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水平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心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振海  尹斯年 《体育与科学》2000,21(6):28-32,35
本文旨为探讨在长期武术运动训练中,运动员心脏形态、结构、功能发生的特异性变化。通过对不同运动技术水平的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的动力性负荷实验,结合超声心动图仪的检查,发现长期运动训练使得武术套路运动员心脏机能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由于训练全面,尤其是对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视,优秀运动员的心脏收缩能力、心肌弹性、心肌厚度、泵血能力等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马继政  季鹏 《体育科技》2010,31(1):78-80,85
肥厚型心肌病是引起35岁以下运动员猝死的首要病因。运动猝死的相对危险因素和晕厥、年龄、极度的左室肥厚、心动过速以及有猝死家族史紧密相关。长期运动训练可以改变心脏的形态和功能,形成运动员心脏。由于运动员心脏和肥厚型心肌存在一些相似,正确区分运动员心脏和肥厚型心肌病非常重要,运动员心脏和肥厚型心肌均受到种族和遗传背景所影响,基因筛查可能在其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短跳运动员运动时交感——肾上腺系统强烈兴奋,心脏收缩强而有力,射血时间较短,但外周阻力较大,心脏顺应性较低,心脏的活动是大强度、高耗能过程。耐力项目运动员心肌顺应性较好舒张彻底,心肌前负荷增加,心脏收缩力增强,外周阻力较低,心肌耗能较小,心脏作功不易疲劳,有明显的机能节省化现象,保证了运动员长时间运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常芸 《体育科研》2012,33(4):11-16
运动心脏作为运动员所特有的"高功能,高储备,大心脏"一直被认为是运动员良好体能状态的重要保障,但在运动训练监控中我们发现一些运动员或多或少存在某些心脏结构改变和心律失常现象,往往影响运动员的系统训练和竞技水平的提高,常常困扰着运动员和教练员。运动医学研究也显示,在大运动量训练与反复大强度运动后运动心脏细胞与亚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代谢发生了某些失代偿性改变,引起运动性心肌微损伤,而且,右心房、右心室及内膜下心肌组织是运动心脏对大运动量训练与反复大强度运动的敏感区域,又称易损部位。尽管目前运动性心肌微损伤现象已为人所知,且运动性心律失常发生也与运动性心肌微损伤有关,但其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了,运动员心肌微损伤与运动性心脏意外的发生很难早期诊断、预测和防治。针对优秀运动员潜在心脏隐患的调研也证实优秀运动员存在较高的心律失常风险,且专项训练年限长的运动员更为常见,一些运动员因此而退赛,甚至退役。运动性心律失常已经成为影响运动员体能、健康以及正常训练比赛的重要原因之一,制约了部分优秀运动员竞技水平和比赛成绩的提高。部分退役运动员留下了永久性的心律失常。本文主要针对运动性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以及病理变化与发生机制进行了综述与探讨,并对未来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希望开展运动性心律失常电生和分子病理的研究,规避运动场上心血管意外的发生,保障运动员健康、延长运动寿命。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对运动员心电图的研究开展较广,但对运动员的心脏活动的动力学问题研究很少。采用心电图的方法研究运动员的心脏电活动状态是很重要的,但只使用心电图显然还不能反映出心脏的机械收缩的机能状态。因此,研究心肌的机械收缩功能无疑扩大了对心肌活动的状况认识范围。为此目的,我们对我国卩分优秀运动员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男子皮艇运动员大负荷训练周期心脏机能和生化指标的变化及意义,跟踪检测了8名优秀运动员和8名普通运动员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血浆心钠素(ANP)的浓度.结果显示优秀运动员训练2周后,cTnT显著增高(P<0.01),4周后回到训练前水平,同时血浆ANP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普通运动员训练2周后cTnT显著增高,4周后仍持续上升,但ANP呈下降趋势;两组运动员不同状态下平均心率均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高水平运动员心脏具备良好的储备能力和内分泌功能,普通男子皮艇运动员训练中期可能存在心肌损伤,但属可复性;综合cTnT和ANP浓度以及心率的变化,可用于训练中对心肌损伤情况的监测和运动量的辅助评价.  相似文献   

7.
心脏病理性肥大与生理性肥大在临床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病理性肥大是指:因心脏各种疾病而引起心脏肥大,这时除心脏增大外,尚有其他异常体征。生理性肥大是指:运动员由于长期反复的肌肉活动,心脏工作量增加,逐渐引起心肌张力性扩大,这样心肌有较大的收缩力,到一定时期心肌层逐渐增厚以适应运动训练对血液循环的需要,这种心脏增大是机体适应性的反应,临床上称之为“运动员心脏”或“运动性心脏”。运动员长期从事耐久性与力量性练习,可使心脏增大,这种由运动而引起的心肌肥  相似文献   

8.
柳华  杨翼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6):676-680
心肌肥厚是心脏受到刺激后的一种代偿反应。心肌的生理性肥厚可提高心脏机能,但病理性肥厚则会引起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发病和死亡,亦是运动员发生猝死的原因之一。明确运动性心肌肥厚的机制,可为保护运动员心脏提供理论依据。目前为止,形成心肌肥厚的信号通路包括PKC、蛋白激酶B(Akt)、钙调神经磷酸酶(CaM)、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相似文献   

