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坡笠屐故事作为绘画题材,成为《东坡笠屐图》,繁而不衰,为历代画家所喜爱,其中不乏赫赫有名的大家。他们或工笔淡彩或白描抑或是写意表性,又有兼工带写,来表现苏东坡的闲散与野逸,笠屐故事已成为传统绘画题材上的一大亮点。在三苏祠博物馆的馆藏中就有木板刻画、拓片、砚台线刻图及画家的手笔《东坡笠屐图》共计10余幅,现对笠屐图的背景、鉴析题跋、分类以及笠屐图广泛流传的原因进行系统研究,以扬东坡之韵事,传东坡之旷达情怀。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李渔《笠翁对韵》用韵现象,发现《笠翁对韵》存在东冬、支微、鱼虞、支齐、灰佳、寒删、肴豪相混现象,原因有《笠翁诗韵》《笠翁词韵》的影响以及作者方音、实际语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笠”诗社的美学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笠”诗社的美学追求刘小新"笠"诗社是在台湾六十年代形成并臻于成熟的一个颇具特色和影响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三十多年来"笠"诗社以其丰硕的创作成果、多种多样的文学活动、深入的诗学研讨、成熟而独特的艺术手法,在台湾诗坛占据了极重要的位置。"笠"诗人在诗...  相似文献   

4.
董葳老师执教的《笠翁对韵》是一节很有特点的课,董老师精选明末清初著名戏剧家李渔为训练儿童作诗对句、掌握声韵格律而创作的蒙学读物——《笠翁对韵》的相关内容为教学的素材,引导学生感悟等翁对韵的文化色泽、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塑造了众多经典人物形象,在人物服饰描写方面笔墨浓重,是人物性格和地位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登特-杨父子译《水浒传》(英文名:The Marshes of Mount Liang)中"笠"的翻译为出发点,探索古代头饰"笠"的英译方法和策略。研究发现,对于"笠"的翻译,登特-杨先生父子首选"hat"作为译文,只有一处译为"cap"。对比分析二者意义,笔者认为"hat"比"cap"更适合翻译中文的"笠"。译者对于"笠"的翻译,服饰词汇用词前后多处出现不一致的现象。此外,译文存在误译现象。最后,译者多次对一些有文化内涵的词汇省略其翻译。  相似文献   

6.
数学     
《中学生数理化》2006,(1):41-41
勺夕;鲜播 嚎臀 蔽 巨矍竺纂矍笠 矍 用科学记数法是不是就不用 那么麻烦呢? 1光年二9.460 5284xl0nl数学~~  相似文献   

7.
降落伞     
如果要给降落伞下个定义,那就是利用空气阻力使人或物体从空中缓慢降落,直至安全落地的一种工具或装备.1.降落伞的起源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捍而下,去,得不死.翻译成今天的语言意思就是:4000多年前有  相似文献   

8.
星星天     
一蓑一笠一渔舟——饶有趣味的联缀诗清代文学家纪晓岚的《秋江独钓图》诗很奇特有趣: 一蓑一笠一渔舟, 一个渔翁一钓钩。一拍一呼还一笑, 一人独占一江秋。  相似文献   

9.
問題解答     
问:鸡食卵,如何防止? 答:母鷄自食其卵,常由于鸡卵生下后破碎所致,养成此惡习后不仅损失鸡卵而且妨碍卵巢之清洁。故当发现有鸡食卵,可找一空肥皂匣箱,取去上面木板,木箱下部約留20—25公分,中钉一块厚布,厚布中央剪一孔(或用笠帽开一洞反放箱上),其孔不宜过大,刚能容卵滚至底层即可,侧开巢门,内铺短稻草,这样待鸡生卵后,卵即经厚布上的开孔而滚至底  相似文献   

10.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一曲憋足了气的《满江红》壮怀激烈,气贯长虹,似一声炸雷从云霄直冲而下;"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一位头戴官帽,手捋长须的先生从幕后踱步而出,一群手捧《论语》手卷的弟子正襟而坐,声音或长或短,脑袋或摇或晃;"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一只雪白的鹅妈妈正带着几十只调皮的鹅宝宝从舞台左边大摇大摆地步入舞台中央,他们时而读时而诵,时而歌时而舞。《三字经》《笠翁对韵》《有一首歌》……既有现代诗,又有古诗;既有散文,也有叙事文。  相似文献   

