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市教育局正在专门撰写教材,将"垃圾分类"作为中小学必修课编入课程中。有人认为,垃圾分类和公共道德一样,是成年人"必修课",要从成年人抓起。在笔者看来,将垃圾分类编入课程,作为中小学"必修课",具有导向意义,值得推广。此前,一些地方开展垃圾分  相似文献   

2.
李迪 《学前教育》2021,(7):57-58
生活即教育,凡生活中的大事件,自然会引起孩子们的关注和兴趣,也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幼儿园的课程,比如“垃圾分类”。随着这一活动的开展,孩子们不但了解了垃圾分类的方法,更知道了减少垃圾产生的重要性。他们不但自己力行“光盘行动”,还想办法“物尽其用”,减少厨余垃圾。  相似文献   

3.
孙红 《学前教育》2011,(9):29-29
近期,我园准备将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纳入课程中,可在集体审议课程内容时,大家遇到了难题。有的老师认为,我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对农村幼儿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存在教育理想与现实生活脱节的问题。即便幼儿在幼儿园学会分类投放垃圾,可是幼儿家庭及其所在的街道、社区、村庄都没有垃圾分类收集箱,即使有分类的垃圾箱,实际收集垃圾时也不分类。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是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以《信息技术应用与训练》教学设计为例,尝试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垃圾分类”等环保思政理念之“盐”有效溶入《信息技术应用与训练》之“汤”,突出课堂教学实施中思政之“盐”的调味性,实现师生、生生的全面良性互动,有效达成课程思政自然溶入的教学目标,为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政教专业的社会学课程可以根据本科和专科两个层次进行设置,在专科阶段,主要开设“社会学概论”,“人口,资源,环境”两门课程,其中,“社会学概论”应该设置为必修课,“人口,资源,环境”可以作为进修课。在本科阶段,“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方法”两门课程应当设置为必修课,“社会心理学”,“人口,资源,环境”,“恋爱,婚姻,家庭”三门课可以考虑作为选择课。  相似文献   

6.
针对人工分拣垃圾成本过高影响垃圾分类推广的问题,将计算机视觉中的物体检测应用于垃圾分类领域,实现“云、边、端”协同的垃圾分类检测系统开发。从垃圾物体数据采集和预处理,到配置YOLO v3神经网络模型,并将模型部署在硬件开发板上,通过摄像头识别垃圾物体并完成垃圾分类检测任务,实现理论研究到生产实践落地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7.
隐性课程又称潜在课程、非正式课程、第三类课程等 ,是相对于显性课程、正式课程而言的 ,并且作为课程体系的两大部分而共同构成当代课程体系。显性课程一般指“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课程”。包括传统的“三大板块”———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 ,这些课程的教育教学是学校最经常、最主要的教育活动。思想政治课作为“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 ,是中学生德育的主要途径” ,也属于显性课。然而 ,这种正规德育课程往往只教给学生有关思想品德的知识 ,比如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公民课…  相似文献   

8.
《课改实验通讯》2002,(1):75-75
今年是北京市基础教育全面进入课程改革的起始年,北京市170万名中小学生将迈入新学年。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研究性学习”将首次被作为必修课走进中小学课堂。  相似文献   

9.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新的课程理念,把小学体育课程作为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0.
张曼 《江西教育》2023,(3):51-52
垃圾分类目前已在上海实施,南京也将紧随其后,成为严格实行垃圾分类的城市,可见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方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增强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在绘画创作过程中有必要融入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从而更好地发散思维,提升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众生 《老年教育》2008,(12):56-57
“麦当劳”、“肯德基”在国外被称为“垃圾食品”,而在我国,一些少年儿童甚至成年人却趋之若鹜。我国的“胖墩”日益增多。不能不说与大量食用垃圾食品有关。读了下面这篇文章。相信您不会再带着孙辈们频频光顾什么“麦当劳”、“肯德基”了。  相似文献   

12.
以“保护生物圈,从垃圾分类做起”为例,渗透项目学习教学策略,通过社区走访调查垃圾分类现状、自制垃圾分类模拟教具、探究实验和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垃圾分类方法和垃圾分类处理的必要性,同时增强垃圾分类意识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3.
余思婷  周莉 《福建教育》2023,(21):23-26
<正>《变废为宝有妙招》是统编《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生活中多一些绿色”的第二课。本节课由“暴增的垃圾”“减少垃圾变废为宝”两个板块组成。“暴增的垃圾”板块旨在引导学生从日常所见出发,深入了解垃圾的暴增及其危害;“减少垃圾变废为宝”板块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及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更要使学生了解错误处理垃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危害,以此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认知,促使学生在生态意识的提升中践行环保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前已有的几种“整合”模式分类方法,或是以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使用形式为分类标准,或是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阶段为分类依据。我们认为.首先可以根据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总体定位.将“整合”模式分为“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和“信息技术作为教学与学习工具“两大类别;然后在此基础上.以教学理念为主要分类依据.辅之以信息技术使用形式的判别标准,进一步分析和探讨“整合”的中间状态。  相似文献   

15.
华东理工大学从2001年始将“中国文化导论”列为公共必修课,给学生讲孔孟、老庄的学说。我们很清楚,第一,我们的课是公共必修课,不同于专业课、选修课。第二,我们处在全球化的时代,又是在中国最现代化的区域上海讲传统文化,不同于其他历史和地域环境;由此,我们准确地界定了我们课程的性质、目标以及方法。一、课程定位:思想道德教育向文化素质教育延伸“中国文化导论”作为公共必修课,得益于我校多年来教学改革所累积的传统。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们学校的“两课”改革走在全市乃至全国高校的前列。当时学校领导和“两课”教师努力探索“马克…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课程教学在师专课程教学中应居“专业课”、“必修课”的地位及其价值 ,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在培养一个成功的现代教师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俊 《教师》2023,(12):114-116
如何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工程制图”作为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课时量大,知识覆盖面广,是工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因此,以该课程作为课程思政的实践课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工程制图”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其次,分析“工程制图”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并针对其应用情况展开探讨,以课程知识点为基础,通过建立思政案例库来实现思政元素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最后,从多方面探讨基于案例教学法的“工程制图”课程思政教学策略,并对文章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门高职公共必修课,信息技术课在课程思政教育上具有天然的优势,然而通过对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师生进行调研,发现在课程思政教育中存在德育目标不明确、过程方法较单一、评价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因此,需要探索基于课程思政的信息技术课改革,使用涵盖“驱动、促成、评价”的课程思政教育路径,将思政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  相似文献   

19.
今天的幼儿将来面对的环境问题会比现在更加严重,因此将环境教育融入幼儿园课程,引导幼儿通过实际参与体验爱护环境的重要,进而形成爱护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保护环境的行为显得十分重要。我园以主题活动为主线,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义,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下面我们以主题活动“垃圾”为例加以说明。主题活动“垃圾”的活动目标是:1.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尝试减少垃圾和利用垃圾。2.学习用调查访问、观察统计、讨论等方法获取有关知识。3.初步养成垃圾分类和废物利用的习惯。在主题进行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根据钱学森先生关于科学、科学层次的划分及其关于地理科学的思想,依据地理科学特征、本科地理教育培养目标,对我国高等本科地理教育课程分类中普遍执行的“属性分类”、“程度分类”、“理论—应用—技术分类”及其实施效果进行分析,通过比较提出高等地理本科教育应实施按功用将课程划分为“培养地理素养课程”、“培养地理技术能力课程”、“培养地理工程能力课程”的课程“功用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