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言》的创作与扬雄的民族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言>是一部方言地理学著作,扬雄创作<方言>的目的是为了向少数民族地区传播中原先进文化.扬雄主张用儒家思想引导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进入礼仪文明社会,这一思想是儒家"大一统"思想和"华夷之辨"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金春峰 《中国文化》2023,(1):91-109
孔子爲中國文化承前啓後,建立一個以哲學爲基礎的人本主義和人文主義的思想體系。“正名”和“一以貫之”的仁學,及對最高善的闡釋和詩意生活的示範,是其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3.
王光祈的工读互助主义思想及其实践在五四时期的中国名噪一时,虽然只是昙花一现,充满着乌托邦式的幻想,但它在中国革命实践的最初阶段,作为改造中国社会的"救时良方"试验推行,是一个不应忽略的环节,作为通往真理途中的一个阶段,对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最终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所具有的时代意义,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从中将会得到许多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正"天人合一"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命题。学界研究,主要着力点有五:一是探索"天人合一"的思想渊源,基本认为该思想萌芽于殷周时期的宗教神学;二是对天人合一命题的真伪性研究,但对该命题提出质疑的学者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天与人存在着联系;三是对天人合一理论内容和发展特点的研究,一部分以先秦各学派为主线探讨其天人关系思想,一部分以历史发展阶段为划分依据选取代表性人物对其天人关系思想进行研究;四是讨论天人合一问题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汉初是尚黄老的,思想较为宽松。汉武帝时期定儒术于一尊之后,思想领域统制的色彩便浓厚起来了。而关键所在,是儒学成为官学,与政权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政治权力的性质。定儒学于一尊,在汉王朝的发展和在思想史上的是非得失,可研究者尚多,暂且勿论。这里涉及的只是它对于士人思想的影响。董仲舒当年上天人三策时,对于定儒术于一尊的目的已经说得很清楚: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  相似文献   

6.
融合传播作为一种新的大众传播形态是近年来出现的,但是作为一种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早就存在。论文从"言、象、意、融合"、"诗、画融合"两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融合传播思想,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一融合传播思想的根基是中国古代以"象"为核心的体悟式思维,最后分析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融合传播思想对当代融合传播所带来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文艺复兴的意义是一个古代文化的再生,尤其是古代的思想方式、人生方式、艺术方式的再生,中国的文艺复兴是文化上蓬勃、深入、自主,和从前的光荣相衔接。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种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一切人生问题和思想问题上要求明白清楚的一种精神运动,"才、学、识、德"是谈论文化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中体西用,全盘西化,中国本位"是文化建设发展之通途,了解一种文化时,与其说价值在被了解者,不如说在了解者。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进一步学习、宣传和研究邓小平思想,四川人民出版社再版了《邓小平思想大辞典》一书。该书由四川人民出版社于1995年9月第1版向全国广大读者推出之后,在全国反响强烈。这是因为该书是近年来学习、宣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9.
“无为”思想在先秦时期的道、儒、法家的思想体系中都有表达,但意义不尽相同。如老子讲“无为而无不为”,孔子讲“其身正,不令而行”。由于孔子曾经向老子问礼,所以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大致相同。他们分别是道家、儒家学术规范化的开创者,道、儒思想被后世认为一个是出世,一个是入世,那么他们的“无为”思想又有何差异?老子和孔子的思想体系都非常庞大,尽管《老子》只有五千言,《论语》也不过数万字,但它们却是中国以后的思想源头,并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了突出重点,我把他们的“无为”思想定位在政治和人生领域中来比较。一、政治…  相似文献   

