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也给幼儿园课程带来了挑战。这种挑战将使幼儿教师的课程意识、幼儿园课程设置、课程实施等面临新的境域。如何在新的境域中发挥课程所具有的桥梁作用,直接关系到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课程本土化是课程开发和管理的核心,是幼儿园课程理念和模式在幼儿园具体化、境域化的过程。这与后现代课程观所追求的动态性、生成性、个体化和差异性不谋而合,后现代课程观视阈下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对幼儿园课程本土化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课程本土化是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核心,是幼儿园课程理念和模式在幼儿园具体化、境域化的过程,后现代课程观视阈下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对幼儿园课程本土化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和价值。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后现代课程观的合理理念,结合自身的文化传统,建构出符合实情的有本土特色的园本课程。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系统中各要素之间,以及与系统外部环境的共荣、共生构成了幼儿园生态系统。这种动态平衡的生态关系,不仅给教师的角色带来了挑战,而且给幼儿园的课程带来了挑战。新形势要求幼儿教师明确课程意识,使生态课程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始终。  相似文献   

5.
笔者通过分析潜课程与幼儿注意、记忆、想象和语言等认识活动之间的关系及对幼儿认识活动的影响 ,认为潜课程在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有其独特作用 :(1 )幼儿园潜课程的作用往往是教育者意想不到的 ,这与幼儿园显课程的教育目的和教育作用非常明确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2 )幼儿园潜课程所发挥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3)幼儿园潜课程的作用存在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可能性 ,这是幼儿园潜课程不同于显课程的又一独特表现  相似文献   

6.
潜课程与幼儿注意、记忆、想象和语言等认识活动之间的关系及对幼儿认识活动的影响,认为潜课程在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有其独特作用:1.幼儿园潜课程的作用往往是教育者意想不到的,这与幼儿园显课程的教育目的和教育作用非常明确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2.幼儿园潜课程所发挥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3.幼儿园潜课程的作用存在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可能性,这是幼儿园潜课程不同于显课程的又一独特表现。  相似文献   

7.
首先,必须确立新的教育观念和广义的课程观、明确课程定位。长期以来,幼儿园教育一直以分科教学为主要课程模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教育课程开始为广大幼教工作者所接受。但这里所指的综合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只考虑各学科之间相互结合或联系的层面上,这是不符合幼儿教育规律的。新的课程观则要求将课  相似文献   

8.
游戏与课程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可谓是对立与融合交替进行,然而对智育的强调使幼儿园游戏陷入一种困境。在这种背景下,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主动建构的知识观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为幼儿园课程指明了方向,游戏之于课程不再是障碍,充分体现幼儿主体性、培养其创造性的游戏课程为幼儿园课程提供了新的范型。  相似文献   

9.
笔者通过分析潜课程与幼儿注意、记忆、想象和语言等认识活动之间的关系及对幼儿认识活动的影响,认为潜课程在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有其独特作用:(1)幼儿园潜课程的作用往往是教育者意想不到的,这与幼儿园显课程的教育目的和教育作用非常明确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2)幼儿园潜课程所发挥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3)幼儿园潜课程的作用存在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可能性,这是幼儿园潜课程不同于显课程的又一独特表现。  相似文献   

