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玲 《现代语文》2010,(11):69-70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通过听觉来完成审美过程的。《毛诗序》对音乐的产生有着非常通俗的论述:“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见,音乐是语占文字的延伸,是人类的第二种语言。  相似文献   

2.
邹娟 《儿童音乐》2013,(10):52-55,65
<正>"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见歌唱是"嗟叹不足"的延续,朗读是歌唱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朗读训练是声乐教学中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教育成为一个问题领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徐九庆先生的教育随笔《中国教育怎么了》是反思和批判中国教育问题的又一力作。翻开书卷,满目忧患:就业之忧、能力之忧、品格之忧、师道之忧、价值之忧、公平之忧、礼仪之忧、留守之忧……忧心如焚,燃烧的是一个民办教育家的赤子之心、报国之心。教育有问题,这是没问题的;然而,  相似文献   

4.
"仁义"是儒家圣人之道的核心,仁义之道也构成了中国道统思想的基本理论内涵。范仲淹的仁义之道是宗奉六经的圣人之道,是天道与人道统一的经世致用之道,是顺民养民育民的民本之道。儒学在宋代重振,出现理学之盛,范仲淹有开创之功;兴学立师,成就天下之士,"开万世道统之传"。范仲淹的思想对胡瑗、孙复、张载、李觏、周敦颐、二程等人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朔 《上海教育科研》2012,(3):31-34,15
国内学者围绕"钱学森之问"进行了大量讨论。首先,是关于命题本身真伪性之讨论,有学者认为"钱学森之问"实际是"钱学森之陈"的变相表达,有学者认为"钱学森之问"是一个被彻底虚构的伪命题,大多数学者认为"钱学森之问"是一个具有极强现实意义的教育问题。此外,众多学者对"钱学森之问"的内涵及产生原因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实际上,"钱学森之问"之内涵已远超出"钱学森之陈"之本意,其涉及整个复杂的教育领域。求解"钱学森之问"需重新唤起教育育人之本意,同时需社会各主体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6.
禹步有两种,一种是大禹之禹步,其特点是步不相过,这是最早的具有创始意义之禹步;另一种是俗巫多效禹步,但巫步并非禹步,其产生在大禹之禹步之后,巫步称为禹步法,简称禹步,其特点是步已相过,绝非大禹之禹步,仅具禹步之名而已。赵飞燕所善之踽步行异于大禹之禹步,亦异于俗巫东施效颦之步已相过之禹步或禹步法。邯郸学行之所学当为行走之能力,跕躧与跕屣同义,就是践鞋跟,跕屣、跕躧与禹步无关,与禹步法亦无关,与邯郸行或邯郸步亦无关。  相似文献   

7.
从总体上来说,道家、医家都以天人合一为基本哲学思路。但以《内经》为元典的传统医学中的天人合一是合于天、人的共同运作规律,即医学之道主要是生命之道,也是气之道,这为王充等唯物主义的元气论哲学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医家之境主要是生命气化之境,属认识论之本质、规律之境。中医境界主要包括三方面:气化之境、人道之境和生命之境;显然,它不是一个静止的存在,而是处于永无止境的变化之中,即生命的绵延。  相似文献   

8.
在"青春之语文——王君教育博客"里有这样一段用来阐述"青春语文"的话:——青春之语文,是恪守最不完美的创新也比最完美的守成伟大一百倍之信条!——青春之语文,是坚信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青春之语文,是矢志满头飞雪而童心不泯,是让生活永远荡漾着童真童趣的欢乐!——青春之语文,是崇尚"张扬",力践"聪动",是舞真善美之彩练,是蹈春之声的圆舞!——青春之语文,是铅华洗净后以秋水望穿的心情守望文学,拣拾文字。——青春之语文,是激情不灭的梦想,坎坷岁月里的干将莫邪,平凡人生里脚踏实地的浪漫。——青春之语文,是爱之始,是爱之终,是爱之无悔!从这段活泼、跳脱、鲜亮、高扬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青春语文"的魅力之源:挚爱、创新、童心、灵动,洗净铅华之后的返璞归真,植根泥土之中的浪漫守望……相比于一些沉闷的语文课堂,"青春语文"就是活力语文、诗性语文、创意语文、魅力语文、幸福语文。如果您也能营造出这样的语文课堂来,那就是学生之幸、家长之幸、教育之幸、社会之幸。  相似文献   

9.
杜牧认为天不明察不仁义,对天是疑之责之怪之;认为神是圣明仁慈的,对神是敬之感之信之。杜牧天神观的核心是他的“神能格天”说,其思想基石是爱国忠君怜民。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学术道德是大学建设的基石。文章为大学学术道德建设提供了三条路径:协调两种关系,塑造大学的独立人格是根本之路径;改革、完善各种学术制度,使之合理、有效是必须之路径;加强学术人自身之修养,使之严格自律是必要之路径。  相似文献   

11.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语言凝练含蓄,意境深邃,倍受人们喜爱。古代的诗与歌是不分家的。《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育,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从原始歌谣到“诗三百”到宋词、元散曲,诗是吟出来的,吟诵乃是历代诗家文人的最佳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学术道德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基石。文章为大学学术道德建设提供了三条路径:遵循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之原则,把大学定位为学术组织并协调两种关系是根本之路径;改革、完善各种学术制度,使之合理、有效是必需之路径;加强学术人自身之修养,使之严格自律是必要之路径。  相似文献   

13.
传统诚信道德意义的现代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思想是传统文化的大道哲学,是人性存在、社会价值成立的本体。在中国古代,成为内修、言行、持国的通则、天人和谐之道义。它又开启现代道德价值之根源,是现实公民道德建设之本、持家之道、经商之宝、交友之则、为政之要。  相似文献   

14.
大学与大爱     
对于大学这一高等教育机构本身的发展来说,大爱是灵魂、是领航标,引导着大学的改革和发展。大爱是一种与大学的大楼、大师互为交融的一种精神存在,大学的使命是大爱之根本,大学的文化是大爱之依托,大学的机制是大爱之保障,大学的关怀是大爱之践行。大学之大爱尊重人作为一种物质与精神存在的价值,不但强调人之理性,也强调人之超越性,为大学追求卓越提供了深层的思想基础和土壤。  相似文献   

15.
意象是诗歌的构成要素,是重要的审美范畴。意象的建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  相似文献   

16.
学术道德建设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基石。针对大学学术道德建设提供了三条路径:遵循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之原则,把大学定位为学术组织并协调两种关系是根本之路径;改革、完善各种学术制度,使之合理、有效是必需之路径;加强学术人自身之修养,使之严格自律是必要之路径。  相似文献   

17.
1938年,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指出"抗日战争必须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并预见和论证了抗日战争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
警句园     
《新作文》2008,(12)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自《中庸》这句话讲的是治学求进的道理。意思是: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坚定地行动。  相似文献   

19.
李可 《教师》2010,(21):120-120
《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舞蹈是人们对真实情感和内心世界的一种富有感染力的艺术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0.
"生之理"是唐先生诠释儒家"性理"概念之重要解析,并将其落实成为人性之理,是具有改变人之现实生命形态的能力。本文主要论述唐先生疏释二程之学之理路,即以"道德义务之感"为起点,并基于"道德义务之感"所蕴涵之义理来解述"心""性"。唐氏于"心气"之见解也是左右他对二程之学的诠释与评价,从他对朱子之"心为气之灵"的解析、疏释之过程,可以见出唐先生一步步抬升了"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