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邬宗玲  王斌 《文教资料》2013,(12):13-15
大足石刻碑文是大足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足石刻铭文录》是迄今为止收录大足碑记最多的集大成之作。然兹书校文亦有讹、脱、衍、误处,仍需进一步商榷。本文运用校勘学、文字学等方面的知识,并比勘拓片及收录大足石刻碑文的相关著作,择其要者进行校补,冀为大足石刻文献的整理研究,贡其一得之愚。  相似文献   

2.
大足石刻地处四川省大足县境内,开凿于晚唐,盛于两宋,是我国宋代石刻造像最集中的地区。现存石刻造像五百万多尊,主要分布在北山与宝顶山两处。题材多为佛经故事,但其手法多样,艺术精湛,具有浪漫气息与写实精神。主要的艺术特色有:一是运用  相似文献   

3.
大足石刻     
北有敦煌,南有大足,重庆市大足石刻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据大足文管所负责人介绍,2001年以来,参观大足石刻的国内外游客已达10万人次。大足,公元758年建县,因县境内有大足川(今名濑溪河)而得名,含有“大丰大足”的意思。大足石刻是县境内102处石刻的总称,其中75处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有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市级有尖山子、妙高山、舒成岩、千佛岩;县级有峰山寺等66处。造像1030龛(kān),约5万余尊。内容以佛教为主,其次是道教,其余是佛道合一、佛道儒三教合一、历史人物等造像;  相似文献   

4.
“孝”文化是大足石刻宣扬的核心思想之一.为使“孝”文化更好的流传与发扬,本文将数字浮雕这一新兴艺术运用于大足石刻“孝”文化的传承中,并以大足宝顶山的《父母恩重经变相》为例,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出数字浮雕画卷、壁画等,可应用于我们生活中的各类场所,不仅具有装饰效果,更使得蕴含于其中的“孝道”思想无声中被人们所理解并吸收,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化作用.数字浮雕可谓是传承与弘扬大足石刻“孝”文化的新载体.  相似文献   

5.
2000年 11月 7日至 10日,重庆大足石刻研究会第五届年会暨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建馆十周年、大足石刻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周年庆典,在重庆市大足县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举行。光临大会的有四川省社科院、重庆市社科院、市社科联、市民政局、文化局、文物局和中共大足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领导,有新疆、甘肃、四川、重庆文博单位的代表及重庆、大足的新闻工作者190余人。云冈、广元等兄弟石窟单位发来了贺信、贺电。会上,四川大学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胡昭曦受中国宋史研究会的委托对大会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6.
大足石刻艺术属于宗教艺术范畴。瑰玮奇崛之美在大足石刻中有着极佳的生成、生长以至不断壮大的艺术土壤。瑰玮奇崛之美与其他诸美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共同丰富并支撑起了中国石窟艺术史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众美悉备的艺术宝库。  相似文献   

7.
大足石刻分期述论宋朗秋ThePeriodizationoftheDazuGrottoCarvingsSongLangqiuTheartoftheDazustonecarvingsisprofoundlyreligious.Inthispaper,th...  相似文献   

8.
大足石刻孔子及十哲龛刻于北宋元祐三年(1088),在全国石窟中仅此一龛。大足的十哲造像是现存最早有确切纪年的十哲造像,其历史与艺术价值至为珍贵。大足的孔子及十哲龛是与佛教、道教造像并列开凿的,具有宗教的意义。宋人信仰儒教是为了聪明与智慧,儒教是信众们的智慧之神。  相似文献   

