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翟芬 《物理教师》2010,31(4):33-33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第3版,2009年7月第11次印刷的《物理》共同必修1,第4.2节家庭作业与活动第5题.  相似文献   

2.
最近在山西省晋中市参加了“中学数学核心慨念、思想方法结构体系及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的第九次课题研讨会,期间听了一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课,使用的教材是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3(选修)》.这节课由浙江省绍兴市高级中学的陈柏良老师执教,学生来自晋中市榆次二中,课前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堂教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年来课题给教师的成长带来的变化,以及高中课程改革的成果,但这节课也反映出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研究和处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就结合这节课,具体谈淡离散型随机变量这个概念教材的设计意图和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3.
温树平 《物理教师》2010,31(5):15-15
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人民教育出版社)第5章“曲线运动”的第6节“向心加速度”中,有“做一做”环节,其中插图笔者认为做以下的修改更为恰当,与编者及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冯海燕 《物理教师》2010,31(6):18-18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选修3-1第2章第9节《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问题与练习”中的第2题和第3题笔者认为出现了问题和矛盾,建议更正.  相似文献   

5.
于凤斌 《物理教师》2009,30(10):10-11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2册在“多普勒效应”一节中有这样的表述“在铁路旁听行驶中的火车的汽笛声,你会发现汽笛声的音调发生了变化:火车向你驶来,音调变高,火车驶离你远去时,音调变低.……这种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总之,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如果二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如果二者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笔者认为本节中这些说法有诸多不妥之处,容易误导学生造成学生的错觉,需要更正.  相似文献   

6.
拜读沈老师的课例,一节生动活泼的教学课浮现在眼前,从中可见,沈老师具有较强的分析、组织教材,驾御课堂教学的能力.掩卷而思,笔者认为本节课成功之处有三,需商讨之处有二.1.成功之处1.1 重视知识联系,突出知识结构本节内容是初中锐角三角函数的扩展,高中三角函数的起始课与基础,初高中有关函数、三角、几何等知识的交汇点.因此,本节内容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教育教学价值.沈老师抓住这一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即新知的生长点),有机地把锐角三角函数和初高中函数概念结合起来展开教学,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完善…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衡水湖水体5个样点:深水区、大赵闸、芦苇区、香蒲区、南关闸氮素利用细菌的水平分布与季节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固氮菌、氨氧化细菌、亚硝酸氧化细菌的分布数量都比较少,其水平分布为深水区〉大赵闸〉芦苇区〉香蒲区〉南关闸.硝酸盐还原菌与脱氮菌的数量较多,其水平分布为深水区〈大赵闸〈芦苇区〈香蒲区〈南关闸.各类细菌的季节变化情况基本上是夏、秋季节比春、冬季节多.  相似文献   

8.
一般说,教材是教学的蓝本,教材能提供许多教学资料,是教师的好帮手.通常情况下,一套、一册、一章乃至一小节的教材,都要经过学科专家、教育专家、一线教师等多方面人员的协同努力,多方考虑,多次实验,数易其稿,方得与广大师生见面.教材编写者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其中必然有很多值得教师们认真钻研和理解的地方.因此,面对教材,首要的就是理解教材.而要理解教材,持尊重的态度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9.
注记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第二册(上)第七章7.2节中关于直线的点斜式方程l:y-y1=k(x—x1),教材中仪说“可以验证”(但没有证,教师教学用书上也没有给出证明):  相似文献   

10.
数学探究是中学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探究的数学问题应该主要来源于教材,来源于日常的教学内容,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内涵本质、变式拓展的探究,以达到透彻理解所学知识、优化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同时也使学生感到数学探究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因此数学探究不能舍近求远,好高骛远,要源于教材,从书本中挖掘探究素材;要扎根课堂,从日常教学内容中提炼探究问题.本文结合笔者最近听的一节公开课(课题是高中数学选修2—1第2.2.2节:椭圆的几何性质)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正苏科版八年级下册教材中,《图形相似》的第2节教学内容为"黄金分割"."黄金分割"在原来教材中是作为一个知识点放在教学过程中的,现今教材把它单独作为一节,体现了黄金分割在数学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内容以三个例子引入,其中"芭蕾舞演员"与"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都没有产生预设问题,而在利用交流中的调查结果引入概念时,实际教学中却产生了与预设的冲突.现将冲突记录如下.教材编写内容教材中编写的交流内容是,请与同学交流上一节习题中的一个题目"你最喜欢的矩形"的调查结果,看看多数同学选择的是哪一个矩形.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2001年12月第一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第138面“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一节中,如图1、2(教材中图10-9、图10-10)所示的电路图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3.
在苏教版普通高中数学教材选修2—2第40页有这样一道习题: 某产品制造过程中,次品数y依赖于日产量x,其函数关系为y=x/101-x(0〈x≤100).已知每件合格品盈利。元,每件次品损失a/3元,为获取最大利润,日产量成为多少?  相似文献   

14.
1解围经历 在苏教版数学教材选修2—1第1.1节“命题及其关系”的课上,当笔者之一的秦曙东老师讲了“原命题与逆否命题是相互等价的”这一结论后,学生1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您认为命题‘若x^2〈0,则x〈0’是真命题吗?”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选修3—3有关表面张力在第七章第3节和第九章第2节都有出现,分别用实验和图片展现。笔昔在教学中发现书本安排的实验和图片教学有可以创新和活用之处。  相似文献   

16.
[理解] 1.编排意图本节教材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墨水瓶盒、罐头盒、排球等实物,说明这些物体都是立体图形,使学生从直观上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不同,接着要求学生指出这些图形中哪是长方体,这样有利于学生在  相似文献   

17.
<正>1问题的提出人教版教材中有关囊性纤维病共出现3次,其中介绍病因的有2次。在《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4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与社会的联系"栏目(P.73)中提到"在这里说囊性纤维病是由于有的细胞中某种蛋白质结构异常,影响了钠离子和氯离子的跨膜运输。"在《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4章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P.70)中提到:在大约70%的患者中,编码一个跨膜蛋白  相似文献   

18.
物理旧教材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一节中,先通过分析圆周运动的动力学特征,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向心力的来源,并通过实验(向心力演示仪)来寻找向心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在找到F=mv^2/r的关系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单册教材备课辅导·第三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设计□凤城市翰墨小学张晶一、教材说明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三单元第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2.教材简析: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  相似文献   

20.
“DNA分子结构”一节的教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DNA分子结构的一节教学中,辅助教学的工具有:一个DNA分子片段的平面图、脱氧核苷酸三构件连接模式图、一个DNA分子片段的空间模型图.教材在这部分给了一个资料和课外读物,且安排了一个实验(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这节课看似一节简单的课,却给学生和教师留下了较大的创新思维空间,笔者就此谈一谈.[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