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过《我是一个新闻“导演”》一文,有些人认为李贵珍同志自己做了“工作”,又自己去写新闻报道,便是个新闻的导演。我不敢认同这种看法。而从李贵珍自己的文章中看,几次成功的新闻报道,都是他本人一手策划“导演”出来的,似乎他自己也默认这是新闻“导演”。然而,怎样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只要当记者不是上面所讲的有意识地故意制造虚假新闻,干记者  相似文献   

2.
当一个好记者赵洪松背着一床棉絮、提着一捆书,我从武汉来到湖北日报恩施记者站报到了,夜枕清江的汩汩涛声,那一夜我做了一个自己仗剑行侠的记者梦,睡得好香好甜──回想12年前自己大学毕业开始记者生涯的第一天,仿佛就在昨天。1985年7月,我从华中师范大学中...  相似文献   

3.
我这人生来爱做梦,曾经做过不少多姿多彩的梦:读书梦、当兵梦、爱情梦……但做得最多的是记者梦。 少年便做“记者梦” 记得上初中时,学校里每天下午有一节读报课。担任班长的我,被班主任“封”为读报组长。每天读报课,我便站在一米高的讲台前,为同学读报。班主任则坐在教室后面,有时“抓”出一个我读错的字帮助纠正;有时候当我对报上的内容进行讲解时,他会叫  相似文献   

4.
采访汽车行业的记者,或者汽车媒体的记者,统称“汽车记者”。上海的“汽车记者”颜光明新近出书了——他的作品集《轮上风流》。这本书里有些文章虽然过去在报刊上零星看到  相似文献   

5.
什么样的能力对记者最重要?我认为是思考能力。 当记者的都想采写出能产生巨大社会影响的新闻作品。所以相当多的记者在工作几年之后,经常想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新闻采写能力。 这个问题对有十几年新闻工作经历的记者尤其迫切。讲经验和采写技巧,多少也有相当的积累;讲有点影响的新闻作品,多少也写了一二篇。但往往在这个“时节”,他们都面临着寻求新突破、再上新台阶的挑战。作为这类记者群体的一员,我愿意抛砖引玉,与同行探讨一下怎样不断地“否定自己”、“创新自己”。 (一)要做一个有思想的记者,关键要  相似文献   

6.
一般来说,善于调查研究,具有广博的知识,较好的文字功底和新闻敏感,都是一个记者必需具备的素质。我觉得,具有冷静的头脑,也应是记者素质中不容忽视的一条。记者在任何时候,都不可头脑发热。我从自己几次报道的教训中,就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刘明金,是湖北省特等农业劳动模范,省人大代表,闻名全省的养猪专业户。可是,他近几年在生产上经历了一场大起大落,曾经由“万元户”变成“负债户”。今年四月下旬,我在一次会议上见到他。由于我多次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当记者,说好当真好当,说不好当也真不好当。原因就像台湾记者徐璐对广州《亚太经济时报》记者说的那样:许多大陆记者都不那么像新闻记者。确实,记者如我,就真不知道自己像不像一个“记者”。记者更像一个官。有一件轶闻:在较闭塞的山区县城,夹道欢迎记者来访,还挂了大标语。因为县领导人看新闻电影见到周总理接待外宾时身边站着个人,说是记者。我当书记都未见过总理,他记者整天跟着,该有多大! 有一种场景:到那即使很发达的上海工厂去采访,厂门口有时也要在黑板报上用粉笔大书“热烈欢  相似文献   

8.
我想当记者     
姜爱东 《军事记者》2012,(11):70-70
人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有的人想当科学家.有的人想干企业家,我的理想是当新闻记者。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不想做记者的通讯员,不是好通讯员。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见官大三级,党委会都可列席参加。在一些人看来.记者的职业是最超脱的,闲云野鹤,东南西北,信笔所至,名利双收。也有人觉得,记者的胸膛包着一颗正义的心,当弱者受了委屈时,不找法院找记者;也有人把记者当成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刀笔吏”。有人问我怎么想,我答不出,因为我“不识庐山真面目”。但我就是想当记者。今年初,外地一位素昧平生的青年给我来信说他写了上百篇稿子没有发表.问他能不能当记者.还说要不要给编辑部送礼。  相似文献   

9.
在重庆新闻界和重庆的区县、乡镇,人们都说我是研究、采写“三农”问题的“专家”。我知道,这是对我的褒奖,我对“三农”问题的研究还只是一些皮毛的东西。做记者这些年来,我有一个非常深的体会:一个记者如果不在重点文章中体现自己的思想,就难以写出属于自己、打动读者、对社会起推动作用的东西来。这里说的思想来自于对社会现象和所采访的素材进行分析、思考、研究。1997年7月,我到重庆市黔江山区的工农乡,采访一个遭受特大山洪灾害的山村。灾民告诉我,10多年前,他们村周围是成片的森林,山清水秀,自从种植烤烟后,由于烤烟需要用火烘烤,山…  相似文献   

10.
香港《大公报》记者雷竞斌,不久前在香港报业公会主办的新闻从业员1985年至1986年最佳记者的竞选赛中,当选为最佳记者,成为香港1000多名记者中的佼佼者。“您成功的奥秘是什么?”当我们正面向他提出这个问题时,他眨一眨近视眼镜后面的双眼,风趣地说:“我长了个铁腿(腿勤)、马眼(眼观四方)、神仙肚(能吃能饿)。”“要具有敏锐准确的判断力”“香港有多家报纸,家家的消息都是文字短小,一般在三五百字之内,所登内容五花八门,但我认为,无论是社会新闻还是经济新闻,不仅是事实的报道,更重要的是要为读者提供有影响的信息。这就要  相似文献   

