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期的出版,恰在高考之后。考试自然是热门话题。评分一结束,各地传媒又在报导高考“状元”,还分文科“状元”,理科“状元”。有的连引号也不加,直呼状元,简直把高考优胜者等同于英雄人物,实在有些过分。  相似文献   

2.
1.全面展示历届状元考前备考话题库。 2.“状元秘笈”将每个话题延伸出多个话题,帮助考生以一敌百,以不变应万变。 3.“点击状元”揭示状元成功秘诀,帮助考生认识状元文章妙处,借鉴状元经验。 4.“考场亮剑”精选全国各地各届状元佳作,提供状元范本,引导考生走上状元之路。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高考评卷结束后,不少报刊对高分考生进行宣传,称之为“状元”。各地出了不少“状元”,且有“理科状元”、“文科状元”、“外语状元”之分,有的还登了照片。接着就是电台广播“状元”事迹,“状元”介绍经验。至于对“状元”母校的宣传更是花样翻新了。对于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考生,应当向他们祝贺。雏燕展翅、好自为之、前途无量。但这样大张旗  相似文献   

4.
玩水枪     
玩水枪是我们夏天不可缺少的游戏。我们也可以去游泳池,带着自制的水枪痛快地打水仗。材料◆粗竹◆细竹或细棒◆棉布◆钉子◆风筝线工具◆锯◆锥子◆锤子  相似文献   

5.
中国千余年来人们崇拜、羡仰状元,“中状元”更是历代读书人憧憬的最高目标。在众多的传说、戏剧、书传中,都反映了“状元”题材,当代影视园地中也有不少“状元”片连续上映。状元制度消亡近百年了,但“状元”效应还存在着一定的影响,“高考状元”、“行行出状元”也是人们常说的习惯语言。然而.我们对中国特有的这一文化知识了解甚微,对状元群的原貌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近时读邓洪波、彭明哲、龚抗云三位先生编著的《中国历代状元殿试卷》(以下简称《卷》书)一书,对中国状元的情况略有初知,写点粗浅的学习心得,以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温州市二十中“状元红”文学社成立于1996年,取名“状元红”,因学校原为状元一中,加上南宋嘉定年间文状元赵建大于此建状元桥,寓“状元及第”之意;同时“红”字代表欣欣向荣,象征“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之意。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90年代,“状元热”初现端倪,甚至出现了“状元经济”一说。学校热捧,媒体热炒,商家热追,把一个个小“状元”推到了前台。  相似文献   

8.
谈“状元”     
“状元”一词与科举制密切相联。科举始于隋,然隋无“状元”之称。“状元”唐代始有,唐代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为礼部试,又称省(尚书省)试。省试分为常科和制科两大类,常科种类较多,进士科乃常科之  相似文献   

9.
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秦春华在新闻发布会上告诉记者,北大今年明确拒绝了少数企图向北大索要巨额奖金、进行讨价还价的所谓“状元”。他同时表示,北大今后将不再发布一切与“招生政绩”相关的数字化指标。而往年,各高校都是致力于“抢夺尖子生”“预约准状元”。在以往比拼状元数量、以高额奖学金吸引状元的背景下,此举可谓一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高中生》2002,(2)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的今天,我们的《高中生》杂志不能也不应该把目光过多地聚焦在高考“状元”这个层面上。但我们也感受到了社会对高考“状元”的关注程度,感受到了高中生对高考“状元”的羡慕程度,更何况高考“状元”本身的一些心得体会确实对高中生有所启发。基于上述理由,我们从易图强先生的著作中选取了部分素材,请吴昕孺先生点评,组织了这篇《高考“状元”语录点评》,希望能给广大高中生以帮助。  相似文献   

11.
有高考排名就有状元,有状元就有新闻的追捧和炒作。可这类新闻看得多了,却并未使我生出一丝“淘尽黄沙始得金”的喜悦,反倒有一种“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失落。原先在我心目中还算高大的状元们的身影也在一篇篇“状元新闻”的解读中渐渐变得矮小和模糊起来。  相似文献   

