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术界对《诗经·伐木》四个句末"我"字,迄今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向熹先生的《诗经词典》甚至没有这四个"我"的注解.高亨先生的《诗经今注》认为"我"当为"哉",形似而误,其说因为缺乏论证没有得到学术界的公认.该文作者认为高说可从,为其说作了补正.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的《风筝》是《野草》中较为独特的一篇。偏重叙事的《风筝》之所以没有结集到《朝花夕拾》中,是因为它记录了鲁迅先生所经历的从灵魂的自剖、自虐到自救失败的一次痛苦的轮回。  相似文献   

3.
读《背影》,学作者,我们的人品会好起来,作文会好起来。 1 写作是苦差使么?看朱自清先生写《背影》,何苦之有?写作原是出于需要。心里有一肚子话,总要找个知心朋友倾诉,憋在肚里是难受的。执笔作文,也是对人倾诉,不过改用书面形式罢了。朱自清先生写《背影》,一点也不勉强,连苦差使的影子都没有,他有情要抒,  相似文献   

4.
恩恩怨怨,是人类永恒的基本情愫。在西方,从古希腊神话,悲剧到莎士比亚剧作、大仲马《基督山伯爵》、狄更斯《远大前程》、巴尔扎克《家族复仇》等,都贯穿着动人心弦的复仇主题,中国文学中也离不开复仇正义之光的烛照。马幼垣先生认为,“研究中国俗文学中的侠义人物,从故事的情节和主题上着手,  相似文献   

5.
关于诗意语文⊙诗心,不安分的心;诗,拿来安心的地方。⊙不读《词话》,不得话词;不读《诗论》,不得论诗。(注:《词话》指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诗论》为朱光潜先生的扛鼎之作。)  相似文献   

6.
五月 《快乐阅读》2013,(23):10-11
旅行和阅读,是我人生的两大信仰。进入缅甸的第十三天,我读完了朱小棣先生的《闲读近乎勇》。这本书跟着我,从纽约城的地铁开始,先漂到北京,再从北京到曼谷、曼谷到曼德勒……一路行来,我有闲即读。阅读状态,正是作者所欣赏的"闲读"之"闲"。《闲读近乎勇》虽则只收录50多篇读书笔记,但书中所涉书册却何止数百。虽然涉  相似文献   

7.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集子里所写十篇“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文章中的第二篇。这是一篇专门回忆和纪念作者童年时的家中保姆——阿长的文章。在初一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狗·猫·鼠》《二十四孝图》《五猖会》(都收在《朝花夕拾》中 )等篇目里也多次提到了她。可见阿长给鲁迅的童年生活留下了多少难以磨灭的回忆 !《阿长与〈山海经〉》中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童年鲁迅与阿长相处的情景 :对“我”拔草翻石头的告发 ;夏夜挤“我”睡席的“大”相 ;元旦早起为“我”塞福橘 ;平日里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告…  相似文献   

8.
谈到时间,不禁想起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在他的笔端,缥缈无形的时间仿佛有了模样,它行色匆匆,无法挽留,“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中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日子确乎是一去不再复返的,“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此时读来,仍觉得《匆匆》拥有出色的文字和极细腻的感受。但是,时间的逝去纵然无声无息,却并非了无痕迹。青丝变成白发,沧海化作桑田,这都是时间的踪迹,时间将它匆匆的脚印留在自然之间。《时间的脚印》是一篇平实、晓畅的科普文章…  相似文献   

9.
时间:2008年12月31日晚9时地点:某电视台《祖孙三代》节目录制现场主持人:日新月异日新月异:在这辞旧迎新的夜晚,我们很荣幸邀请到李建国先生一家来参加我们的"默契大  相似文献   

10.
对于《诗经·郑风·女曰鸡鸣》一诗的诗体,程俊英先生界定为联句诗之祖。从诗歌的内容来说,此诗由男女对话组成,其形式乃对话体,已无可争议。但并不能因为它的对话性质就认为它是联句诗。对于联句诗,古人大都认为其源头是《柏梁诗》,现代有学者认为最早的联句诗是《庚歌》,除程俊英先生外,从未有人将《女曰鸡鸣》和联句诗联系在一起。从联句诗的特点看,《女曰鸡鸣》完全不符合联句诗的特点。所以,不能简单地根据诗歌的对话形式,将此诗定义为联句诗之祖。  相似文献   

