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境对词义、对修辞有制约作用和实现意义。一、语境对词义有制约性。二、语境对词义有显现性。三、语境可形成双关辞格、别解辞格、拈连辞格。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仿拟辞格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构成特点和修辞效果的分析。本文首先分析了仿拟辞格的语用功能,既而指出在仿拟辞格语意及语用功能推导过程中的语境干扰。分析表明,语境知识在仿拟辞格理解与欣赏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达到对仿拟辞格正确的理解与欣赏,排除语境干扰则是首要之举。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仿拟辞格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构成特点和修辞效果的分析。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切入,首先分析了仿拟成辞格的语用功能,探讨仿拟生成过程中的语境干涉问题。通过对语境干涉等问题的具体分析和研究,说明语境知识在仿拟辞格理解与欣赏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让运用者避免误用、错用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研究辞格语义不能不注重对语境的观照,属喻格语义的形成得力于文化语境以及上下文语境的共同作用。首先,属喻格的产生源于国人传统的属相文化,这是属喻格修辞义发展的起点和文化心理基础;其次,属喻格语义发展至最终完成是在上下文语境中"属"的理性意义与其宾语交互作用,经过三次"语义同化—语义消耗"才得以实现的,它以"属"为形式标记,通过相似联想用与一事物本质不同的另一事物来描述该事物,形象生动,贴切传神,是比喻格下位辞格。  相似文献   

5.
研究辞格语义不能不注重对语境的观照,属喻格语义的形成得力于文化语境以及上下文语境的共同作用。首先,属喻格的产生源于国人传统的属相文化,这是属喻格修辞义发展的起点和文化心理基础;其次,属喻格语义发展至最终完成是在上下文语境中“属”的理性意义与其宾语交、互作用,经过三次“语义同化-语义消耗”才得以实现的,它以“属”为形式标记,通过相似联想用与一事物本质不同的另一事物来描述该事物,形象生动,贴切传神,是比喻格下位辞格。  相似文献   

6.
论语境对修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修辞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语境与修辞有着密切的关系。语境对修辞的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语言性语境要求表达和理解应注意上下文语境的修辞特点;场景语境要求表达者根据场景的特点来选择修辞方式,接受者应根据场景的特点来判断对方话语的修辞特点,理解对方话语的内容;背景语境要求理解经过修辞加工的语言要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的背景下进行;认知语境要求理解经过修辞加工的语言要注意认知主体的认知特点,体会其语言的修辞意义。  相似文献   

7.
双重语义即指修辞学中双关辞格所具有的语义。鉴于一些修辞教科书在讲双关辞格时,只说有谐音、会意两种,前者利用词语的同音、近音条件形成,后者利用词语的多义条件形成,而很少从语境制约的角度看问题的情况,本文列举大量事实论证了双重语义的形成条件及语境制约的具体情况,并说明了双重语义的构筑者“利用双关辞格中所关联的两种事物之间存在着的相似、相关关系,通过相似联想和相关联想,把它们用同一词语或句子承载起来,借助相应的语境实现其两种指涉义”的原理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修辞学著作中两个修辞格用例的不当归属入手,对双关格和仿词格的下位类型——谐音仿词和谐音双关的构成,修辞效果的表达方式,语境诸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这两种辞格的辨析问题,为这两种辞格划了界。  相似文献   

9.
西方修辞学是研究话语如何在现实社会文化语境中产生效力的理论,剖析各种话语效用的内在机制,对实践具有很强的阐释能力。从修辞情景论、修辞人格、辞格与修辞关系的角度出发,揭示中国威胁论之“威胁”事实上是一个辞格而非实际存在,通过对辞格的运用,修辞者为人们看待某一个修辞形势提供了自己的视角,并通过修辞手段操纵受众观点。揭示了中国威胁论本身的修辞特征及其内在的修辞机制及西方修辞学为理解、阐释中国威胁论提供的新视点,以此反驳中国威胁论。  相似文献   

10.
语境与修辞有着密切的关系.语境是修辞的基础,制约着修辞,而修辞只有适应语境,才能显现其价值.本文着重从语内语境和语外语境两方面来探讨语境对修辞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修辞学从古至今曾经形成了不同的发展历程。从较深层次的视角审视,中国修辞学每一个发展阶段的转型,都是修辞理念不断转化更替的过程。按照修辞观的不同,中国修辞学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它的每一次研究转型,虽然都具有很多的推动要素,但西方文化及其学术思想的强力催化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每当中国修辞学的发展遇到困境时,人们往往从与西方文化的交融中受到启迪,汲取其精华和营养,进行大胆的借鉴和探索,便形成中西合璧的结晶,从而引导中国修辞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柳暗花明"的发展繁荣时期。  相似文献   

12.
台湾章法学研究给大陆修辞学研究提供了有益启示:一是必须进一步加强应用修辞学的研究,走行知相成之路;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超越传统创新理论;三是致力学术研究打造学术后备军。  相似文献   

13.
修辞能力主要包括辨别能力、鉴赏能力和运用能力,教师要在修辞教学中引导学生加强修辞实践,在辨别修辞现象的实践中增强辨别能力,在阅读和鉴赏修辞现象的实践中增强鉴赏能力,在反复运用修辞现象的说写实践中增强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色彩修辞、量词修辞、标点符号修辞独具特色,值得重视。在言语表达中,色彩修辞重在得体,量词修辞重在选择,而标点符号修辞则重在适宜。  相似文献   

15.
修辞能力主要包括辨别能力、鉴赏能力和运用能力,教师要在修辞教学中引导学生加强修辞实践,在辨别修辞现象的实践中增强辨别能力,在阅读和鉴赏修辞现象的实践中增强鉴赏能力,在反复运用修辞现象的说写实践中增强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战国策》中辩士苏秦的说辞是先秦言辨修辞的成功代表;苏秦说辞善于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辞格,或为增强生动形象性,或为增强气场,或为表示确定不移的说服意愿;正是这些富有艺术魅力的修辞格有效提升了他的语言魅力,助他表达政治主张和实现政治抱负;其辞格修辞术对当今智囊人物的话语锤炼也有正面影响和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往对《文心雕龙》的研究大都从文学的角度来探讨,从修辞学的角度来研究的著述很少。全文将修辞学与美学融合起来,着重探讨《文心雕龙》的修辞美与自然美、对称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论语境对修辞的制约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学主要研究人们使用语言的状况,指导人们怎样准确、鲜明、生动地使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语言表达的各种方式、手段的形成要依赖言语环境,而衡量使用语言的修辞效果,对语体、修辞方法、风格和文风等修辞领域的研究,都要以分析使用语言的环境为基础。语言环境是修辞的生命。没有语言环境,就没有修辞。一切修辞现象都只能够发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之中。在语言环境之外的修辞是根本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9.
通感在修辞学上一直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通感到底是不是一种修辞;荷塘月色中的两个句子到底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都是令中学语文教师感到莫衷一是的问题。鉴于此,笔者从传统修辞体系和认知性修辞体系来分析这两个问题。从传统的修辞学体系来分析应为套用了比喻和移觉的修辞手法;从认知修辞学系统来分析应为运用了通感性比喻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20.
仿拟是英语文学里经常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它主要是改动现有的成语、谚语、格言等部分词语,以增强表现力。更换词语、改变句子结构、颠倒语序以及增加成分是最基本的四种构成方式,灵活性、生动性、幽默性和讽刺性是其最鲜明的四种修辞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