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是:至少自70年代以来,中国人的精神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中,80年代初所说的信仰危机、文化危机、90年代所说的人文精神危机、诚信危机,人们通常所说的家庭危机、道德危机,正是中国人精神世界土崩瓦解过程的写照。不过,一旦我们意识到我们的精神出现危机的时候,我  相似文献   

2.
仿佛一夜之间。我们这个刚刚向工业文明迈进的古国,竞然像从梦中醒来,惊奇地发现自己正面临着娱乐文化的地毯式轰炸。这些娱乐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几乎让我们的视野和思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到武打片、警匪片、娱乐片,从流行歌曲、摇滚乐、迪斯科、游戏机等等一直到网上游戏和影视歌明星,娱乐文化越来越占据了人们较大的视野。 我们应以什么心态来看待娱乐文化呢?娱乐文化也是创造价值的一种活动,这充分体现在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畜的价值取向中。当今世界,许多商品和服务都成功地利用了娱乐文化的因素,利用了群众心灵归属的渴望。例如NBA利用乔丹等巨星娱乐化形象的推广,在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娱乐化细胞无孔不入,于无声中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电视真人秀、综艺类等娱乐节目如火如荼,新闻娱乐化、纪录片娱乐化、谈话节目娱乐化、红色经典被改编、历史被戏说……我们不由得发出声声叩问:娱乐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还是不能承受之重?怎样构建绿色的和谐的娱乐文化?为此,保持敏锐的电视文化批判意识、深怀人文主义精神和加强媒介自律,也许是破解娱乐化困境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4.
民族文化传承中档案资源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自己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传统,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得到扬弃和发展,对当今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记录着中国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档案资源,是无法与中国历史传统、中华民族文化相隔绝的。我们需要置身于历史文化传统大环境中,对档案资源的建设问题进行理性的思索。在全球文化出现均质化趋势的今天,如何理解和认识文化的多元性与民族性?如何把握档案在民族文化传承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如何从民族文化传承的角度去规划档案资源建设?本文立足于这些问题展开论述。一、…  相似文献   

5.
阅读文化经典提高综合素质——《周易文化十二讲》评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化经典,通常是指那些经过历史沉淀、实践检验、大众认同,对于某个文化传统而言最具典范性、权威性、原创性、奠基性,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实践中产生过广泛积极影响的文化典籍和优秀著作。文化经典指示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走向,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石、精神支撑和创新资源,它对于塑造人们的灵魂、启迪人们的智慧、陶冶人们的情操、鼓舞人们的斗志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郑州大学在大学生素质教育课中,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名著”讲座.聘请了多名校内外专家,讲解、阐释中国文化名著中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我这里就阅读文化经典、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展阅读文化经典,建设书香校园活动及《周易文化十二讲》等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同时,我们的生活、娱乐方式以及精神文化,也都受到全球化浪潮的影响。舶来文化的流行,物质主义、拜金主义的滋长,使维系我们精神家园的传统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遭遇到空前的挑战,几千年中华文明筑起的精神家园正在变得空虚和荒芜起来。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已经是经济社会发展到当前阶段的客观需要。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巨大精神宝库,从经典中承继下来的人生真经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海燕出版社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陆续策划出版了《华夏文库·经典解读系列》丛书,将华夏  相似文献   

7.
姓氏是人的符号标志,又是一种超越时空的历史文化现象。中华民族精神重现实、重今生。现实是历史的传续,今生是往昔的延伸,因而中华民族也就特别重视历史传统与来龙去脉。中国人的姓氏正是这种文化精神的生动诠释,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姓氏,都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甚至三皇五帝。就世界姓氏文化而言,中国人的姓氏当数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8.
钟南山院士在中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和危机传播中,是一个现象级人物。人们对钟南山敢医敢言精神的信任是他做好危机传播工作的重要基础。钟南山以科学精神攻克医疗难题,以人文素养抚慰人们心灵。在危机情境中,钟南山善于回应热点,善于对话,实现了危机传播信息的供求平衡。口语传播、电视传播、两面提示等传播策略优化了危机传播效果。专家已成为危机传播当中一个不可替代的主体,独立自主与敢讲真话可以赢得更多信任。只有加大健康传播人才培养力度,创新培养模式,才能出现更多的钟南山式的健康传播、公共卫生危机传播人才。  相似文献   

9.
职业搞怪     
一个人眉飞色舞地讲了个笑话,一些人捧腹大笑,但有人则板着面孔一巴掌甩在说笑话的人脸上——这是“搞怪分子”目前的社会处境。近日“,防止网上恶搞成风”的呼声,似乎一夜间将这种文化对立推在人们面前。与此同时,有媒体报道,广电总局也正在制订互联网视频的新管理条例,而针对网上搞怪和恶搞之风也是该条例判定的应有之意。当娱乐遭遇严肃,只能是互讨没趣。一个缺乏幽默感的氛围,难道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文化乌托邦?恶搞究竟惊扰了谁?反对者认为,一些红色经典被解构,某些传统文化被颠覆,伤了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刺痛了人民对主流文化的骄傲情绪,在事实上也扰乱了社会正统的价值观。中国有个成语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说明传统中国就有过搞怪的人和搞怪的文化,这个成语告诉人们,如果你自认为主流,并觉得搞怪不能入你之法眼,不做理睬便罢——这也是聪明人对付搞怪行为的上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里,人民的智慧需要充分的尊重和宽容。在开放的互联网时代,也许我们更应该想想古人的治水之策,我们的先人们早就告诫,“堵”永远是下策。互联网确乎存在着许多弊端,需要加以盘整和矫正,但一刀切显然不是最好的办法。我们可以对某些恶搞的作品或行为提出不同的意见,一旦恶搞者违反了第三者的权利,也可以诉之于法律解决。但如果仅是一种娱乐,似也不必动辄就放到道德评判的高度横加讨伐。  相似文献   

