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民国档案,是民国时期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历史记录。云南省档案馆保存有自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档案共154个全宗,300724卷,它全面地反映了民国时期云南的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交通、民族等方面的情况。为更好地保护抢救馆藏资源,提高馆藏档案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近年来,云南省档案局根据民国档案的特点及云南省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数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陕西省测绘档案资料馆馆藏民国时期地形图档案进行系统的研究,确定历史地形图叙录编写方式、编写内容,探索历史地形图信息利用WEBGIS技术进行展示的方式和手段,为民国时期地形图档案的整理奠定了技术基础,拓展了民国时期地形图通过网络展示的新方式,使其能更好地为学术研究和社会公众利用服务。  相似文献   

3.
在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下,实施多元文化整合档案课程是必要且可行的。本文在探讨民族档案文化与档案课程整合的目的、意义、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对整合的方式和途径提出了几点设想:发掘利用民族档案文化资源,构建民族地区档案课程的开发模式,探索民族档案文化进入课堂教学的策略,加强多元文化整合档案课程的研究,开展民族档案文化与档案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航天档案作为国家和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对其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有着重要的文化与科技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航天档案文化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航天档案文化产品开发的四个有效途径:利用"技术赋能"效应挖掘精神文化价值、引入现代创意打造航天特色文化、应用多媒体手段拓展产品形式、寻求外部资源提升产品效益。  相似文献   

5.
如何从民族档案角度来开发少数民族文化是档案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而民族档案编研则是挖掘民族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对民族档案编研中异文化与本文化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深化研究的深度,而且对更好地开发民族文化也可起到积极作用。在民族档案编研中突出本文化的同时,还应注意吸收异文化之长以补本文化之短,两者互补融合,民族档案编研才可得到更合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茜 《陕西档案》2023,(4):28-30+1
民俗民族档案是对当地民族及民俗文化最真实的记录与反映,具有非常宝贵的文化价值与情报价值。本文尝试论述民俗及民族档案的概念和特点,地方各级档案馆在收集保管利用民俗、民族档案的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举措,以及民俗、民族档案对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的独特意义和档案馆如何发展具有民俗、民族特色的档案文化创意产品,从而阐述了收集、保管、利用民俗民族档案重要的社会、经济、文化及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民国档案的休闲利用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民国档案是民国时期人们社会活动的真实记载,在现存历史档案中,民国档案以其涵盖面广,库存浩繁为特色。民国档案在为政府工作,经济建设,编史修志,史学研究,对外交流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近年来社会各阶层对民国档案利用层面的要求越来越广,民国档案也已逐渐在文化和教育等方面表现出独有的文化内涵,以民国档案为蓝本创作的影视作品和利用民国档案制作的各种类型的展览,把民国档案与民众的距离缩小了,为推动民国档案走向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西部散存有丰富的民族档案文献遗产,这些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价值珍贵,大多具有古籍、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元性,除散存民间外,为诸多政府部门和文化机构所收藏。本文认为应采取切实措施,将散存民族档案文献遗产进行集中保护,以更好地对这些珍贵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发掘利用。  相似文献   

9.
正马振犊苗普生主编《民国时期新疆档案汇编》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民国时期新疆档案,包含了民国时期(1912-1949)新疆省政府及新疆督办公署与中央政府的来往公文,反映了这一时期新疆地区的军事活动、内政兴革、社会生活、基础建设、文化、教育事业的各个方面,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民国时期新疆档案汇编》(1912-1927)(全42册),定价:18000元。  相似文献   

10.
张振霞 《兰台世界》2016,(5):111-113
民国时期是我国民族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时期,宁夏的民族教育在此时经历了从最初的义学、社学和私塾到学校制度,民族教育发展逐渐走向完善和成熟,为近现代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从民国前后期宁夏中小学、师范、职业等民族教育发展出发,展现民国时期宁夏民族教育发展状况,并总结其在教育观念、体系、制度等方面对宁夏民族教育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武汉市档案馆建于1959年底,目前馆藏档案共有348个全宗、29.5万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馆藏档案得到了更好的开发与利用,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一、历史档案的种类与成分 馆藏历史和革命历史档案共171个全宗,19.15万卷,为馆藏总量的65%,除少量清朝档案外,绝大部分形成于民国时期。其种类主要为文书、纸质档案,包括少量照片档案。主要成分:1.政治类占42.8%;2.经济类占56.4%。此外,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档案各有若干数量。还有一定数量的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各类资料,作为历史档案内容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的政府机关文书档案保护措施受当时动荡的社会环境、变动的政治政权影响,呈现出该时期档案保护工作独有的特点。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政府机关文书档案整理、保管、利用等环节中所采取的保护措施和体现的保护思想进行研究,并对该时期政府机关文书档案保护工作开展的特点及局限性进行分析,有助于厘清民国时期的档案保护理念对后来档案保护理论体系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族问题资料·档案集成》是一部优秀的档案文献编纂成果,涉及民族史、民族语言、民族自治地方概况、民族经济、民族文化、民族宗教等多种学科。文章试从选题、查选、编排等方面对《中国民族问题资料·档案集成》进行评价,论证其对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可以具体到政治一体和文化多元,中国领域内各族群发展过程中民族文化的固化则形成了丰富的民族档案,管理这些档案需要尊重其形成机制和分布状况,又要考虑到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档案利用的需求,民族档案集成管理随之产生;而档案资源的条理化和系统化需求促使民族档案集成管理不断深化,民族档案资源集成管理既立足于我国历史悠久、民族多元、档案分散的基本现状,同时又实现了民族一体、档案整合的目标和宗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民族文化传承为视角,探讨口述档案与文化传承的关系,阐述口述档案的民族文化传承五方面内容,并进一步说明口述档案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变异,突出了口述档案在民族文化传承中弥补印证历史、传承社会记忆和教育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艺术档案是艺术活动从产生、形成到发展全过程的真实记录,是民族文化、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如何通过现代化手段更好地利用丰富的艺术档案资源,为建设我国的民族文化事业服务,是值得每一位艺术档案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对此,笔者给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建馆6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令计划发来贺信,向二史馆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他指出,60年来,二史馆几代档案工作者恪守为国家管档、为民族守史的神圣职责,认真做好民国时期档案的保存整理和编研利用工作,在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尤其是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乐山地区档案馆建于1974年9月,1985年乐山地区撤地建市后更名为乐山市档案馆。它负责收集、管理全市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形成的各种档案资料,是市委、市政府直属的文化事业机构。乐山市档案馆现保存有档案174个全宗,62379卷,资料20953册,音像档案1292张(盘)。按历史时期分为民国时期档案、建国后档案、资料三大部分。现将其主要内容介绍如下:一、民国时期档案。共有33个全宗,18725卷档案。其主要内容有:民国时期乐山地、县政府以及乐山工厂、机关、社团、学校档案和盐务类档案。1.政府及其它单位档案。共1027O卷。主要内…  相似文献   

19.
正在无文字时代或无文字民族中,口耳相传是主要的文化传播方式。这种世代相传、无形又强大的文化力量潜移默化地推动着社会的前进,形成了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口述档案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仅关系密切,并由于二者众多的相似性,口述档案还会对民族文化传承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民族文化传承与口述档案问题的提出文化是某一社会群体创造的社会成果,是人类印记的总和,也是民族形成的核心要素。"传承"一词最初是民俗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保存下来的云南地区的商标档案进行解读,探讨分析了老商标档案的特点及其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