只在科教版上发了两篇二三百字的小评论,祝愿考生考好,等等.可是,还有不少媒体仍然沿袭过去的做法,把报道高考当作一场重大战斗,搞得可谓轰轰烈烈,就如作家何建明在《中国高考报告》中形容的,简直是“硝烟四起”,达到了“疯狂”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近期,山东胶州被篡改高考志愿考生常升奔赴陕西师范大学报到的新闻再度吸引了公众的眼球.媒体的报道说,将常升一家送到车站的堂哥告诉记者:“之所以没有过早来车站候车,就是担心遇到太多的媒体记者……” 客观地说,从胶州考生常升发现高考志愿被篡改到同学郭某浮出水面,再到公安机关介入和被陕西师大录取,媒体舆论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在即将步入高等学府之际,常升却不愿面对媒体,并以“我不想说什么”为由拒绝采访,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教育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的第一年,大龄考生成为各家媒体关注的焦点。 某中央级大报7月9日报道,“随着教育部对参加高考人员年龄限制的取消,全国今年有10位60岁以上的老人报名参加了高考。其中,年龄最大的是来自南京的汪侠,他今年72岁。”而山东某晚报7月8日  相似文献   

18.
根据高考阅卷,今年考生在作文上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的问题: 一、偏离题意 偏离题意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审题不清,诚信的含义是诚实、守信用,有的考生把“诚信”等同于“诚实”,审题不全面。还的考生把诚信理解成为“诚实+自信”或“诚实+信仰”;有的考生把“诚信”拔高为“忠诚”。二是转移话题。这种作文开头尚能扣住话题,但越说越离开话题,直到完全转移话题。 例如有一个考生是这样展开论述的:诚信很重要──诚信属于精神文明建设──只有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培养好大批人才──人才很重要,要珍惜人才,培养人才。三是另起…  相似文献   

19.
一年一度的高考、中考即将来临,各类型的高考教辅图书,受到了考生和家长的青睐。据了解,每年在高考前期,各大书店教学辅导书的销量都会猛增,近期更是达到了井喷之势。学生:试卷类书籍受青睐最受高考生追捧的是2011年的高考试卷类的书籍,而"名师名校"则成为了试卷书的卖点。作为还有几十天即将步入考场的学生来说,买一些试卷类习题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20.
2月19日起,全国范围内近20万通过自主招生联考初审的考生将陆续走进各大城市的考点,开始高考之外的另一场规模最大的“小高考”,最终获得录取资格的考生,将获得高考成绩5至30分的优惠。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一场国内一流高校对各中学“尖子生”的“组团”捕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