10.
电视娱乐是一种大众文化的回归,它能够塑造一个人人可以参与、乐于参与的文化广场,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娱乐空间,使人们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中,实现身体的解压、精神的放松。但在我国这样一个融合了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文化的发展中国家,以享乐主义、消费至上为表征的娱乐化、过度娱乐化,恰恰就在消解中华民族所固有的优秀文化,使我们的文化成为一种庸俗的、功利的文化,实际上已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建构和传承构成了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11.
董占山 《青年记者》2016,(24):83-84
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给中国文化传承带来了一系列文化认同的危机,但也有人在变革浪潮中坚守文化本真.六集大型人文生活纪录片《传家》于2016年1月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是一部展现中国人生活智慧和中国式生活情趣的作品.该片紧扣中国人最重要的六个话题——喜事、新生、团聚、交情、闲趣和传承,在传统文化中对应找寻具有当下生活贴近性和应用价值的人、情、事、物.通过有品质的文化物件、有品位的乐活之人、有品格的家道精神,来挖掘中国人的传家智慧.本文对纪录片《传家》所传达的文化符号与叙事方式进行解析,深度挖掘纪录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并从中得出中国传统传家文化的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林语堂在《中国人》里曾作如此幽默的妙论:外国人竟提问“中国人有幽默感吗?”这无异于阿拉伯商队问人“撒哈拉沙漠里有沙子吗?”看来,中国人是幽默的人种。兴趣所及,我曾研读了几部关于中国人的著作,如《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史纲》、《传统与中国人》、《中国民族性》、《中国人的人生曲线》等,每翻完一部,却觉中国人的背上又添加了一座沉沉的山。中国人,你这幽默的民族,竟然活得这般滞重、苦涩、艰难……偶得一本《中国人的软幽默》,乃“中国文化风情丛书”之一种。著者薛宝琨先生以大度宽怀写下的文字所呈出的畅然笑意,则充满对自己的民族的自信和希望。  相似文献   

13.
<正>如何对待我们自身的传统文化?如何承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这是近代百年始终纠结于国人心头却又至今尚未真正解决的根本文化问题。尽管我们已经明确"古为今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等基本方法论原则,然而,古之文化究竟如何"今用"?如何判别"糟粕"与"精华"?如何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转化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精神资源?至今仍是开放着的课题。一古今中西之间:"西方现代性逻辑"中传统文化命脉的赓续危机  相似文献   

14.
丁静楠 《新闻爱好者》2011,(10):139-140
水墨动画是我国的经典动画之作,以我国的水墨画为创作基础。创作者以中国传统的思想情怀作为创作主线,力图保持水墨动画传统的文化情调。中国传统美德和文化精神内涵中的中庸、含蓄、内敛、细腻的特点,在水墨动画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在水墨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融合着中国传统美学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5.
水墨动画是我国的经典动画之作,以我国的水墨画为创作基础。创作者以中国传统的思想情怀作为创作主线,力图保持水墨动画传统的文化情调。中国传统美德和文化精神内涵中的中庸、含蓄、内敛、细腻的特点,在水墨动画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在水墨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融合着中国传统美学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6.
何为中国文化元素 什么是中国文化元素?简单说,凡是被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均可视为中国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7.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曾说:没有个人的激情,共同体将是一潭死水;没有共同体的共鸣,个人激情将消退寂灭。价值多元化的今天,那种曾经建立在传统文化价值观上,依循着共同礼仪秩序的中国人形象,正受全球化和城市文明的影响,开始变得模糊不清。在经济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同时,浮躁之风吹皱了中国人传统的心绪,有人清醒,有人慌张;有人从容,有人焦虑;有人昂扬,有人沮丧。每一个人都有时刻被时代主流边缘化的危机感。从传统中走出来的中国人,如何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取舍,如何以“好的传统”和“好的现代”构造一个“好的现代化中国”,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里关系到每个人的坚砾命题。那么,向前看,中国人是谁,你是谁,我是谁?  相似文献   

18.
再论出版物两个效益与文化品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谓文化品位?我们首先得清楚何谓文化?《周易》云:观乎天文,以观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可能是中国人最早论述文化的语句,在此时中国人的观念中所谓文化的含义实际上就是去了解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以教育感化为手段去治理天下。《现代汉  相似文献   

19.
刘媛媛 《传媒》2021,(23):73-75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历史文物的呈现与传承加深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提升与延续.传统文化节目《国家宝藏》依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经典文物为切入点,通过担任"国宝守护人"的明星视角,带领受众共同欣赏富有历史价值的珍贵文物,探索文物背后的人文历史知识.节目通过对历史记忆的挖掘,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实现新时代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播的交融.  相似文献   

20.
二、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需要。现在有人认为传统文化不但没有用处,而且是包袱,是负担,所以我想谈谈这个问题。我们整理出版古籍为什么?为研究服务,研究什么?研究前人的经验、教训。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具有承继性的。现实是历史的发展。研究历史:一是要无愧于前人,向前人学习。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创造过无与伦比的物质文明和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