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理解可穿戴计算1、可穿戴计算的概念可穿戴计算是随着新的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是"以人为本"、"人机合一"的计算理念的产物,以此衍生出一类可穿戴、个性化、新形态的个人移动计算系统,可实现对人们自然的、持续的辅助与增强。麻省理工学院认为可穿戴计算最大的意义在  相似文献   

2.
刘永俊 《传媒》2017,(8):31-33
随着以人机互动、可穿戴式设备、智能家居等为代表的Web3.0初现端倪,人与万物互联的网络社会趋势正在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大众传播也在加速从"受众"时代走向"用户"时代。传统媒体如果缺乏"用户为王、开放分享"的互联网思维,在这场风起云涌的媒体变革中必将被淘汰。了解用户、研究用户、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已经成为媒体的必然选择与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3.
<正>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3月19日早间消息,谷歌(1211.26,19.16,1.61%)周二在官方博客中公布了一个修改版Android系统AndroidWear的细节。这一系统将基于GoogleNow语音识别技术,针对可穿戴计算设备设计,最初将被用在智能手表中。谷歌同时表示,LG、华硕、HTC、摩托罗拉移动(16.81,0.39,2.38%)和三星将是AndroidWear的硬件合作伙伴,而博通(30.82,0.35,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基于智能可穿戴健康产品,研究个人健康信息管理技术促进用户健康行为的心理机制。[方法/过程] 基于刺激-机体-反应理论框架,建立智能可穿戴健康产品的技术要素通过用户心理变量影响健康行为的路径模型。以智能手环用户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法收集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验证本研究提出的理论模型。[结果/结论] 智能可穿戴健康产品的数据管理和社交互动功能通过启发和赋能促进用户健康行为。此外,行为控制功能通过赋能促进用户健康行为。文章基于上述发现讨论了对个人健康信息管理领域,尤其是智能可穿戴健康产品研究的理论贡献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系统性梳理和总结智能可穿戴健康技术用户行为研究进展,为促进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遵循系统性文献综述的范式,从Web of Science、PsycINFO和CNKI等多个数据库中检索并筛选得到74篇相关文献,采取主题分析、时序分析和元分析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文献资料。[结果/结论]该领域的研究主题可归类为技术采纳、持续使用、用户卷入和健康行为。其中,技术采纳的研究由于数量较多且理论化程度和解释力较高被认为已取得一定进展,其余主题的研究则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主要包括:将用户行为研究从消费者级别产品拓展到医疗级别产品;加强持续使用的理论解释;构建新的理论来解释复杂的用户卷入现象;探究智能可穿戴健康技术促进健康行为的路径和边界条件等。  相似文献   

6.
张文 《采.写.编》2021,(6):131-132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随着可穿戴设备的普及,以及人们对自己的身体数据和日常信息的渴望,借助可穿戴设备进行量化自我逐渐成为一种趋势.笔者以可穿戴设备受众为研究对象,探究可穿戴设备下受众身体的媒介呈现、可穿戴设备对受众身体的规训影响以及受众使用可穿戴设备的忧思,阐释可穿戴设备与作为媒介的受众身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希望对可穿戴设备的未来发展、人作为媒介的探讨提供些许思考启发.  相似文献   

7.
彭兰 《编辑之友》2016,(3):5-10
在物联网、人工智能、云技术等新技术的推动下,一个万物皆媒的泛媒时代,正在到来.泛媒化趋势首先表现为物体的媒介化,目前在这个方向下,有三个动向尤其值得关注:其一是传感器对信息生产深层变革的触发,其二是智能家居等技术将在家庭中带来的全新媒介,其三是车联网技术带来的流动化、场景化的新媒介.泛媒化的另一个表现,是基于可穿戴设备及其他传感器应用的人体终端化,它意味着人体、人的行为甚至思维将被常态性数据化.在人体上的智能设备,既可能增强人们的某些能力又可能削弱人们的另一些能力,隐私保护问题也变得更为突出.在泛媒化时代,人与物的关系,将成为共生、协作的关系,甚至会进一步出现人机合一、人与机器共同进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可穿戴技术作为具有强烈"人类感知"能力的新技术,有助于移动图书馆转变为智慧图书馆。文章介绍可穿戴技术的概念、应用领域、应用前景,分析其与智慧图书馆的关系,探讨可穿戴技术对读者的多功能导航、对弱势群体的帮助,以及对读者个性化知识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今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而计算技术已经计算机的网络设备也再一次地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计算技术被运用到了各大产业和企业中,发挥了其应有的效用,本文分析了目前的计算技术中的系统建构技术、系统规划技术、系统修复技术以及系统网络设备应用技术,阐述其作用和功能,期望引起人们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郝香 《视听》2016,(11):18-19
可穿戴设备作为当下最热门的移动互联网产物,关注其应用现状、分析其市场前景、研究利用可穿戴积极转型的方法是传媒界的热门话题。本文重点分析了传媒业在技术关联、产品关联、服务关联和运营关联四大方面应对可穿戴设备的关键动作,并指出只有在电池屏幕硬件和产品价格市场优化的基础上,跟进研究用户偏好及使用习惯,方可深挖其作为新闻媒体和商业渠道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以人机互动、可穿戴式设备、智能家居等为代表的Web3.0初现端倪,人与万物互联的网络社会趋势正在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大众传播也在加速从"受众"时代走向"用户"时代.传统媒体如果缺乏"用户为王、开放分享"的互联网思维,在这场风起云涌的媒体变革中必将被淘汰.  相似文献   