11.
这几年,只要遇上台风,我都会冲锋在前,用一连串的文字、图片全景式地展示我国气象人在防抗台风中的一举一动. 而在此之中,镌刻的是我从一个简单的记录者到全媒体记者转变的足迹,还有我对新闻事业的追求与热爱.  相似文献   

12.
在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当摄影记者摆开架式进行拍摄时,他的身前身后有时会冒出几位文字记者,同他一样操起“家伙”,有的是用“傻瓜机”,有的竟然也“长”、“短”兼备。于是,在你“咔嚓”,我也“咔嚓”的交响曲中,一种新的现象在传播圈里“曝光”了——这就是近年来兴起的文字记者摄影热。一为什么会出现文字记者摄影热?有人认为是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新闻机构传播手段不断改善的结果;也有人认  相似文献   

13.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立行1月5日在“北京中学生通讯社成立一周年纪念会”上,称赞小记者们“生气勃勃,满怀理想”,并对如何做一名好记者提出看法。他说,要做一个好记者.必须具备以下素质:一、思想上要明确,我这一支笔是为人民服务的;二、一定要始终坚持新闻的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有的记者为了使自己的稿件突出一些、  相似文献   

14.
这两年记者越发忙了。不过,有些记者忙得是否对头,可就难说了。前不久有位老记者告诉我,他认识一个年轻记者,一天采访四五个单位,忙得晕头转向。我当即产生疑问:如此“高速度”,能做到深入采访吗?老记者诡秘地一笑:“是去开会,而且一般只开半截儿。”我明白了。现在,记者招待会“遍地开花”。连一个小饭馆开张,也可以开个记者招待会。有的记者  相似文献   

15.
难以忘却记者梦还是在不谙世故的少年时代,范庆锋就做起了他的记者梦。在几乎每个小学生都写过《我的理想》的作文中,那多半是“长大要当解放军”、“长大要当科学家”,可范庆锋却写道:“我的理想是长大以后当记者,而且要当个好记者”。可幸运女神对他似乎并不垂青,甚至有意把他捉弄。1978年恢复高考后,作为应届高中毕业生的范庆锋,憋足劲要考新闻系,可偏偏录取到一个师范专科学校学物理。  相似文献   

16.
他,关起门苦思冥想,后,只得另请“高明”一篇通讯放在我的面前,题目空白。“你怎么没写题目呀?”我问通讯的作者——一位青年记者。“让编辑去标,我想了几个都不理想,算了。”他回答道。这位青年记者采访能力挺强,文字也不错,可是,做不好一个标题,只得付诸阙如。看来,他的基础还不扎实,缺乏新闻工作的全面训练。在我工作的那个报社,还有不少记者不会写言论。有人采访了一个“打得响”的先进典型,感到应该配个言论.扩大影响,就向部主任提了出来.部主任请他自己执笔。这一下可苦了半天也理不出一个头绪。最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位记者的答记者问: “你写新闻有什么诀窍吗?”“用脚底板写新闻.” “你最初的新闻理想是什么?实现了没有?”“一开始想当大记者、名记者,没想到跑了11年杜区,成了百姓口中的‘胡同记者’,这不但是新闻理想的实现,更是新闻理想的超越.” “如果有年轻人想要做记者,你会对他说什么?““如果吃不了苦受不了累,不适合当记者,如果想发财致富,请不要当记者,如果对苦难冷漠,就不配当记者.”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我在光明日报头版上接连发表了几篇短评,如《名片上的变化》、《手机、传呼机:不要扰乱会场》、《莫往会议里“注水”》,受到报社领导和一些读者的好评。其实,我已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过近百篇这类文章了。有人戏称我为“全能记者”。我说,“全能记者”我还不敢当,但我一直把当一名“全能记者”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我想,体育比赛中有“个人全能”,当记者也要争取当个“全能记者”。从跨入记者行列那天起,我就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当记者,固然要以采写消息和通讯为主,但仅仅会写消息和通讯还不能算一个优秀的记者。新闻…  相似文献   

19.
1993年8月6日。北京,全国记协新闻发布厅。建国44年来首次举办的全国青年报刊“十佳”记者评选在这里揭晓。来自河南《青年导报》的记者部主任范庆锋,面对这份崇高的荣誉,眼睛禁不住湿润了。不是他感情过于脆弱,而是一个中原汉子经过十余年苦苦求索,梦想成真后那别样的思绪别样的情。一、难以忘却记者梦还是在不谙世故的少年时代,范庆锋就做起了他的记者梦。在几乎每个小学生都曾写过的《我的理想》的作文里,范庆锋的理想不是“长大要当解放军”,也不是“当科学家”,而是“当记者”,并且要当“好记者”。幸运之神对他似乎并不垂青。1978年恢复高考后,作为应届高中毕业生的范庆锋,憋足劲要考新闻系,通知书下来了,被录取到一个师范专科学校学物理。师专毕业后,范庆锋本来已经分配到令诸多大学生向往的地区机关。可一纸调令,他被调到了最基层——豫东某县的一个乡政府办公室。作为出生在黄河故道的农家娃,能够有这么一只“铁饭碗”,范庆锋无论如何也该满足了,可他偏偏又拾起了童年时的记者梦。这梦对他尽管是那么遥远,那么苦涩,可他依然是那么痴迷。当时,《中国青年报》正在开展人生观大讨论,他禁不住拿起了那支“三寸秃笔”,就那么摇啊摇,一直摇了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当记者,说好当真好当,说不好当也真不好当。原因就像台湾记者徐璐对广州《亚太经济时报》记者说的那样:许多大陆记者都不那么像新闻记者。确实,记者如我,就真不知道自己像不像一个“记者”。记者更像一个官。有一件轶闻:在较闭塞的山区县城,夹道欢迎记者来访,还挂了大标语。因为县领导人看新闻电影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