11.
正朱季海是章太炎先生的关门弟子、章王学派的嫡系传人。解放后他不肯到高校任教,说是不习惯受各种管辖。朱季海曾寄一短文给《中国语文》杂志,久不见音信,问及责任编辑,答:"这不像论文。"他很生气,责问道:"我的文章说得有无道理?"后经主编吕叔湘先生过问,文章在《中国语文》刊出。学术研究的文章须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见解独到,不在有无"论文"的架势,更不在长短。国学大师王侃,学问博大精深。他自谓五十岁内不  相似文献   

12.
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忘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没有去研究鲁迅先生的幽默笔调,我只是沉浸到了百草园的快乐里,想起自己也曾有过这样的美好时光。  相似文献   

13.
冯雪峰同志是鲁迅先生十分信任的学生和战友。自从一九二八年十二月,经过柔石的介绍,他就在鲁迅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翻译和编辑出版《科学的艺术论丛书》(又称《马克思主义文艺论丛》)。在风雨如磐的黑暗年代里,他们冒着杀头的危险,怀着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在翻译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战斗中,在发展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中,开始结成挚友。从一九二八年十二月至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以后又从一九三六年四月至十月鲁迅先生逝世,这五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在上海往来频繁,互相切磋,亲密无间。许广平同志曾对他们的  相似文献   

14.
孔子曾经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这里的“文”,指的就是文采。喻旭初先生的“没有太阳,月亮也行;没有月亮,星星也行;没有星星,萤火虫的屁股也行”,更是生动形象而又幽默诙谐地道出了文采之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一篇文章,如果字字珠玑(太阳),当然最好不过,但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是可望而不可  相似文献   

15.
小齐最近都在忙什么?从《飞鹰》到《花好月圆》,接着又是《大事件》,任贤齐前期所有的行程几乎都被电影包了圆儿。为什么小齐在歌坛许久没有声音了?Easy发出"寻任·齐事",独家专访任贤齐。从3月份的双CD新歌 精选《情义》到5月份的巡回演唱会--5月30日最后一站上海虹口体育场!小齐向你完全公开他的"2004歌坛大反击"!!  相似文献   

16.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不仅是英国的杰出诗人,而且也是世界的杰出诗人。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斗士。他的名字,早为我国人民所知。鲁迅先生在《摩罗诗力说》中已作过介绍,苏曼殊先生、胡适之先生很早已将他的一些诗作翻译介绍到我国。这些,大抵都是在辛亥革命前后。正如鲁迅先生1925年在《杂记》中所说: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2009,(3):64-64
《语文学习》2008年第11期发表了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的《如何读与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文章最后指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构成了鲁迅先生童年生命成长的两个空间。鲁迅先生虽没有完全否定学校教育,但显然对“百草园”这个“大自然空间和民间文化空间”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8.
何郁 《语文学习》2020,(1):32-35
郭沫若先生的《女神》不是一本简单的诗集。从地位和影响力来看,它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尽管此前有胡适先生的《尝试集》,但那是从旧诗到新诗的一个过渡,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创作。第一,胡适的新诗没有对后来新诗的创作起到发酵的作用;第二,胡适的新诗也没有形成独立的美学原则;第三,胡适的新诗没有在“五四”时代形成最强音。  相似文献   

1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和《故乡》这三篇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鲁迅先生的作品,虽然文体不同,写作时代背景及作者心情各异,但是都有以儿童的生活、情感、视角来再现作者自己的心路历程这一特点。本文把这三篇作品放在一起观照,希望更多地发掘一些鲁迅作品的内在意蕴,体悟艺术大师的情感世界,认知典范的艺术作品的艺术魅力,也为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理解作者作品,用心体验最伟大的艺术家的感情世界,提供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20.
要开学了,小鬼子皓皓检查着自己的学习风品:文具盒,OK!署假作业、0K!书包,oK!校服,OK!红领巾,oK!还有什么呢……啊,对了!还要去一趟那里才行啊!“兰若先生。‘美冠纯美’系列的新书到了吗?”皓皓一把推开奇遇书店的门,撞得门铃叮咚叮咚响。“到啦!‘美冠纯美’系列新出炉的三本,季羡林的《怀念母亲》、萧红的《呼兰河传》’汪曹祺的《端午的鸭蛋》,都在这儿哦!”兰若先生从书架上取下三本美美的新书递给皓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