10.
魏普玄学是对老庄学说的一次具体开展。士人的精神家园在失去人文关照的情况下,自觉地利用传统的思想资源进行形而上的重构。老庄思想在现实层面上反对虚假而繁琐的人为建构,当现实的文章礼制遭遇普遍的怀疑时,老庄思想给士人提供了新的精神资源。老子“无为”和庄子“与物同一”的境界,超脱了“名教”等级的束缚,确立了一种超世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1.
方肖 《华夏文化》2007,(3):14-16
《中国思想学说史》六卷本是一部由思想史专家张岂之教授主持撰写的学术著作。中国思想学术史的研究具有悠久的传统,但现代中国思想史学科的建立,则以侯外庐先生等的《中国思想通史》(五卷六册,260余万字)为主要标志。《中国思想学说史》六卷本力图在总结五十年来、特别是二十年来中国思想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对中国思想发展历史的新认识,丰富和发展中国思想史学科体系。本书由总主编提出整体设想和编撰大纲,聘请各分卷主编,由分卷主编提出关于各卷的具体编撰思路。六卷本的具体分工是:先秦卷,由刘宝才、方光华教授主编;秦汉卷,由黄留珠…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古代人口思想的主流和支流勾利军,汪润元如果把中国古代人口思想的发展过程,喻为一条波涛浩渺的长河,主张增殖人口的思想则是这条长河的主流;主张减少或节制人口的思想为其支流。本文试图以主流和支流为线索,对中国古代人口思想进行梳理,以期从整体上把握中国...  相似文献   

13.
正庄子学识渊博,思想深邃,是继老子之后最具代表性的道家思想家,与春秋战国之际其他思想家相比,他的思想具有鲜明的特征,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论述:第一,庄子思想强调深入体验,这种体验是谨慎和虚静并重的。《史记·太史公自序》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这一评论抓住了道家思想的一个基本特征,老子和庄子都非常强调直面现实、少私寡欲、  相似文献   

14.
作为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中国古代治军思想是千百次王朝战争和大规模军事行动的经验总结,是前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随着军事法律、法规、军制的不断完备,一些治军思想和观念对于军队的管理控制、提高军队战斗力等方面发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作用,也成就了一批卓越的军事指挥人才。中国古代军事家们的治军思想来源于一次次战争经验,也来源于对前人理论的不断研究和探索。这些治军理念的精髓对于今天的强军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严复笔下有三个卢梭:中立的卢梭、可褒扬的卢梭和被批判的卢梭.也就是说,严复对卢梭思想并不是一直批判:在1913年前,是批判、介绍和赞扬交替;而在1913年后,基本上就是批判了.严复对卢梭的批判有两个高峰:一是1905年(<政治讲义>),一是1914年(<〈民约〉平议>);批判的内容,一直聚焦在"民生而自由平等"上.由此可见,严复对卢梭思想的批判,主要是取决于他自身的好恶和当时变动不居的社会时势.正是从这个角度,我们说严复的思想具有保守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正庄子学识渊博、思想深邃,是继老子之后最具代表性的道家思想家,与春秋战国之际其他思想家相比,他的思想具有鲜明的特征,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论述:第一,庄子思想强调深入体验,而且这种体验是谨慎和虚静并重的。《史记·太史公自序》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这一评论抓住了道家思想的一个基本特征,老子和庄子都非常强调直面现实、少私寡欲、全神贯注、忘怀物我。老子  相似文献   

17.
<正>说到思想和学术,第一反应就是抽象、晦涩和理性。翻开一本本思想或学术著作,第一印象就是其理论名词的密度和思维抽象的程度。确实,从思维分类角度看,思想和学术都属于逻辑思维的范畴,与讲究形象思维的文学、艺术属于不同的领域。思想、哲学、学术等领域的思维活动确实也是在运用概念、范畴、命题来论证一个道理。抽象的理论思维属于高级思维活动,它可以将感性经验上升  相似文献   

18.
錢遜 《中国文化》2013,(1):64-70
一“和”与”同”谈到“和”的思想,首先要讲“和”与“同”;和是与同相对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民居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审美思想、民风民俗的固态反映,四川作为道教发源地,道教独特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以宗教文化形态影响着四川民居建筑的营建思想和审美理念,使得四川民居建筑在与自然相互融合中呈现出自然、灵动、朴实、飘逸的独特个性和表达方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市建设文化强市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基层特别是农牧区为重点,坚持公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