12.
每年高考之后,年度“状元”便成了最吸引眼球的人。过去,对“状元”总有多少仰望,总有不少神化的地方,媒体也把“状元”放大到不食人间烟火的境界,除了会读书还是多读书,除了勤奋就是发奋,单一化脸谱化,让人难以亲近,难以仿效。在素质教育不谈“状元”的言语下,对“状元”的期待及渲染仍愈演愈烈,几乎是街知巷闻,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3.
高考成绩还没出来,各大高校的奖助学金政策已经纷纷出炉.据<西安晚报>6月16日报道,“状元”奖学金今年一路走高:清华将“状元”奖金从2万元提高到4万元,另外据说如果文科“状元”考上清华人文学院还可另加6万元;北大“状元”奖金也从2万元提高到5万元:广东省内,“状元”最高奖金达到10万元.  相似文献   

14.
子宜 《内蒙古教育》2005,(12):44-44
据报载,今年香港大学在内地招收本科生时,17个省市共提交4848份申请书,半数以上申请者为2005年高考成绩出众者,但该校最后录取了250人,11名省市的高考“状元”被以“成绩不理想”而淘汰。这无疑给那些热衷于打造状元、吹捧状元的、以当地有无状元为评价水准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相似文献   

15.
赵志伟 《中文自修》2023,(23):50-52
<正>中国人有所谓的“状元情结”,你看现在每年高考发榜以后,各种媒体都会炒作“某省状元、某校出了状元”等等,其实现在所谓的“状元”充其量是某个地区的第一名罢了,和过去的状元在地位、名声、前途上有天壤之别。过去的状元,在正常情况下,每三年全国才出一个,他们一旦考中状元,即刻就可以做官,最大的可以做到宰相。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西安那位北大才子,从文科状元变成“屠夫状元”是一个黑色幽默,但在今天,这种观点落伍了。人们以前习惯于将名校毕业与较“高尚”的职业联系在一起,可是如今勇闯“身份禁区”者一个接一个,这种变化正孕育着一种新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7.
今天.高考“状元”已经变成了一种强大的赋值力量.而且作为一种生产话语作用于整个高中教育生态。一所高中最大的“政绩”,莫过于培养出了高考“状元”。在学校那里,目前流行一种顽固的观念:培养100名大学生,似乎也抵不过一个高考“状元”所带来的荣誉和面子。  相似文献   

18.
◆管门房,管课堂,管心房,是校长的3种管理境界。经营学校,先经营人心。只要管好了心房,就用不着担心课堂和门房。◆校长要求教师精心备课,自己也要精心“备会”。◆校长对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的要求,就是人们对校长召开教职工例会的要求。——作者手记  相似文献   

19.
有高考排名就是状元,有状元就有无数的拥趸者。尽管高考之前一些新闻媒体和教育行政部门就曾信誓旦旦,强调今年不再热炒高考状元,可到了亮分之时,各种“状元新闻”还是铺天盖地扑面而来。本人虽说无追捧名流之雅好,但由于工作关系,对这些考场上的得意者的学习经验、学习方法还是不能不多上一分关注。因为这或许会成为我日后为弟子们指点迷津点石成金的锦囊妙计和绝佳法宝。可这类新闻看得多了,却并未使我生出一丝“淘尽黄沙始得金”的欣悦,反倒有一种“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失落。原先在我心目中还算高大的状元们的身影也在一篇篇“状元新闻”的解读中渐渐变得矮小和模糊。  相似文献   

20.
让例会成为“精神大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门房,管课堂,管心房,是校长的3种管理境界。经营学校,先经营人心。只要管好了心房,就用不着担心课堂和门房。所以,校长的管理重心要上移。◆校长要求教师精心备课,自己也要精心“备会”。◆校长对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的要求,就是人们对校长召开教职工例会的要求。——作者手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