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总结出可行性较强的科技期刊融媒体传播策略,以期使科技期刊能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更加丰富和贴近用户实际需求的功能、更加多元的传播形式和传播渠道面向学术用户,从而提高科技期刊的融媒体传播能力。【方法】以满足用户的学术需求为理念,分析科技期刊融媒体传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对《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融媒体传播实践案例的具体内容和效果进行研究。【结果】从服务、平台、内容、效率4个维度提出普适性较强的科技期刊传播策略。【结论】增强服务意识、建设传播平台、优化传播内容、提升传播效率是增强科技期刊传播能力和学术服务的重要手段,可以扩大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实现科技期刊的高质量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追踪国外科技期刊视频传播研究与实践发展情况,探寻国外相关研究主题与方向、实践最新进程,为国内科技期刊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SCIE及SSCI数据库中科技期刊视频传播相关论文进行分析,结合国外出版商实践,探讨科技期刊视频元素的发展与应用、传播效果及衍生问题。【结果】国外科技期刊较为充分地应用视频,视频元素从多个维度与科技期刊出版结合,有助于科学问题的呈现与期刊公众传播功能的拓展。在实践方面,已有较为成熟的使用场景及相应服务,研究焦点集中在传播效果评估与质量控制、权益等方面。【结论】作为新生的出版形态,科技期刊视频正处于发展期,视频元素与期刊出版的多重融合、标准设定、权益讨论甚至诚信相关问题仍将是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国外学术出版机构参与开放科学建设的具体实践,为我国学术出版开放科学建设提供借鉴。【方法】通过网络调研和文献梳理,对国外10家学术出版机构的出版实践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其在科技期刊、科学专著、科学数据、同行评议等方面的实践举措与开放模式。【结果】国外学术出版机构的出版模式以金色开放获取为主,但开放资源占比各有不同。开放出版资金运作以资源处理费为核心,同时出现集体支付、众筹等可持续开放出版实践。国外学术出版机构通过弹性开放政策逐步推进科研数据、同行评议报告等附属研究成果同步开放,丰富学术交流生态。利用资源平台集成多种类开放资源,方便用户访问和使用。【结论】我国学术出版机构应顺应开放科学发展态势,调整出版业务结构,推进期刊开放出版业务纵深发展,横向扩展不同资源载体的开放科研成果。关注以作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满足作者的开放出版需求。构建跨部门的开放协作网络,集成内容、资金、出版服务与资源平台,提升开放出版的集体效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升我国科技期刊插图的审美品质。【方法】 采用样本调查法,并运用实证研究,分析国外著名科技期刊插图的美学原理与应用实践。【结果】 参照国外著名科技期刊插图的美学实践,我国科技期刊要从作者、编辑、杂志社3个层面重视插图的绘制与审美表达以及数字平台的图像传播。【结论】 我国科技期刊有必要向国外著名科技期刊学习,重视插图的美学问题,积极探索插图审美表达的路径与策略,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传播能力,提升其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向飒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11):1091-1096
【目的】 为提升大数据时代学术出版系统内部生产管理流程的效率和对外信息服务的能力,探讨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对学术出版流程的重构和知识服务能力的提升。【方法】 综合调查法、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调研人工智能技术对学术出版流程的推进和知识服务能力的提升工作。【结果】 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可以加速学术传播,推动出版流程各个环节之间数据传递和支持,从而重构智能化的学术出版流程,实现出版流程的选题策划便捷化、编辑加工流程自动化、生产印刷流程按需化以及营销发行流程精准化,还可以大大提升学术出版的知识服务能力,实现知识服务的行为智能化、思维智慧化、场景可视化、途径多元化和传播生态化。【结论】 出版流程和知识服务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是学术出版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是学术出版系统从低层次传播到高层次服务的价值功能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使命下,探索科技期刊融媒体时代学术成果传播及交流的创新路径。【方法】总结分析《遥感学报》学术成果传播和交流实践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期刊同仁提供可借鉴的思路。【结果】通过搭建立体化融媒体宣传交流平台、不断优化融媒体出版内容、调动不同角色人群的积极性、深入遥感的前沿研究领域产生密切合作以及做好遥感科学研究和遥感应用场景对接与服务等举措,《遥感学报》的影响力、领域认可度以及服务遥感学术成果传播与交流的能力得到提升。【结论】科技期刊的融媒体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只有顺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不断探索,才能找到适合融媒体时代学术成果传播及交流的路径。同时在实践中也需要紧密关注本领域学科的发展、提高融媒体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对新技术的敏感性和运用能力以及提升期刊编辑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服务转型背景下,为提升出版服务能力,打造学术期刊全程化知识服务生态闭环,寻求学术期刊知识服务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之路。【方法】通过生态隐喻和系统构建法,构建学术期刊全程化知识服务框架,并在明确学术期刊全程化知识服务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寻求优化策略。【结果】基于学术期刊知识服务对象不同层次的知识服务需求,循序渐进地构建学术期刊知识“生产—传播—应用—反馈”全程化服务系统。