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大众传媒产业和消费有力促动着中国大众传媒体制变革,传媒政策在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的开放领域屡有突破,但是迄今为止,中国大众传媒体制的变动总体上看来仍以原有体制内变革为主,章通过对政府传媒产业政策的解读,试图找出传媒产业发展需要的政策条件.井对政府传媒政策的调整方向作出建议和预测。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媒产业的政策解读与未来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大众传媒产业和消费有力促动着中国大众传媒体制变革,传媒政策在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的开放领域屡有突破,但是迄今为止,中国大众传媒体制的变动总体上看来仍以原有体制内变革为主。文章通过对政府传媒产业政策的解读,试图找出传媒产业发展需要的政策条件,并对政府传媒政策的调整方向作出建议和预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俄罗斯整个社会制度的变化视角来审视俄罗斯大众传媒的历史演变过程,从俄罗斯社会政治体制变革、俄罗斯传媒所有制的变更、外来势力对俄罗斯传媒的渗透、俄罗斯强化国家对媒体的管控等多个方面来揭示俄罗斯大众传媒变革的动因。在经历了百年变革后,随着普京新政策的实施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俄罗斯大众传媒发展逐渐走上正轨,大众传播媒介也愈加多样化。  相似文献   

4.
青年受众是大众传媒受众群中最活跃的群体之一,也是大众传媒最为重视的受众群体之一。对青年受众来说,大众传媒可称其为是他们的“师与友”。广大青年受众不仅将大众传媒视为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将其视之为消遣娱乐的最好方式。近年来,随着传媒竞争的日趋激烈,各传媒都试图通过自身结构进行不断变革和调整以广泛适应受众、尤其是青年受众的要求以期达到在竞争中取胜的目的。尽管如此,传媒对青年受众的传播效果仍不太理想,如在传媒如何才能适应、引导青年受众,传媒与青年受众之间在传、受问题上还有多大差距,以及传媒怎样更好地为青年…  相似文献   

5.
体育事业和传媒事业都在突飞猛进地发展着,两种社会文化现象日益紧密结合,大众传媒促进体育运动的发展,体育运动是大众传媒的重要内容,二者密不可分、互动双赢,社会越发达,体育与大众传媒的关系就越密切。随着日新月异的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大众传媒对体育信息传播的手段与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发展趋势呈现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6.
钱峰 《现代传播》2004,(2):114-116
由上海大学影视学院、上海大学传媒研究院以及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全球化市场化高科化时代的大众传媒”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 0 0 3年12月2日至4日在上海大学隆重举行。来自美国、法国、瑞典、瑞士、新西兰及中国香港、台湾和内地的4 0余家高校、研究机构以及传媒集团的90多名新闻传播学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围绕着“全球化市场化和高科化时代的大众传媒”这一主题,提交了6 0多篇有水准、有份量的论文,并有4 0多位专家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就全球化背景下各类传媒现状与发展、转型期中国传媒面临的挑战、传媒道德建设与实务变革…  相似文献   

7.
在新传媒环境下如何加强儿童媒介启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媒环境,是指由个体或群体接触的传播媒介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环境.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社会个体与群体的生存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传媒环境. 有调查显示,现代社会人们头脑中关于"社会图景"的信息95%以上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获知的.媒介的技术特征(口头传播、书面传播、电子传播等)决定着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比例,信道特征与容量,而媒介的社会特征(媒介的立场、风格、传播内容及其选择标准等)则决定着人们的社会视野和社会认知(如看到什么以及以何种方式从何种角度看到等).  相似文献   

8.
孙向民 《新闻界》2012,(3):69-72
近年来,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不断加大,涉农传媒受到社会日益广泛的关注,大众传媒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农村的发展变革也为涉农传媒提供了潜在的发展空间。涉农传媒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也需要传媒自身不断强化对农服务意识,切实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媒产业将逐步走向成熟,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发展,借鉴国际传媒产业发展历程,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论述一下我国传媒业的发展趋势。传媒市场重新构建未来我国大众传媒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黄捷 《视听纵横》2003,(3):8-10
伊拉克战争作为世界上第一次被直播的战争,大众传媒在战争中扮演了何种角色?对战争起了何种作用?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的传媒具有哪些新特征?本文在此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媒伦理道德问题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世界传媒发展史看,大众传媒出现后经历了专制社会和民主社会.民主社会的大众传媒又经历了传媒政治化、传媒商业化、传媒垄断化3个时期.在不同社会、同一社会的不同阶段,传媒的伦理道德问题亦不相同.世界传媒伦理道德问题的历史考察对中国传媒界的启示是,在媒介体制转型中,应该注意强化媒介产品生产的道德考量,警惕改革中资本逻辑对传媒业的过度操纵,确立以人为本的社会定位.  相似文献   

