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初大批闽广移民入川,贡川陈氏家族是入川移民的一支。文中以丰富的史料,令人信服地追溯贡川陈氏家族在闽西的源流,有助于研究中华民族的移民史,推进闽川两省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政、陈元光率军入漳并"开漳"是唐代前期一次重要的军事移民活动,此次移民反映出唐代移民具有开放性、家族性以及移民工程系统性等特点。这些特点表明,陈氏父子开漳的移民活动既是特殊个案,同时也是时代的产物,受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社会现实的影响。开漳取得的巨大成功得益于唐朝廷和陈氏父子奉行积极的开边策略和开明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3.
江州陈氏东佳书堂的重要文献《陈氏家法》与《陈氏书堂记》的记载有抵牾之处。若把这两篇文献互为参照,可以发现陈崇在主持陈氏家族事务时有兴办东佳书堂的实力、动力与压力。对江州陈氏家族而言,陈崇不但是东佳书堂的兴建者,而且是江州陈氏家族教育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代史上,蒋介石家族和陈立夫家族都是有名的大家族,对中国政治影响很大。在有权势的大家族中,蒋家和陈家关系非常密切。蒋氏家族能有以后的兴旺发达,得缘于陈氏家族。蒋氏家族对陈氏家族很重用,陈氏家族对蒋氏家族忠心耿耿,两大家族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相似文献   

5.
东佳书堂是我国具有教学功能书院初步规范化的标本,但研究东佳书堂的重要文献《陈氏家法》与《陈氏书堂记》中的一些记载颇有抵牾。若把这两篇文献互为参照,可以发现《陈氏家法》的制定者陈崇在主持陈氏家族事务时有兴办东佳书堂的实力、动力与压力。对江州陈氏家族而言,陈崇不但是东佳书堂的兴建者,而且是江州陈氏家族教育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四川地区屡经战乱,极目荒凉。清初统治者面对战后“有可耕之田,而无耕田之民”的四川,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垦荒措施,积极鼓励各省民人入川落籍垦荒,于是出现了清朝前期近百年的“湖广填四川”大规模移民运动。四川移民的来源地十分广泛,如成都地区就有湖南、湖北、广东、福建、江西、山西、贵州等16个省的移民,以致有“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之说。各省移民入川后,按照原先的地缘以至血缘关系建立了众多的移民社会组织——会馆,对四川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家族文学的角度出发,勾勒了被吴宓称为“中国近世之模范人家”的义宁陈氏三代诗人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对陈氏家族文学的共同主题、艺术风格、论诗主张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8.
元明清时期,柘城陈氏家族历史厚重,声势煊赫,支脉繁衍,家族文化源远流长,产生了以元代著名文人陈思济为代表的陈氏文人群。但陈氏文人群的诗文作品多已亡佚,很难对其创作实绩作出客观评价,只能通过他们的生平、著述考述来了解柘城陈氏家族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脉络。  相似文献   

9.
汉末魏晋之际,颍川陈氏是活跃于政坛很有影响力的一个家族,其在陈实,陈纪,陈谌父子时期,从"单微"的寒族起家,以儒学入仕,谨修德行,积极投身政治,灵活运用政治手腕,通过联姻,依靠汝颍集团,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兴盛的世家大族.陈群时,陈氏家族势高权重达到鼎盛,陈泰时专注军事又无政治敏锐性,陈氏家族逐渐走上下坡路,于后不得司马氏亲信,后代又缺乏人才,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0.
清代台湾与四川均属于典型的移民社会,但由于政府对两地移民政策的不同,导致两地移民社会发展形态呈现一定差异,在台湾与四川移民社会中闽粤家族发展即是例证,台湾家族发展较慢,基本上以先地缘后家族模式发展,四川家族发展颇快,基本上是地缘与家族组织同步发展,但互利性的合同式家族是两地移民家族发展的共同特征,移民社会的家族发展与故土均发生过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