【结论】进行对学术期刊全程化知识服务的深度思考,可助力学术期刊服务转型和出版服务能力提升,提升学术期刊知识服务影响力和增值能力,推动中国学术出版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学术期刊的知识服务实践受到技术与内容双重阻滞的背景下,探讨其转型发展的突破路径。【方法】 基于创新理论框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当前学术期刊知识服务实践与理论研究中尤为薄弱的资源配置与组织创新模式。【结果】 开放科学极大拓展了知识资源,知识付费促进知识资源生产方式迅速迭代,二者为资源配置与组织创新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结论】 学术期刊应以开放服务思维变革知识服务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积极利用开放知识、开放工具和平台建立桥梁,驱动用户把知识服务深度嵌入自身活动过程,使之成为支持用户创新的强大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纳入微信小程序这一元素的合理性、必要性与基本思路,为提升科技期刊传播力和移动端服务能力提供思路与建议。【方法】 综合运用场景理论分析、媒介特征分析、案例类比分析等方法进行思考和论证。【结果】 微信小程序在开辟工具服务领域、强化行为驱动的用户间交流、增强内容呈现效果、识别活跃用户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可有助于拓展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既有功能。科学识别场景、保证功能单一化、关注社交性应用、多界面联动等思路,对于小程序的实际开发具有指导意义。【结论】 科技期刊有必要运用场景理论,在科学分析媒介特征与传播机制的基础上,关注并尝试开发微信小程序,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移动端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0.
学术交流需求变化环境下的科技期刊服务趋势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从根本上理解与把握期刊服务的趋势与策略,为科技期刊争取更多生存与发展的机会。【方法】从科研用户学术交流需求变化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期刊服务。【结果】新的学术交流需求要求更便捷地传播和获取信息;要求提供知识服务。【结论】科技期刊服务需要与多种网络渠道和技术相融,需要转型成为面向知识生产过程和专业活动的服务机构。具体策略就是实现科技信息的高效传播,拓展面向知识生产和专业活动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医药科技期刊转型升级与产业发展的优化路径。【方法】以《中国药业》杂志的实践路径为例,分析医药科技期刊在转型升级与产业发展上的主要做法,总结经验启示。【结果】《中国药业》利用自身在行业和体制上的属性,对内在优化审稿流程、打造传播矩阵、聚焦行业热点等方面加强策划,优化自身经营模式,对外则将服务群体扩大到政府、行业、用户等多元行动主体,通过建言献策、需求对接、科普推广等形式走出一条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结论】医药类科技期刊在实现转型升级与产业发展时,要坚持开门办刊思想、构建多元化格局,要延伸产业链条、开展全流程服务,要深化媒介属性、构建大传播格局,进而不断优化期刊产业结构,推进医药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钊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10):1022-1028
【目的】 了解我国民族高校科技期刊的媒体融合特征,评析其传播效果,为提升其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 以9种北大核心民族高校科技期刊为调研对象,从期刊网站建设、互动服务平台设置、论文开放获取、新媒体运营等角度探讨媒体融合下民族高校科技期刊的传播力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结果】 90%的民族高校科技期刊媒体融合下传播力一般或者良好,主要表现在期刊开放获取网站建设有待规范和优化、媒体形式比较单一、与用户互动不足、新媒体传播有待深入开发。【结论】 建议民族高校科技期刊充分利用新媒体增强传播力、拓展服务功能,集中优势资源树立民族高校科技期刊品牌形象,以媒体融合为切入点提升期刊的展示度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科研全流程构建科技期刊数字学术服务框架,为科技期刊开展数字学术服务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促使科技期刊更好地发挥融入科研、嵌入科研、服务科研的学术交流作用。【方法】通过文献调研法、网络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将科研全流程划分为科研准备期、科研成果发表过程和科研成果发表后三个阶段,对三个阶段的科技期刊数字学术服务模式进行调研和总结分析。【结果】科研准备期的典型数字学术服务模式可归纳为高级知识检索服务、知识服务、智能服务(科研辅助)等;科研成果发表过程的典型数字学术服务模式可归纳为论文投稿支持、新型出版服务和科研数据服务等;科研成果发表后的典型数字学术服务模式可归纳为论文推送服务、网络传播服务、学术交流社区服务和科研成果评价服务等。【结论】所构建的框架结合科研各流程需求,系统总结科技期刊在不同阶段所提供的数字学术服务。各阶段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调研结果表明:国外大型出版集团引领着各个阶段服务的发展;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学术服务的整体水平较低,无论是提供科技期刊论文集成服务的数据库商、拥有多种科技期刊的期刊集群平台,还是单刊出版平台,在开展并提供数字学术服务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科技期刊学术短视频运营评价指标体系,探讨科技期刊学术短视频运营策略,促进科技期刊与短视频融合发展。【方法】采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案例分析与德尔菲法等研究方法,构建科技期刊学术短视频运营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运营策略。【结果】基于内容运营、用户运营、经营效益与传播效果4个维度构建了包括10项二级指标和32项三级指标的科技期刊学术短视频运营评价框架,为科技期刊学术短视频运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结论】科技期刊学术短视频运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正向的评价效用,可以利用考核指标提升学术短视频的运营效率。科技期刊运营者应重视内容运营规划,重点增加粉丝数量,强化目标用户管理,提升学术短视频传播效果,持续优化运营策略。  相似文献   

15.