9.
龙红 《大连大学学报》2007,28(2):103-107
大足石刻中的经典巨作之一——宝顶山石刻,与印度阿旃陀石窟构筑状况基本一致。艺术与环境的自然相生是众石窟追求的创造目标,但是,大足宝顶山石刻于此表现得更为突出,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取境、借境和造境,将艺术之美自然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崇高境界,成为了石窟寺园林艺术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0.
简洁与繁复的对比,常常与虚实对比密切相连,也即对一种对象进行不同角度和侧面审视所获得的视觉差异。大足石刻中的简洁与繁复的对比,或表现于一龛一窟之内的诸造像中,或表现于同一个较大的石刻群中,而同一尊造像身上所显示的简洁与繁复的对比常常表现得尤为鲜明和突出,目的是为了向善男信女们充分渲染令人向往的佛国富丽,或诸佛、菩萨慈悲为怀的巨大感召力量,当然,最为根本的还有为艺术气氛的营造以及审美自觉的追求,全方位地加强无边佛法的巨大影响作用。于此,举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大足石刻作为我国最著名的石刻艺术之一,那么她在艺术上具有哪些特点呢,与龙门、云冈等相比又有哪些不同呢?本文从七个方面总结了大足石刻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2.
大足石刻位于中国西南部重庆市的大足等县境内,这里素有“石刻之乡”之美誉。大足石刻最初开凿于初唐永徽年间(公元649年),历经晚唐、五代(公元907~959年),盛于两宋(公元960~1278年),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亦有所增刻,最终形成了一处规模庞大、集中国石刻艺术精华之大成的石刻群,堪称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莫高窟相齐名。  相似文献   

13.
大足石刻是中华石窟艺术中的瑰宝。它那晚期石窟艺术鲜明的民族化、世俗化、地方化色彩,以及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是中华民族在艺术创造上的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4.
大足石刻书法是大足石刻的有机组成部分,真、草、行、篆、隶五体完备纷呈,北碑、南帖融会贯通,民间书法、名家书法交相辉映,其创作、批评与审美艺术以民族化、世俗化、生活化的方式表现出来,把神秘的宗教和古老的书法赋予了独特的思想内涵,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81年大学毕业,我带着自信和理想,走上省级重点中学——大足中学的讲台。在学校的支持下,我带领学生投入了高中语文教改的大潮:开放语文课堂,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创办《砺刀石》《新芽》作文专刊,灿烂的教学改革之花,结出丰硕喜人之果。1985年我任教的103名学生参加高考,语文平均成绩81分(当年语文总分120分),超过省平均成绩15分,这一业绩载入《大足中学校志》,至今是该校一个未破的纪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大足北山石刻第254号的初步分析,认为主尊像为阿弥陀佛、观音、地藏,侧壁造像为十王和判官,并认为该龛在题材上,具有浓厚的世俗化佛教色彩。其中的十王造像,对于探讨大足石刻同类题材的演变,尤其是五代时期,提供了一个更加清晰的发展线索。同时,该龛存有准确的铭文,为深入了解地狱神灵系统的演变,提供了早期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文学鉴赏教学论的角度对夏丐尊的语文教学论作阐释性的梳理还原:1、夏丐尊对“文学”和“文学鉴赏教学构成”的界定,2、夏丐尊“玩味形式”的文学鉴赏意念,3、夏丐尊教学论的项目设置情况,4、对夏丐尊教学论的简要评价.文学鉴赏教学论、语文教学论,依据笔者的考察,是“多元并存”的.在多元视野背景下,采纳夏丐尊系统的教学论,在当今,仍不失为一种务实而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外国游客进入一座大殿,只见殿里供奉着一尊神像。这尊神像很特别,他长有8只手。这8只手中分别拿着钩子、铁饼、莲花、狼牙棒、绳子、匕首、箭和弓。其中一个外国游客问:“这是什么神呀?”  相似文献   

19.
大足宝顶与敦煌莫高窟佛说父母恩重经变相的比较研究孙修身四川现存摩崖造像和石窟造像多达数百处。①大足县的宝顶山石刻,规模宏伟,内容丰富,人称“北敦煌,南大足”。②宝顶山石刻有小佛湾和大佛湾两处。两处各有一铺佛说父母恩重经变相,大佛湾第15窟保存完好。大...  相似文献   

20.
J.小足球,2.东半球,1 3 fn 。。。。。。。—— _有足球,有朋友,2 2绿茵欢乐2 1场上声中丛dn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大足球, 西半球,一 I 1 4 rn I I 你掷球, 我 守门,3 2.献身手拉手。手。有孩子的 地方会踢球的 孩子5 fn—— _踢球.射球,5 一啦啦丛塑f 5旦玎_绿茵场上献身手。欢乐声中手拉手。1 一啦啦5 一啦啦,一I-3邱一I继红l弘l_啦 啦啦啦, 绿茵场上 献身 手。啦 啦啦啦, 欢乐声中 手拉 手。,我你 一小足球,大足球@芮彭年 @李向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