12.
关于海外华文传媒的战略性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入 2 1世纪 ,随着国际关系格局出现重大变化 ,有必要立足全球传播和国际传播的战略性高度 ,重新审视海外华文传媒的性质、特征及其作用。海外华文传媒是国内传媒在海外的延伸 ;它可能成为促进祖国统一的推动力量 ;它让中国了解世界 ,让世界了解中国。随着世界经济发展重心的东移及海外华人经济的进一步扩展 ,未来海外华文传媒呈现集团化发展、多种媒体共存共依、向全球拓展、海内外媒体及受众相互融合等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一个国家的传媒随国家发展而发展,大众传媒在某个时期的影响范围、结构组成、价值取向都可以看为特定社会政治变革的证据。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变迁和国家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一直是新闻传播理论关注的热点。孙聚成博士的学术专著《信息力:新闻传播与国家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重新理解哈贝玛斯对大众传媒与公共领域关系的论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晓红 《现代传播》2002,1(5):28-30
哈贝玛斯在其早期著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论述的一个重要线索就是大众传媒在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形成发展中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哈贝玛斯对此问题的论述 ,结合新闻事业史分析指出 ,哈贝玛斯对资产阶级政党报刊、大众传媒商业化及其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只是向我们展示了大众传媒及其社会作用的一个侧面 ,哈贝玛斯简单否定大众传媒商业化的观点是不恰当的。并且从传播学的角度看 ,哈贝玛斯在受众与传媒的关系方面的认识夸大了传媒的作用 ,他不自觉地站在了媒介中心论的立场上。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媒普及率追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日报、收音机、电视机和互联网四种大众传媒的普及率进行了国际比较,并首次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对影响传媒普及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传媒普及率的追赶及其动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农村发展所需的信息环境的主体,大众传媒担当了为新农村发展营造良好媒介环境的重要任务,它为新农村发展提供所需要的市场信息、技术知识、文化娱乐等,努力促进农村经济繁荣与社会文化进步;同时,新农村的发展也会推动大众传媒的发展与变革。但是,作为新农村建设中一个愈加重要的路线——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传媒现状却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基于我国社会大发展的视域之下,为实现快速推进新农村发展,探寻大众传媒与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媒与知识分子的关系引起了学界关注。本文认为布氏“电视知识分子”理论并不能解释中国现代社会二者之间的全部关联现象。作者结合中国国情,指出传媒时代知识分子与大众传媒之间存在三种关系:“公共知识分子”、“传媒知识分子”、“节目专家”与大众传媒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各种知识分子的判定标准,并简略分析了各类知识分子对大众传媒的影响。指出,一味地批判并不代表公允,正确的态度是区别对待。对于“公共知识分子”和“节目专家”,应从道德上鼓励,制度上保障。对于“传媒知识分子”,则应提倡学者及传媒自律,并从法律上保障相关制度的健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电脑互联网络已迅速崛起为新型传媒。与此同时,传统的大众传媒机构加盟因特(互联)网、在网上建立网站已成为社会传媒环境中的一道新景观。具有能够包容各种不同层次的传播活动特征的电脑互联网络,虽然当初是以服务于方便迅捷的人际传播活动——网络化电子通讯的面貌兴起的,但目前在  相似文献   

19.
马莉 《传媒》2010,(12)
2010年是中国三网融合推进的关键之年.当前,传媒产业高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三网融合、媒体融合、产业融合已经成为中国传媒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特征.为从国际视角,深度分析三网融合的政策制度、运营方式、媒体营销以及受众行为,11月28日,以"三网融合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为主题的第八届亚洲传媒论坛在北京举办.  相似文献   

20.
国际冲突是一种人类交往行为,大众传媒对国际冲突的再现,与政治文化产生复杂的纠缠,并对社会大众文化的形成和流变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从文化批判的角度对大众传媒的冲突再现进行观照,对于理解传媒在冲突中的作用,以及促进跨文化理解将具有意义。本文运用建构主义再现观,将传媒冲突报道与广泛的社会意义结构系统相关联,探析传媒冲突再现背后的文化与实践逻辑。本文认为,传媒对冲突的再现与身份认同的制造相关联,在特定社会文化脉络下,传媒界定自我、区分他者,联结日常经验与凝聚民族记忆,维持和推动社会既有的权力关系, 从而建构、蕴涵、突显和隐藏了冲突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