我国海洋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了解我国海洋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发展现状,剖析其问题所在,提出发展建议。【方法】对国内55种海洋科技期刊进行调查统计。【结果】目前我国海洋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在网站利用、资金投入、出版发行模式以及新媒体的应用等方面需不断完善。【结论】可通过重视网站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及对数字出版专业队伍的培养、整合资源构建编辑出版一体化平台、打造契合新媒体环境的多元化发行模式,来推动我国海洋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学术期刊基于移动应用的知识服务模式,旨在与学术期刊知识服务经验研究和实践操作相互支撑,提出发展策略。【方法】 通过清博指数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分析,选取综合性学术期刊、专业性学术期刊、学术期刊库的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和学术微信公众号,结合其功能及线上线下活动分析学术期刊微信知识服务现状。【结果】 学术期刊以知识资源的单点开发为生长点,逐渐形成了用户定制型、行业应用型、知识体系型等知识服务模式。【结论】 学术期刊应明确知识服务内外有别,策划在前、组织在后,重视增量资源的开发,提供与用户需求和使用场景适配的知识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我国高校科技期刊网站的文献服务功能,为提升高校科技期刊文献服务水平和网站建设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以我国100种高校科技期刊官方网站为研究对象,对其文献上网、检索、信息扩展服务、跟踪服务和交互性等功能进行调查。【结果】 我国高校科技期刊网站在文献检索、开放获取和阅读量统计等方面的功能较完善,但在对新型出版方式和出版技术的应用、文献被引情况和用户的分析方面相对欠缺,且文献信息扩展服务和文献的交互性功能较弱。【结论】 整体而言,我国高校科技期刊网站的文献服务功能不尽如人意,这与出版单位的惰性思维密不可分。出版单位应树立主动意识和用户意识,培养数字化出版人才,积极应用新技术,不断提升内容质量,把握便捷化、共享化、个性化、智能化4个服务原则,进一步增强数字化文献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综述《中国光学》自转型更名后的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办刊经验,旨在为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从《中国光学》的创办背景出发,详细论述了《中国光学》打造精品期刊的一系列举措,包括吸引资源、充分调动编委及审稿专家的积极性、约请优质稿件、组织专刊、提升编辑水平、数字出版及宣传推广等方面。【结果】 经过初创期的快速发展,《中国光学》于2017年9月先后被EI、ESCI数据库收录。【结论】 坚持提高学术质量,树立精品意识,关注领域前沿,可以保证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科技期刊应该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积极接触国内外知名数据库,采用数字出版和新媒体技术传播期刊,不断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利用新媒体技术对科技期刊用户服务方式进行创新,以期为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也为我国科技期刊的用户服务提供参考。【方法】结合《遥感学报》新媒体运营实践,采用问卷调查、用户访谈、数据分析3种方法,多维度调研用户对新媒体服务的需求,利用多种新媒体手段为学生、青年学者、资深专家等不同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结果】通过实践,《遥感学报》的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收获了大量新的用户和粉丝,在吸引优质稿源、组织学术活动、扩大期刊影响力等方面均有所提升。【结论】科技期刊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深入分析不同用户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利用多种媒体手段提供差异化服务,加强各媒体平台的互联互动、互促互补,实现新媒体与科技期刊的融合创新,助力一流学术期刊建设。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PLoS OAJ网络平台为例,研究开放存取科技期刊知识服务的路径与功能,为国内开放存取平台建设者和图书馆开发利用开放存取期刊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法、网络调研法,对PLoS OAJ网络平台在知识服务中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功能的发掘,展现平台提供的自主自助、互动的知识服务。【结果】 PLoS OAJ网络平台提供的知识服务,包括自主式检索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和社交媒体互动服务,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和互动交流需求。【结论】 PLoS OAJ网络平台提供的知识服务,若增加图片检索功能、移动APP,加强与文献管理软件的联用,可进一步增强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