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文学创作的美学依据主要从三方面体现。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外延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美学依据 ,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为创作架起了美学框架 ,民族特有的文学表现方式 ,是文学创作的最佳物化形态  相似文献   

2.
樱花是日本文化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美学符号之一.作为日本的国花,自平安时代起,樱花就深受人们的追捧和喜爱,同时作为日本民族信仰的承担者,樱花又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本文通过分析从古至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樱花文化的美学形象的形成和转变,来考察人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樱花美学内涵的不同认识,从而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日本樱花文化以及日本人的审美情趣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魏晋玄学是一种形而上的本体论哲学,对魏晋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文学艺术、美学理论都有很大影响.魏晋玄学对魏晋美学的影响奉要表现为得意忘言的审美方式,重神遗形的审美鉴赏和重情适性的审美人格.  相似文献   

4.
进入20世纪后,顽童形象开始大量涌现于世界文坛.从经典顽童形象的身上可以看到,真正的顽童,其美学意义在于:它契合了追求快乐的儿童审美的特点;它满足了儿童的心理情感需要,表达了生命成长的愿望;它更以其自由本质表达了儿童内在生命哲学,表达了人类自由的未来指向.对顽童形象的美学意义的审视有利于提高人们对当前"坏小子"横行童书现象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5.
体育科学化与现代化是体育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体育美学作为体育学科群中的一门新兴学科,在体育社会科学化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美的追求与创造不仅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也是体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动机.现代体育的发展是以科技的发展为基础动力,以审美尺度、规律、创造为航标的,体育科学研究、体育运动与锻炼和体育审美相互结合、协调统一才能真实地反映体育美与体育科学化.  相似文献   

6.
审美文化自20世纪末崛起以来,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并毋庸置疑质疑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然而传统审美文化与现代审美文化的生活化趋势日益不符,迫切需要建构向日常生活回归的美学。以大众文化为基础的日常生活美学在美学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讨论。作为一种新的美学形态,其存在质疑和颠覆了传统日常生活的审美原则和价值,背离了传统审美文化。生活美学是在倡导现代生活的基础之上建构的,其既继承了传统美学中的精髓,又超越了传统美学的审美原则和价值立场。因此,构建现代生活美学,既须与传统审美文化有机结合,又要超越传统文化的审美原则,进而升华出新的价值观念,才能真正显示出生活美学在现实社会中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流行音乐是现阶段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它突破一种传统美学思考方式的束缚,人们欣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流行音乐果以更加人性化的方式贴近生活,不仅适应了人们的审美心理,也大大提升了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品质,并以其丰富生动的艺术价值,独特的审美内涵改变着人们的审美法则.本文通过论述流行音乐的影响和作用,阐述了流行音乐的关学特质,深入的解析了流行音乐独有的歌词美学,指出目前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发展注意事项及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8.
论高校教师的美学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师要有较高的美学修养,这是高校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高校教师的美学修养要做到四个统一:审美理想与审美情感的统一,专业修养与审美意识的统一,主体形象和人文修养的统一。审美鉴赏与审美刨造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佛教造像是佛教思想传播的承载体.它也是各时期的社会面貌和民众的审美意趣、民族自信心的体现.佛教造像的形象塑造反映出各时期的社会背景、文化底蕴、审美观念和民族向往.佛教造像艺术与外来文化、本土文化的完美结合,继而出现各时期不同的美学风格,使中国宗教文化更加精彩,并在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冯梦龙的美学观点可以用“情真”两字来概括。情真,是冯梦龙文学创作的思想基础,也是冯梦龙评论文学的审美标准。“三言”中最有价值的作品就是大胆表现“真情”、“常情”、“至情”的爱情故事,作者大胆揭示其爱情的本质就是“灵与肉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廖宇 《海外英语》2012,(12):55-56
Aesthetic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high school arts education.Therefore,to strengthen aesthetic education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students’ sense of beauty,but also further improve students’ creativity.Besides,beauty can make people own landscaping,and help students to establish the ideal of beauty,beauty of sentiment in the learning process.The aesthetic education is to help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aesthetic conceptions,so that students in the daily learning can discover and appreciate beauty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of beauty.  相似文献   

12.
审美教育是实现人才素质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课是一门综合自然美、人文美和艺术美的课程,它对培养学生感知、鉴赏艺术美和现实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学会创造美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感知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本分析方式,探讨《伊豆的舞女》中所渗透的川端康成的审美情趣,即对日本传统美的憧憬,物哀思想的渗透以及他所追求提倡的朦胧美这三种审美意识,并从地理人文环境——日本的传统民族意识、川端自身的人生阅历以及时代大背景这三个方面来追溯川端康成审美情趣养成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学校美育中的美术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理想和情趣,同时还要提高其思想品质,增进其身心健康,促进其人格的全面发展。学校美育中的美术教育有循序渐进的学习和人文精神的传播等特点。加强美术史论和作品欣赏教学,可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鉴赏美的能力。通过美术实践,可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表现创造美的能力。学校美育中美术教育可提升学生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引导他们保持平和的幸福心境。  相似文献   

15.
新闻传播的内容和方式总与人们的审美需求联系在一起。新闻写作的美学范畴 ,包含着报道客体的真实美、写作运思的深邃美、传播体式的架构美和内容表达的绚烂美等基本元素。无产阶级新闻记者的人格美 ,是支配全部新闻采访写作活动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墨子的美学思想属于伦理美学的范畴,而非形式主义。墨子的兼爱思想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因为,爱本身就是一种审美经验,而爱的经验和其他审美经验带给人的情感体验也是相同的:人在爱之中体会幸福,就是对美的人生的体悟;爱使得和谐的人际关系得以形成,可以说,是爱缔造了美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对美育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架构了从目标、内容到过程与作用的完备美育思想体系。倡导追求精神层面美的美育目标,培养认识"理念美"的哲人;主张美善合一为特征的美育内容;提出层次递进的美育过程观;注重美育陶冶心灵和维护社会的功能。柏拉图的美育思想对我们当今的美育依然具有极大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8.
林琳 《科教导刊》2021,(1):16-17
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和人文素养.在新时期,美育作为高校的一种教育手段,通过开设文学类课程的形式,教授大学生相关知识,赏析文学作品,对生动的美的形象产生审美体验,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改造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起到立德树人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9.
雷瑜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12):108-110,116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会更高,追求审美价值已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素质,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使它具有审美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已成为现代语文教学的时代使命。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去挖掘教材中的各种美的因素,采用各种方法,注重课内熏陶与课外拓展结合,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尚情操和完美人格的“大写的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京剧表演的综合美、格式美、程式美和流派美等美学特点,为活跃的民族艺术实践提供正确的审美向导,有力地推动民族艺术实践。为此,对中国古典声乐京剧艺术的发掘与开拓,对现代声乐艺术的创新与发展,进行总体的美学观照与全方位的系统梳理与概括,有助于体察中国声乐美学的理论传统与特色,从而为确立中国民族声乐体系或学派,探究和奠定充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