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儒家理想人格设计与当代德育庞学光如果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理想人格设计的嬗变进行一番较为深入地考察,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儒家的理想人格设计,是中国传统文化理想人格设计的主流,它不仅贯之始终,而且日见昌达。由此足可见其生命力之旺盛。在儒学日益受到世人青...  相似文献   

2.
道德本体论,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关于道德本质认识的主流。它是中国传统思想之主干——儒家思想与其它思想流派(主要是佛、道两家)相结合的产物,是儒家思想的完备形态,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思想发展之最后定型。它深深地影响着传统国人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理想人格,积淀为中华民族特殊的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3.
道德本体论,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关于道德本质认识的主流。它是中国传统思想之主干——儒家思想与其它思想流派(主要是佛、道两家)相结合的产物,是儒家思想的完备形态,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思想发展之最后定型。它深深地影响着传统国人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理想人格,积淀为中华民族特殊的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4.
《论语》涉及家庭、伦理、文化、政治等等社会经济生活诸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之深、作用之巨无与伦比。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德政”和“理想人格的建构”两方面。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学提出了一种缜密而系统的反映其人性观点的理想人格模式,几千年来一直作为中国人的楷模被尊崇与效法,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且备受争议。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重新解析这一对国人性格影响至深的理想人格模式,分析其形成的深层原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重构现代化的理想人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教育思想的现代诠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西方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对中国教育界、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蕴含了现代教育思想的精髓: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造就具有“自由之意志、独立之人格”的民主社会的建设者,崇尚有尊严的多样性、有理想的包容性和健康心态的批判性。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西方现代文明对于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的追求,在蔡元培那里得到了完美的统一。或者说,蔡元培给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注入了新的、富于时代特征的内涵,这对于古老的中华文明向现代形态的转化,有着积极的意义和贡献…  相似文献   

7.
能体现一种文化的人格理想的行为模式,就是理想人格.在中西方的人格理论中,尽管各自文化传统所赋予的理想人格之内容各有不同,但认为理想人格是文化传统中能够经受时间检验的道德至境和行为典范,是一种人生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共同追求,则别无二致.西方的理想人格理论,是在医治和研究人的精神疾病的临床经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标示着人格成(?)与完善的未来走向,看到了理想人格的实现与社会文化条件具有越来越密切的联系,但其理(?)逻辑又直接否定了理想人格实现的现实可能性.中国的传统思想理论,却没有陷入理想人格(?)(?)(?)路上的逻辑窘境.  相似文献   

8.
儒家君子人格是儒家先贤给后世设计的理想人格,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是中华民族在生命格调和行为规范上的共同默契。共产党员作为工人阶级的先进知识分子,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中,对君子人格早已耳濡目染,其影响早已深入骨髓,新时期要修炼共产党员"心学",不能忽视君子人格对我们的多重启示。  相似文献   

9.
进入日益巩固而成熟的大一统政治后,隐逸文化系统之还能继续存在,社会政治系统对其之所以还能够容忍,跟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影响深远的王道、霸道政治观念有莫大关系.可以说,社会政治系统(政统)与隐逸文化系统二者,正是在"王道"政治理想上,找到了相契合之一点,而能相反相成,尽管他们各自在对王道政治理想的追求上,动机和目的是完全迥异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红楼梦》最具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之一,人们公认薛宝钗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密切,主流文化确实为她增添了丰厚意蕴和迷人风采。就薛宝钗个性而言,道义感和责任意识、宽仁忠恕、自信自强、乐观通达等人格内涵准确传达中国文化推崇的理想人格——君子人格——的种种要义,可以说薛宝钗形象正是君子人格难得的标本,中国传统文化对理想人格的设计和思考可以成为透视这一艺术典型的有效视角。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理想人格设计的回溯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理想人格设计的回溯与思考陈勇,胡正强,黎军理想人格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既在古代产生过具有广泛、深入与持久影响的社会文化效应,又对今天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进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甚大,因而始终是先哲和今人强烈关注的问题.‘新故相资...  相似文献   

12.
廖仲恺先生和何香凝女士的诗词表现出一种文化品格,那就是处逆境而不改其浩然之正气,处乱世而有拳拳报国之赤诚。这种品格与儒家的修己安人、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一脉相承,是对传统儒学人格的当代演绎,它源自家庭的影响与文化的陶冶。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在<伪君子篇>中将"伪君子"与"真人"对举,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中又借用"真"和"真人"这一语词,表述生活教育之理想和理想人格,这里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的"真人"人格和儒家的"君子"人格.因此,从道儒二家理想人格入手,是研究陶行知生活教育"真人"观的文化支点和逻辑起点.笔者认为陶行知先行后知,知行合一的哲学观,民主共和国家的政治社会理想.自主、自立、自动的"人中人"思想,都在不同的维度限定了生活教育"真人"人格的本质特征.生活教育之"真人"不是一只筐,不是什么"好人"都可以往里装,它虽有对传统的承继,更有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心理思想不把理想人格当作某种独立于人的客观存在,而总是将其置于感应关系中。感应关系注重相互影响:对理想人格采取感叹、比兴、以具体言行呈现形象的叙事方式能加强其感染力;而以崇敬之情、凝聚的精神去了解理想人格也容易与之发生感通。对理想人格的内在理解须经过人格转化的过程,以自身的体验印证理想人格的言行。诠释、感应、人格转化同时完成。  相似文献   

15.
"内圣外王"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文化具有强烈的以人为本位的人文精神,其核心是关于理想人格的设计与塑造,即所谓“内圣外王”之道。这一核心在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特征,不仅对传统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文化源流之一,而且对我们今天重塑新的理想人格以及培育和弘扬当代中华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的教育史上,理想人格作为中国传统教育的根本所在和思想核心之一,在历史的各个阶段都备受推崇。理想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除受传统历史文化价值的影响外,更与当前的社会现实环境密不可分,研究中国历史上理想人格的发展,对于构建当前我国理想人格,引导国人良好的精神追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变的深刻变化中,旧的体制还没有完全破除,新的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磨擦,各种文化思潮相互碰撞。这就决定了现代中国人的理想人格模式也处于一种转变、整合状态之中,而现代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继续,建构现代中国人的理想人格不可能割断与传统的联系。那么,追溯在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儒家理想人格之源——孔子理想人格,并对它进行现代的诠释就成为了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18.
艺术教育说到底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涉及中国传统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艺术史及艺术理论等,它对大学生的艺术教育具有广泛性和渗透性。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研究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有重大影响,表现在: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追求高尚理想、完善人格的影响,传统文化对大学生重视生命美与自然美的影响,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追求"意境"审美的影响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人格是一个内涵复杂、外延不定的概念。这是由于人格的形成与类型跟社会环境、文化传统有着极其广泛而直接联系之故。西方人格心理学的发展演进,愈来愈清楚地揭示了人格特征和心理机制与社会文化的愈来愈多的联系。研究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人格特征及其成因,尤须探索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对人格的巨大影响作用。 一 人格多棱镜 对“人格”一词的诠释,自公元前一世纪被古罗马的演员采用以来,政治家、哲  相似文献   

20.
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设计,是中国传统哲学长期探索的重要的人生课题之一。而儒家对人生哲学的探索,对中华民族的性格、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孟子理想人格的要素、理想人格典范和理想人格修养三个方面探讨了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人生价值取向和理想人格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