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课题的提出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人只有一次,人人都要珍惜生命,人人都要爱护生命。可是总有一些学生由于心理障碍,缺乏应有的生命适应能力、对挫折的耐受能力、心理满意感和生命情感体验,而最终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为此,我国青少年的心理素质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很多教育界的人士都提出了同一个问题,即针对青少年进行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使其用正确的态度看待人生,从而珍惜生命,并由此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性。我国当前小学教育的对象,已进入“独生子女时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独生子女教育已成当今教育的一个突出问…  相似文献   

2.
新陈代谢、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既然人人都要老,就要更加珍惜生命,善待人生;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为自己的生命倒计时。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媒体对中小学生的各种伤害事件格外关注,一桩桩血淋淋的报道,读罢令人震惊,不禁令人深思:如何构建生命教育工程,提升学校德育品位?无疑,这应成为当今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生命是宝贵的,人人都要珍惜和爱护生命。本文深入学校调查,针对目前学校的生命教育现状,寻求改善学校生命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一旦失去永远不会再来。在如今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带动下,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着前所未有的质的飞跃,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广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一些学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心理脆弱,无法正确面对得与失,轻视生命、残害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校园伤害、意外伤害事故等威胁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日益增多。如何系统科学地开展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帮助学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关于青少年的暴力事件屡屡见诸报端,关于自杀的新闻越来越多。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尊重与伤害他人(物)生命的暴力。二是青少年的自我伤害或自杀。不难看出,暴力事件的两个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对自己生命的轻视必然相伴随着对他人(物)生命的轻视;对自己的身体缺乏尊重和珍惜,必然漠视他人(物)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各地在校中学生非正常死亡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与目前在校中学生生命意识淡薄不无关系。生命教育关系到学校的安全,关系到学校德育的成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社会和谐和稳定。中学德育应探究生命教育课题,引导中学生健康成长。本文微探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学校德育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措施,以期减少和预防中学生伤害生命事件的发生,以期校园和谐、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听力障碍中学生生命意义感状况以及探讨核心自我评价、社会支持与生命意义感之间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和生命意义感量表对412名听力障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有59.7%听力障碍中学生明显缺乏生命意义感;(2)在逃避维度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生命热诚、生活目标、逃避三个维度以及生命意义感总分上,城镇聋生显著高于农村;(3)核心自我评价在家庭支持与生命意义感,其他支持与生命意义感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朋友支持与生命意义感间起调节作用.结论:听力障碍中学生生命意义感状况不容乐观,应从环境-人格交互作用的视角来开展生命意义教育.  相似文献   

8.
苗春华 《考试周刊》2010,(17):59-59
中学生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容易接受新事物,缺乏较强的辩识能力;性格冲动.思想叛逆,爱走极端;看似坚强无畏,实则比较脆弱.容易受到伤害,因而教师在“传道、受业、解惑”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中有其它学科无可比拟的特殊作用和意义.语文教师应该充利用它得天独厚的条件,进行心理健康的渗透教育。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9.
据心理学家分析,导致一些中学生不珍惜生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1.重大生活事件的影响(如考试失败、朋友争吵等)。一些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不强,一旦遭遇挫折,就会因承受不了压力而认为自己的生命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或是受到挫折后,因得不到父母和老师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极端心理危机会给宝贵的生命带来风险,给个体、家庭和社会带来伤害,极端心理危机的形成具有复杂的心理过程,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缺乏生命教育,漠视生命的价值,对生命的一维性、不可逆性的特点认识不足是其中很重要的认知上的原因,因此,进行生命教育,认识生命存在、体悟生命价值、追求生命意义是进行极端危机心理干预的关键所在,在极端心理危机干预中具有极端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学历史教学中关爱生命教育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0月18日深夜,成都某补习班一女生因过量饮酒而醉死街头;某地几名学生因为学习上的困难而集体自杀。中学生离家出走、施暴或者吸毒等不珍惜生命、游戏人生的事不断见于报端,这说明有些中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克制意识,不珍爱生命;也深层次说明中小学教学中关爱生命教育的缺失。时代呼唤关爱生命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校园暴力事件在最近几年频频发生,中学生轻生事件也屡屡被报道,这些状况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学生对生命的轻视。作为高中的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除了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重视生命教育,尤其是生物教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让学生珍惜生命,善待生命,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黄耀武 《辽宁教育》2013,(7X):32-32
<正>生命健康权,是指公民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身体组织、器官的完整和生理机能以及心理状态的健康所享有的权利。加强生命健康权的宣传教育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是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一、学校要提高关注学生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意识学生作为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由于年幼,他们能力欠缺、经验不足,生命健康权容易受到伤害。生命一旦丧失,任何权利都将失去意义。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是我国法律规定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民法通则和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特别时期,这阶段的中学生常常表现出比较盲目的自我意识,以及对生命的漠然。近几年中学生自杀率高居不下,各项调查结果亦显示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令人堪忧。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大致分析了中学生自杀的原因、特点,简单阐述如何开展生命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生命教育:班主任的一个重要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教育是一种引导个体了解、体会和实践“爱惜自己,尊重他人”的价值性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了解人生的价值、目的和意义,进而喜爱生命与人生,珍惜生命与人生,并能够尊重自己、他人、环境及自然,促进自我能力的充分发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有意义的人。所以实施生命教育不仅可以教育学生尊重生命、肯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以更好地实现自我、奉献社会;而且可以避免他们不爱惜生命、自我伤害等行为的发生。随着当今社会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在绝大部分学生积极进取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清醒地看到,由于一些消极因…  相似文献   

16.
<正>一、需求印证:我们为什么选择"伙伴德育"1.独生子女的心理缺陷决定了德育活动呼唤伙伴德育苏州大学教授陈国安曾经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教育说到底其实就是败在计划生育政策上,因为我们所学习和运用的任何一种教育理论其实都不是建立在独生子女身上。独生子女在生命成长阶段,由于身边缺乏应有的玩伴和相仿生命的协调发展,其交往的意识和能力、替他人考虑的习惯早已消失殆尽。加上中国式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已经将儿童的发展潜能完全压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处于幼稚与成熟并存的敏感时期,各种心理冲突会导致中学生产生许多心理矛盾。在这人生的转折期,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第一场所,家庭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关于生命的认知有着巨大的影响。消极的教养方式和积极的教养方式对于中学生生命意义感具有不同的影响,就此提出提高中学生生命意义感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各种危机频频而至,对人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压力,在国内外都出现更多的自伤或伤害他人的恶性事件,这些事件都体现出人们对生命的藐视。国际上一些专家指出:人类若要避免经济上和生态上的灾祸,就必须从生命教育做起。生命教育是国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作文中的语言表达还存在单调枯燥、人云亦云、缺乏思考、表意含混、词不达意、积累欠缺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针对作文教学实际及学生语言表达存在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作文语言应有生命,表达才能更清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对西南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中学生生命教育问题的问卷调研入手,尝试探析重大疫情下中学生生命教育现状,了解生命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旨在为疫情期及以后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开展提供研究参考和数据支撑。调研结果表明,重大疫情下中学生生命教育的整体实施情况较好,但中学生对疾病防护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对生命的认识还不深入;死亡教育相对缺乏;部分中学生生命价值观有所偏差;多数学校生命教育体系尚未形成。由此提出相应建议:化危机为契机,加大疫情防护健康教育,推进生命安全教育;化灾难为素材,深度开展生命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发挥学校生命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构建生命教育体系,丰富生命教育形式;夯实生命教育根基,建立“三位一体”的中学生生命教育网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