11.
笠笠的奖金     
这天课间,电视台的叔叔们来笠(lì)笠他们学校拍摄(shè)。电视台可是第一次来呀,笠笠和同学尤伟仁像着了魔一样,跑上去搭话,人家朝什么方向拍,他们就奔上去挡在镜头前面,对着摄像机镜头学孙悟空,右手儿搭在眉毛上,还拼命眨眼睛。瞧,这才是真正的孙悟空!你能用几个词说说他的特点吗?例如:机灵。—————————“很简单,你们用脚尖踢,不要用脚后跟踢。”笠笠说。女孩们唱反调:“为什么不能用脚后跟踢球呢?”她们偏要试试用脚后跟踢,结果都把球踩住了。“怎么踢不远呀?”一个叫饶(Ráo)海平的女孩说着又拼命踢,结果一下子把鞋给踢飞了。…  相似文献   

12.
清代是中国古代词韵研究的发达时期,当时大概形成了三类韵书,对照其他韵书,《笠翁词韵》反映了清初的语音,具有典型意义。就《笠翁词韵》所录相关韵字采看,全浊声母仍然存在,但已经处于消亡阶段。全浊上声字的声调,也很大一部分转入去声,但并非如李渔所认为的全部转入去声,而是仍有在上声中的保留。另外,目前出版的各种《笠翁词韵》,尚存在一些刊误,文章予以了校证。  相似文献   

13.
李渔,字笠翁、谪凡,号笠翁,是一位伴随着明季黯然的余辉走上戏剧舞台、在清初论坛上颇具建树的戏剧理论家。他在周旋梨园之暇,清谈词曲演习之际,曾也说及器玩居家等实用美术领域,成为中国历史上鲜为人知的工艺美学思想家。本文拟就李渔  相似文献   

14.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箸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相似文献   

15.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竹林寺隐伏在茂密葱郁的山林里,寺院的晚钟敲响了,钟声悠远而深沉。灵澈和尚戴着斗笠上路了,斗笠涂满夕阳的余晖。灵澈独自回到那青山深处去了。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立足于课堂,与学生成长相随,志在通过心灵的沟通,提高全国高中生的阅读和作文水平,并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净化心灵,培养情操。现面向全国师生征稿。要求如下:笠笠卷首笠要求:勉志、哲理性文章,避免空泛、无聊的教训,不要喋喋不休的唠叨,力求在900字之内将人生道理讲清。我们不求面面俱到,只要取其一点就好。您可以自己操刀,也可以把好文章推荐给我们。笠问鼎阅读笠栏目1:现代文阅读就一篇现代文设置问题,紧贴当地(作者)高考题型,符合高考大纲要求。文  相似文献   

17.
一作者李渔(1611—约1680),字笠翁,号觉世稗官,明末,生于兰溪(现在浙江省兰溪县),从青年时起遍游四方,后流寓金陵(现在南京市),晚年迁移杭州,居西湖之畔,自称湖上笠翁。他是清代的戏曲理论家、作家。著有《闲情偶寄》,讲的是戏曲理  相似文献   

18.
<正>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中国文学独有的一种体裁。它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充分展现了汉字简洁优美、内涵丰富的特点。为了从对联这一经典文化形式中学习语言,我带领孩子一起开设了对联课。为了激发孩子学习对联的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三个环节。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诵读对韵《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是古人学习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读起来朗朗上口。为  相似文献   

19.
江南     
哦! 又梦到了你, 烟雨江南。 悠然的我, 一蓑碧水、一笠青山。  相似文献   

20.
无羊 谁谓尔无羊?三百雏群。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尔羊来思,其角濈濈。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三十雏物,尔牲则具。 尔牧来思,以薪以蒸,以雌以雄。尔羊来思,矜矜兢兢,不骞不崩。麾之以肱,毕来既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