9.
在不断提高训练负荷量和强度情况下的幼年化,是现代高水平体育运动的趋势特点。在安排少年运动员尤其是15—16岁少年运动员训练时,往往没有考虑到,正是这一时期具有心脏发育正在完善的特点。因此,研究少年运动员心脏活动能力——心肌的收缩与放松机能——在年内周期训练中的变化是特别必要的。应该指出,如果说对运动员的心脏收缩机能的研究已经相当完善,那么对心肌放松机能的研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讨论运动员心脏疾病的诊断,从疾病的发病情况、运动员心脏特点和比较诊断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对运动员心脏生理,某些心脏的病理,发病机制以及发病诱因亦作了简要的叙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静力负荷时女运动员左心室功能反映,结论认为:1.30%MVC或50%MVC作为静力性负荷是超声心动图测定负荷状态下心脏功能的有效方法;2.静力工作时女运动员左室每搏功、每搏指数、左室做功指数等心脏功能指标增加,与一般人相差显著;3.静力负荷时女运动员心肌耗氧和心室壁应力增加较一般女子少;4.静力工作时,女运动员心脏STI的变化生要以pEp、ICT的缩短为特征,同时,LVETI增加,pEp/LVET比值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前运动员的训练负荷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其直接影响训练效果。而心脏功能是影响运动员训练负荷的主要方面。心脏功能不仅取决于心肌细胞本身的收缩功能,同时还取决于细胞外基质成分,特别是心肌胶原纤维,其不仅具有支持和连接作用。而且在协调心肌力的传递、信息的传导、营养物质的输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心肌胶原网络异常。将影响心脏的收缩、舒张功能和正常心肌的电生理,还可能诱导心力衰竭的发生。但目前心肌胶原网络与心肌运动的具体关系还不确切。  相似文献   

13.
体育运动训练会对心脏产生各种影响,而心脏对长期大运动量的一种生理适应现象称为"运动员心脏",对于运动员来说,大运动量、大强度的训练对提高运动成绩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人体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害。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力竭性运动与心脏方面的影响等方面加以综述,目的是对今后从事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大运动量、大强度的力竭性运动会对心脏的心肌结构、生理功能、心脏生化产生影响作用,还会诱发心肌产生损伤。。  相似文献   

14.
心血管知识     
运动员心脏的重量正常人心脏的重量为300—350克。运动员由于长期系统训练,使心肌产生生理性肥厚,比正常人要重,最多为540克。500克为临界心脏重量,若超过500克,将引起冠状动脉机能不全。运动员心脏容积  相似文献   

15.
针刺内关穴对中长跑运动员心血管系统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观察针刺内关穴对中长跑运动员心肌泵血功能和血液供应的变化及心脏功能的恢复作用,探讨其对提高中长跑运动员心功能的可行性及其作用机理。对20名中长跑运动员超声心动图的测试结果表明,针刺内关穴可以激发心脏心力储备的潜力,提高运动中心脏的舒张机能和泵血机能,有助于疲劳的恢复,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运动生理学     
G804.2 20013722运动员心脏[刊,中,I]/李昭庆∥中华体育季刊.-2000.-14(3).-111-117参13(TY)运动员∥心脏∥心血管系统∥特征∥训练∥心肌心脏由心肌构成,是驱动血液循环全身的原动力。运动时心脏在能量供应及运输的调节功能上,  相似文献   

17.
运动性心脏心肌收缩性的研究是运动员心脏功能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较祥细论述了经过系统训练的人和动物,在运动负荷状态下、过度运动负荷状态和安静状态下心肌收缩性能的变化特征,生理意义和预后发展.并对其产生的生理机制进行了探讨.为更深入了解运动性心脑心肌收缩性能的变化特征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运动员心脏与超声心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员心脏是心脏对不同形式运动负荷在不同时期产生的适应性的改变。已有的研究提示,一般认为等张运动导致心腔扩大,等长运动导致心肌肥厚,但在实际训练中,并不存在单纯的等张或等长训练。运动员心脏增大的原因有可能是血流动力学过载、遗传因素及内分泌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超声心动技术由于方法简单准确和无创,是评定运动员心脏功能与运动员选材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长期生理负荷过重会引起心脏扩大,这是心肌“生理性肥厚”和两个心室“规律性扩张”的结果。负荷过重(压力、容积的)与原发性心肌损害所致疾病(肌原性扩张)而引起的心脏扩大相反,这种“心脏正常增大”是随心脏活动机能范围的扩大而发展的。在14—18岁发育期,耐力训练会引起心脏迅速增大。如把从事耐力训练的青年运动员与成年运动员相比,心脏大小的绝对与相对平均值很接近。虽然,心脏已扩  相似文献   

20.
傅延浩  解磊  李刚 《游泳》2004,(6):27-28
前言 运动生理学表明,剧烈的体育训练会对心脏的机能和形态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例如,心搏徐缓、心肌增厚和心腔扩大等变化,这种机能和形态上变化被称为"运动员心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