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魏湲丹 《今传媒》2013,(11):48-49
本文选取《河南日报》与《大河报》对当今国际重大事件的报道为研究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新闻文本的内容要素进行总结与归纳,发现《河南日报》作为党报在报道国际新闻时主要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审度事件本身,对一些有关国际局势变革、世界经济扭转以及中国与其他各国关系发展走向有关的报道颇为重视;而《大河报》作为都市报更多是起到桥梁作用,基于百姓所关注的角度,从民生看世界。两份报纸报道国际新闻时侧重点有很大差异,由于报纸定位不同,报道方式、内容的选择都有许多区别,本文试图通过横向与纵向对比,归纳党报与地方报在国际报道中的差异与各自优势,寻求两类报纸国际报道发展顺应国际国内趋势的优良模式。  相似文献   

2.
王珊珊 《新闻世界》2012,(1):175-177
中西方新闻体制的差异是客观报道和客观性报道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我国的新闻事业属于社会主义新闻体制,西方的新闻体制是资本主义新闻体制,它们基本内涵的不同决定了客观报道和客观性报道之间立场、规范、报道方法的不同。本文从客观报道与客观性报道的缘起、两者之间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等方面对客观报道与客观性报道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这一时期关于新闻客观性及客观报道的研究及实践,梳理总结出对于我国新时期新闻客观性的总体理解与认识,那就是在充分借鉴和学习西方新闻客观性理念的同时,也表现出强烈的中国特色.我国新闻界对客观报道思想展开的研究与实践,丰富了"复兴"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报业竞争十分激烈的形势下,新闻从业人员由于急于在第一时间刊发稿件,常常出现因采访不深入而引起的报道部分失实甚至全部失实的情况,影响了报社的声誉,也误导了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客观判断。本文从笔者长期的采访实践中归纳出了一些新闻失实的表现形式,并提出了新闻从业人员防范新闻采访、编辑失实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杨凤娇 《现代传播》2003,(6):117-118
新闻是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 ,新闻是反映事实的映像。全部的新闻报道汇集而成的整个客观世界的新闻映像 ,我们称之为新闻图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 ,新闻图景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外在化。客观世界与报道者的主观世界相互作用 ,形成了大量的新闻映像 ,这些映像构成了新闻图景。新闻图景既是客观世界的映像 ,又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融合了传播者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新闻图景本身也是任何人都必须承认它的存在 ,接受它的影响。新闻图…  相似文献   

6.
"客观"与"公正",是新闻界公认的报道原则,同时也是使新闻传播更具说服力和可信性的有效的报道方式.新闻报道要做到客观、公正,这是新闻传播者的不懈追求,也是广大受众的强烈愿望.探讨客观报道和公正报道原则的内涵及要求,力求使新闻报道做到客观、公正,并能坚持客观公正与立场倾向的统一是对新闻传媒及新闻从业者的一项基本的业务规范与要求.  相似文献   

7.
贾玉全 《新闻窗》2010,(5):41-41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概念 《广播电视深度报道》中对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定义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运用电视符号手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揭示表象事实背后的真相的报道方式。《新闻论语》:电视深度报道是电视新闻深度思想的产物,修正了客观报道的缺点,发挥了客观报道的优势,是一种介于动态新闻和评论新闻之间的相对独立的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8.
冯莉 《当代传播》2007,(3):12-13
客观报道和新闻真实性的概念与关系一直都是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对新闻真实性概念从现实真实、媒介真实、主观真实三个层面进行阐述,并分析了客观报道原则在新闻事件由现实真实到媒介真实的转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邵枫 《记者摇篮》2004,(9):25-25
媒体设置话题必须是大众普遍感兴趣的;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必须遵循新闻客观公正的原则,必须掌握平衡,让事件相关各方有平等的机会来发表各自意见;必须将媒体或记者的意见或评论与对事件的报道严格分开,不能以媒体的判断代替对新闻事件的客观陈述。对新闻事件做出客观报道,既可帮助读者做出正确判断,又可以使媒体避免卷入新闻官司。坚持客观报道原则既是媒体  相似文献   

10.
客观地报道世界五方杰伴随着中国改革大环境的变化,新闻越来越需要采用客观报道的手法。所谓客观报道,是指真实、全面、恰如其分的报道新闻事实。它既是一种新闻观,又是一种新闻表现手法,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作为新闻表现手法的客观报道。为何要进行客观报道?世界是客观...  相似文献   

11.
陈晓彦  游国华 《新闻界》2009,(1):131-132
本文以灾难报道为例,分析了有关真实性的两个思考,即客观真实与主观真实、微观真实和整体真实.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北京奥运会宣传报道的理念与基调进行了分析,指出这一报道集中体现了“透明、真实、客观、宽容、理性和多元”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examines three definitions of “news” in the history of journalism studies in China. Xu Baohuang’s definition emphasizes the “facts,” with an aim to establish an objective and neutral press model. Lu Dingyi defines news through “reporting,” which has since then transformed into the principle of “reporting with the facts.” Fan Changjiang prioritizes the “masses” in his definition, attempting to explore new ways for the operation of party-owned newspapers in the new era.  相似文献   

14.
蒋颖 《新闻界》2007,(6):11-12
本文以《四川日报》社会新闻报道为例,深入阐述了社会新闻是党报新闻宣传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社会新闻是当前党报新闻宣传改革创新的一个落脚点,提出了党报社会新闻报道应找准的几个视点.  相似文献   

15.
由于调查性报道在采写过程中体现的独立性、原创性和复杂性,导致调查性报道如果控制不当,极易出现一些违背伦理准则的现象和行为.同时,调查性报道中更存在一些难以明确界定是非的伦理冲突行为.因此,本文尝试提出一些伦理规范方案,以保持调查性报道的向善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新闻专稿语言的特点、修辞手法的应用等,认为新闻专稿不仅要用事实说话,还要用形象说话这样才能创作出较好的新闻专稿.  相似文献   

17.
在中外历史长河中,屡屡发生的政治绞杀新闻事件不断向人们警示新闻对政治的依附性以及“客观报道“”、新闻专业主义”的有条件性。1938年6月,国民党中央社对河“南花园口”决堤事件的虚假报道对公众撒下弥天大谎,从而将政治绞杀新闻推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半个多世纪后重温这一历史事件,仍有警世意义。  相似文献   

18.
所谓情感倾诉类报道,指都市报倾诉类栏目中由记者采访主述人写成的口述实录类个人情感故事。其传播所营造出的夸张的"滥情化"拟态环境及其产生的广泛的社会影响,是对社会伦理道德和社会行为规范的一种动摇。因此,媒介当重新审视情感倾诉类内容传播的社会性选择。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深度报道能从权威性、思想性、人文关怀和可读性等方面塑造强势的品牌形象。而媒体所处的现实环境、媒体的品牌定位及竞争对媒体的深度报道具有一定的规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已于2014年启动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工作,并将在“十三五”期间建成全省统一的科技报告管理体 系,对浙江省科技报告制度建设进行研究探讨有着重要意义。文章简述浙江省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基本思路,介绍开 展制度建设一年来浙江省工作特色与成效,并建议从以下4方面入手深入推进浙江省科技报告工作:进一步实现与科研 项目管理的无缝衔接,推行科技报告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完善科技报告质量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报告开放和共 享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