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域文学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在地域文学研究中,不管是对于地域作家(群)的研究还是对地域文学或地域文学流派的研究,都离不开地域环境、地域文化(民俗)以及蕴于其中的生存哲学。以文学人类学的视角研究地域文学,能拓展视野,突破创作和研究的狭隘,深化文学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文学制度·文学体制·文学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制度、文学体制和文学机制是从文学社会学角度研究文学时经常使用的三个关键性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又有各自独特的内涵。探讨它们的定义及其存在形态,以进一步厘清三者间的相互关系,为相关研究的深化提供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讨论文学研究理论的发展和变化,把文学批评理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外语教学实践,重点探讨了如何培养学习者文学能力,以便在英美文学的课堂中为学习者提供了表达自己的机会,从而提高学习者的人文修养、文学鉴赏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4.
翟莉 《教学研究》2006,(3):226-228
通过讨论文学研究理论的发展和变化,把文学批评理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外语教学实践,重点探讨了如何培养学习者文学能力,以便在英美文学的课堂中为学习者提供了表达自己的机会,从而提高学习者的人文修养、文学鉴赏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5.
翻译文学与文学翻译两者之间存在着某些共性,也存在着某些差异。该文从翻译过程、翻译初衷、翻译目的、翻译研究的作用以及发展、对于译者和译作的要求以及两者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等方面存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比较分析,对两个相近概念作了更明确的界定。  相似文献   

6.
短信文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信文学研究相对于短信文学的发展是滞后的,也不够深入和系统。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为:一是对于短信文学身份的确认问题。一些作家和批评家主要是感悟即兴式的,缺乏从学理的角度进行卓有说服力的分析和认定。二是对于短信文学的特征的分析。虽然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于短信文学的特点作出了归纳,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短信文学的特点,但都显得偏于一隅,不够全面,有的甚至是不够准确,或是未抓住短信文学的本质特征。三是对于短信文学的分类。各家在对短信文学分类的时候,主要是标准不统一,类别过于粗略,从文体方面关注不够。四是对于短信文学的修辞学分析。除少量文献涉及的修辞方法较为丰富以外,其它均未能充分反映短信文学修辞运用的全貌,对于修辞表现的新动向也关注不够。另外,存在许多空白或涉足不深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7.
文学制度作为文学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机制和文学场域,一方面为文学提供了生产空间和生产场所,另一方面,文学制度又在不断地限制文学生产的自由与个性.这就是文学制度的悖论.在这种悖论的基础上,文学要想取得较大发展,就必须在借助制度的同时不断地超越制度.  相似文献   

8.
文学桂军在全国文坛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高校文学研究对其的理论支撑,高校文学研究以其学科化、学术化、学理化的学院派视角和特点为文学桂军崛起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培育基地,有效地重组理论资源和教育资源,直接和间接地推动了广西文学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台港文学的研究,开始有从政治出发的倾向,表面在台湾文学研究中是重乡土派文学轻现代派文学,重怀乡爱国主题的作品忽略其他题材作品;香港文学研究中配合“九七”回归过于直接和简单化,对“南来作家”的作用强调过头。后来的研究跳出了为政治服务的框框,逐步回到文学本身的轨道上来,使这些研究论著具有自己的科学形态和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10.
在文学翻译、文学理论和文学中,语言都是一个关键因素。传统的语言观对我国的文学研究造成了一定的桎梏,只能从语言形式方面来对文学进行研究,从而难以深入文学的根本。本文对文学研究中的语言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探讨了上世纪90年代之后文学研究中文学语言问题的突破,以及当前文学研究中仍然存在的语言问题。  相似文献   

11.
西方文艺复兴之后兴起的现代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以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诗学(亦即纯文学理论)的复兴,构成了现代文艺学创生和发展的不同阶段。从更为阔大一些的背景上看,文艺学作为一个现代学术研究学科的形成,又是建立在以知识的学科化和专门化为标志的现代学术体制和现代文学的发展基础之上的。与西方现代文艺学一样,中国现代文艺学也是现代知识分化和体制规约的产物,但其流变轨迹却又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2.
近 2 0年来“说文学”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和丰硕成果 ,既具有鲜明的特点 ,又存在许多不足。今后“说文学”研究必须加强系统性和专题性研究 ,与古文字学相结合 ,重视理论性和实用 ,建立计算机辅助研究系统 ,从而让“说文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令人瞩目的国际化学科  相似文献   

13.
小资是当代中国社会一种具有特定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阶层,小资文学也是当前社会中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小资群体的存在促进了小资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小资文学也在精神层面建构和解释小资的生活方式。小资文学具有特定的文本特征及其繁荣的特定文化情境。  相似文献   

14.
胡经之为克服以往文艺研究政治化和美学研究哲学化倾向的弊端,率先倡导建立文艺美学学科,并对这一学科的定位及存在的合理性进行了准确而充分的论证;他的文艺美学理论视角新颖、构架独特、范畴整合合理。他的研究方法独具特色,具体表现为:适应时代要求与保持学术规范的统一;融会中西传统与追求自我创新的统一;重视理论研究与密切联系实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摄影文学是由现代科技催生的新型艺术样式,其魅力在于审美复合上的多重性,从语言、文本到文化建构,从审美样态到审美运作,从审美消费到审美创造,共同构筑着摄影文学审美的大厦,共同构织出摄影文学审美多重复合的特质。  相似文献   

16.
文本解读活动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形式,师生对文本言语和意蕴能否作出深度的体验及挖掘,可以说是文学教学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中学语文课上的文学阅读相对于一般人的文学欣赏而言有其特殊的规律和规定。该文针对当前文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文本解读方面的问题,指出教师只有在语文课程教学要求的规定下,立足人文立场,用全新的解读理念,多维的解读视角,开拓的解读视野,灵活的解读方法重新审视体味我们的语文教材,才能让我们的文学课堂同时体现出“文学”和“语文”的本色。  相似文献   

17.
由批评《我们夫妇之间》而引发的"萧也牧事件",成为当代文学思潮史上的一次较为重要的文学事件,但现有的学术研究对于它的定位不够全面。"萧也牧事件"构成了"十七年"文学规范建构中的重要一环,反映出主流意识形态对文学如何叙述现实的规训。这次事件的影响,在于明确文学对现实的叙述要按照"讲话"方向所设定的工农兵话语秩序进行。与此同时,《我们夫妇之间》受到批判之后,"十七年"的城市文学创作日益纯洁化、叙事简约化,对于都市生活的体验要么回避,要么予以负面批判,城市文学的意识形态化色彩也日益浓厚。  相似文献   

18.
比较文学在中国蓬勃发展的近三十年,四川少数民族文学教学与研究者积极关注、参与了比较文学相关理论问题的讨论、研究。正是在文学性、跨越性、自成体系性等方面民族文学与比较文学有了必然的联姻。而且在这样的学理认识基础上,四川民族文学与比较文学学界一些专家学者作出过深入地探讨和卓有成效的研究。《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和《灵与灵的对话》,就是众多研究成果中的代表。民族文学比较研究的理论探讨和研究实践,必定会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不容忽视的贡献,或许民族文学比较研究将成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9.
近20年来,随着中国网络文学的平台增多、赛事频仍、运作多元等,中国网络文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与传统文学相比,其在文本形式上的裂变和内容上的包容度、先锋性、批判性等特质,呈现出其鲜明的现代性特色,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