10.
黄俐  靳秀贞 《山东教育》2003,(23):44-47
正值全国幼教界都在学习、领会、研究新《纲要》,并依据新《纲要》精神,进行课程改革之时,我园也不失时机地步入了课程改革的行列,但在改革过程中,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创建园本课程。虽然新《纲要》倡导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园本三级管理,而园奉课程的建立,要以国家、地方为核心和基础,但现行的幼儿园课程中,有许多内容不符合新《纲要》所要求的五大领域的范畴,各领域之间缺乏相互联系和整合,如何创建园本课程对幼儿园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运用多学科的视角考察与透视幼儿园课程已成为目前课程研究的重要趋势之一。生态学不仅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观察与分析世界的思维方式。依据生态学的多项基本原理,运用联系和系统的生态学思维方式分析幼儿园课程的生态系统,揭示影响幼儿园课程的多种生态因子与幼儿园课程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对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启示,从而为以后更好地设计、实施与评价幼儿园课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张力:基于幼小课程衔接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小课程衔接指幼儿园课程和小学课程之间的连续性、连贯性、持续性。本研究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选取重庆市2所小学和2所幼儿园为对象进行调查,发现幼小课程衔接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方面均存在问题,建议当前我国幼小课程衔接中课程目标要小步子化、课程内容要生活化、课程组织要统整化、课程实施要活动化、课程评价要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陈亚君 《教师》2020,(10):123-124
足球运动在浙江省义乌市稠城中心幼儿园开展已有八年。该园教师秉持“玩中学”的课程理念,使幼儿在参与足球活动的过程中认识自我、认识他人,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幼儿学习技能,拓宽视野,培养优秀品质,实现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全面发展。文章对浙江省义乌市稠城中心幼儿园多年的足球工作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从课程发生的背景入手,详细介绍了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等方面内容,最后详细地说明了足球课程的实施过程,以为其他幼儿园开展足球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研究在明确乡土文化和幼儿园乡土课程文化及其关系的基础上,借助A园田野日志的梳理而建构了A园园所志,深入挖掘了A园乡土课程文化建构的三个层次及其必备能力,以日常生活、社会和文化互动理论阐述了这一过程,进而探讨了推动乡土课程文化持续发展的社会、幼儿园及家庭等各因素,其中园所因素内涵着园所课程传统、园长及其管理团队、教师的文化自信三个子因素;社会组织、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结成的"共同体"是幼儿园乡土课程文化发展之本,园长和教师是共同体的核心,由此而形成"一核多元"的共同体结构。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主义课程观的后现代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课程是由教师、儿童、教材、环境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构成的“完整文化”,强调课程目标的生成性与表现性,强调课程内容的意义建构,强调课程实施的情境性与动态性以及课程评价的过程性与发展性。这与后现代强调文化性、对话性及境域性的课程观本质一致0本文主要从建构主义课程观的视域对课程目标的再界定,对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再确定,对课程实施中师幼关系的再认识,对课程评价的再思考等方面所体现的后现代意蕴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6.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课程是由教师、儿童、教材、环境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构成的"完整文化",强调课程目标的生成性与表现性,强调课程内容的意义建构,强调课程实施的情境性与动态性以及课程评价的过程性与发展性.这与后现代强调文化性、对话性及境域性的课程观本质一致.本文主要从建构主义课程观的视域对课程目标的再界定,对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再确定,对课程实施中师幼关系的再认识,对课程评价的再思考等方面所体现的后现代意蕴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幼儿与游戏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开展有效的游戏活动,对实现课程游戏化以及提高幼儿园课程教学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幼儿园教学面临着新的任务,创设游戏化环境落实和应用游戏化课程已经成为关键的教学任务之一。目前尽管这项新的任务已经在幼儿园教学中得到了应用和落实,但是在实践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逐渐地突出了一些问题,只有从这些现状出发,积极加强对游戏化课程的应用和探索,才能更好地提高游戏化课程的教学效益,分析了创设游戏化环境,实践幼儿游戏化课程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的潜课程是相对于显课程而言的,即在幼儿园大的课程范围内,与显课程一样客观存在的,未被列入幼儿园正规课程计划的,与显课程共同构成幼儿园整体课程框架,不被幼儿觉察的,对其发展起着潜移默化作用的教育因素。这里所说的课程就是我们一般说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潜课程与显课程关系是融合模式。潜课程具有完全不同于显课程的本质特点,其基本特性具有无意性、看不见性、广泛性和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2001年7月2日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于我国的幼教事业是一大进步。其中提出了新的幼儿教育观,对于我国幼儿教育事业更加健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近些年来所提倡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也可在《纲要》中找到相关的依据。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出发,探讨《纲要》与园本课程开发之间的关联性,可以进一步促进幼儿园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管理对幼儿园教育质量有重要影响。本研究运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研制的《走向优质——中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对来自全国100所幼儿园的300个班级的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园管理质量对班级课程实施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班级教师关系和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在幼儿园管理质量与班级课程实施质量之间均发挥了跨层次的部分中介作用。幼儿园应关注管理对班级课程实施质量的积极作用,促使班级教师形成互动交流、合作共享的积极氛围,加强教师能力建设,提升教师培训与教研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