12.
杜军 《新闻传播》2010,(2):88-88
作为非视觉传媒,广播在众多传媒中曾经被一度认为是"弱势媒体"。但近些年在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竞争需要的改革中,广播愈加"窄播"化,专业频率的划分、专业节目的分工,乃至节目、频率人性化的制作,广播逐渐被人们当做了生活中的“斑马线”和“寒暑表”——与人们同行.须臾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3.
成怡 《新闻通讯》2013,(3):10-12
虚拟技术日益走进现代人的生活,并开始改变人们交往和表达的方式。初音未来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全息投影技术举办演唱会的虚拟偶像。娱乐方式被全新改变的同时也带来了虚拟技术与现实社会的伦理碰撞。我们不禁思考:人类在技术产品面前是"控"还是"被控",以及青少年热捧背后的文化空缺、技术霸权在现今科技时代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引言 "三网融合"又叫"三网合一",意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三网融合后能为用户集中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服务. 智慧家庭又可称为智慧家庭服务系统,是在4C(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内容)融合、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和三网融合的时代大潮推动下,综合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微处理器技术,配合感知技术,利用传感设备进行实时信息采集、交互和管理,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集成为一体的高效、安全、环保、便捷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5.
<正>在可穿戴设备大潮里,软件的地位正在与日俱增,硬件创业者正在逐渐认识到,设备背后的服务更能打动消费者。下个阶段,对可穿戴设备产生实质影响的,也许将会是软件实力。人们更想了解的是,除了记录跑步与心率,可穿戴设备会对自己的生活,特别是社交生活产生怎样颠覆性的影响,也就是可穿戴设备具备多少媒体属性。可穿戴互动的开启:阿凡达世界  相似文献   

16.
如何量化用户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任何一家媒体都不能不重视新媒体技术的应用,重视与读者、与用户的互动,因此,"用户体验"已经被看作是媒体成功与否的新衡量标准。但是,我们在分析一个媒体是否提供了好的用户体验方面,往往是基于自己的主观判断,缺乏客观依据。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个量化用户体验的快餐式方法,它对于提供给客户快速、客观、形象的表现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吴丹  马乐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21):91-98
[目的/意义]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特性,研究可穿戴设备的特性对用户的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问题,为推广发展可穿戴设备的信息搜索服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通过分析已有的信息搜索行为理论和模型,进而构建可穿戴设备对用户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模型并提出相应的假设,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并通过数据统计分析验证模型假设。[结果/结论]数据检验发现模型中提出的假设均成立,即可穿戴设备所具有的4个特性对用户的信息搜索行为均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谷歌眼镜和pebble智能手表的推出,各种可接入网络的穿戴式设备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它们使生活更加方便有趣,由此我们也再一次认识到了科技的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无论是谷歌的智能眼镜还是pebble的智能手表,都是把移动设备的功能融入了传统的穿戴式物品,从物联网的角度来看,这些设备在物联网系统中是智能终端,随着技术的发展,这  相似文献   

19.
鲁嵘 《陕西档案》2014,(5):28-29
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用当前人们对信息快速获取的需求,在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场景不断发展的形势下,档案管理新的发展模式和动向,提出了基于"微信息"、"富信息"以及移动互联网手机客户端档案利用和管理的新模式。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指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实现物-物(Machine-to-Machine)互联、物-人(Machine-to-Man)互联的技术,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誉为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相似文献   

20.
随着以互联网为背景的智能手机、可穿戴媒介设备的出现和普及,媒介技术与人的身体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技术驱动下身体在传播领域里呈现出的融合、延展、共生、共情等是其部分特点.本文对融合转型中主流媒体的相关探索进行思考,借具身传播的实践价值助力主流媒体融合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