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道德成本,即自觉地让道德以及道德成本远离自己的生存利害行为,它虽然是个体行为,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泛滥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行为现象。推动并激励去道德成本行为社会化的重要力量主要是社会行动教育的鼓动;经济中心论的惟经济增长模式及其由此所生成的实利主义价值导向的引导;以实利主义为价值导向的社会规则系统的激励。  相似文献   

2.
道德怎能成本化——与唐代兴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先生把人与人关系简化成人与人之间的生存关系,这在表面上虽深化了道德存在的根基,但无形中却缩小了道德存在的范围。其"道德成本"思想无法实现其拯救中国当代道德危机的目标。拯救当代中国道德危机必须从培育合理的道德信仰开始。  相似文献   

3.
试论道德成本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其生存行为都涉及到以最小付出实现最大收益的经济学问题,因而,行为追求道德作为或放逐道德作为,都需要支付道德成本。行为支付道德成本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是边际效应原理,即行为持续追求道德作为,其所支付的道德边际成本和所实现的道德边际收益,分别遵循递减规律和递增规律;反之,行为持续放逐道德作为,其所支付的道德边际成本和所实现的道德边际收益,分别遵循递增规律和递减规律。  相似文献   

4.
道德成本初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良好社会秩序的建立,必须诉诸个体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始终存在相应的成本付出,这是道德行为的本质规定。基于这一本质规定,道德缺位的行为并不能免除其道德成本,相反,还须付出额外的巨大道德成本。因此,在主体间性的实际生活中,不论个人还是社会组织或者政府,其行为实现最低道德成本的唯一途径,就是自觉追求道德作为。道德作为的自觉,不仅要求个体具备理性能力,更需要社会予以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5.
“道德成本”原理为当前伦理学界所热议,它在当下的伦理学领域出现有着各方面的背景和原因。“道德成本”原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关于道德本质的当代体现,是对传统的道德理论和道德建设的实践反思,是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因此,“道德成本”原理对于丰富和发展伦理学理论,对于当前的社会道德建设等都有着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生态进程中,惟经济增长模式是形成高风险社会的重要力量,它层层累积起了掠夺自然而欠下的庞大道德成本债务。以自然景气指数为分析工具,探讨环境破坏的道德成本债务生成,检讨贫困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应该成为引导社会追求理性自觉、化解生态风险、探索健康发展之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我国素质教育工作一直在不断地深入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课程之一,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是我国素质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小学《道德与法治》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是我们重点研究的话题和对象.道德叙事法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而展开和应用,教师借助道德叙事法能够更好地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本文就道德叙事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良好的应用路径,以期更好地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促进学生健康学习成长.  相似文献   

8.
道德体验引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道德体验论意在阐明体验是一种图景思维活动,是道德教育的本体。道德体验作为一种含有价值判断的关系融通性体验,从三重生态的视界消融了道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二元"对立主体观"。道德体验论将教育者改称为"导引者",受教育者改称为"体验者",凸显道德教育的情境性、建构性、生成性和创造性,并从体验活动和体验课程的融合上展开实践探索。在道德体验中,体验者可达成生态体验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兼爱理想贯穿墨子学说.墨子提出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道德原则来正确处理群己人我关系,以提高社会整体道德修养,这于现代道德建设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而墨子在道德评价中所采取的志功合一的标准也是值得借鉴的.墨子兼爱不仅是一种理论理想,更注重践行,其"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的行为准则和"自苦为义"的精神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应该大力提倡的.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的眼睛下》(1911)不仅是一部政治小说,也是一部意义深远的道德小说。过去,评论界更多的是从政治的角度来研究这个"讲给西方人听的关于俄国的故事"。事实上,康拉德在小说中关注更多的是个人的道德弱点或个人心理。本文将从小说主人公拉祖莫夫"道德方向的迷失"和"道德意识的觉醒"两方面来详细阐释该小说的道德内涵,并揭示康拉德对人性与道德等诸多社会伦理问题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1.
道德信仰是主体基于自身对道德的认知而对道德理想及其价值依据的笃信与奉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既是知、情、意的统一,又是知与行的统一。这种统一性内蕴着实践性,主要体现在道德信仰的产生与展开两个方面。道德信仰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实践的产物,不能只是停留于主观领域的个人观念意识,而是客观地反映着社会历史现实,是道德主体与道德客体相互作用共同进步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2.
道德信仰在其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过程中具有双向互变的本性,这一本性的展开使道德信仰的律动成为可能。道德信仰的律动为道德信仰的进步和优化以及建立有效的社会调控防范机制提高了伦理资源。道德信仰律动的规律性表现为进步律、发展律、自觉律 3种律动模态。  相似文献   

13.
著名历史学家史景迁在其代表作《王氏之死》中提及了当时山东郯城县的女性道德缺失问题。而在相关史料中,这一问题被淹没在道德的"表象"之下,而事实上,当时郯城的灾难频发的环境造成的生存困难以及一些民众在男女相处中的过分的欲望,都导致了当时郯城女性道德的缺失。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从经济学角度探讨决定道德活动成本和收益的几个相关因素,着重分析个体的道德认知与行为相背离的原因是出于成本和收益的比较,提出要加强道德和法制建设,增大恶行成本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罗斯金的一部小说《金河王》作为结构上的切入点,从中提取"自然"与"道德"这两个罗斯金美学思想中的重要元素,指出无论是在对美与自然的体悟,还是美与道德的思辨之中,罗斯金的美学思想始终关注审美主体的感受,以及审美过程中审美客体对主体引发的道德思考,体现出了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美学论相结合的特点。罗斯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成为西方古典美学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理论家。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社会成员,他们的道德水平,不仅反映出高校德育的教育力度,更能体现出社会道德精神和人格形象,所以,高校德育应应于时代的前列,倡导时代的道德精神,让大学生把握住时代的要求而立身,立言,立世,培养并形成他们的做人风格,本文认为,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不能仅着眼于道德人格的某一要素的培养或养成上,应从道德准则意识,道德责任意识和道德目标意识三个方面着手,建构大学生健康而稳定的道  相似文献   

17.
普拉斯借助诗歌中的人格面具,以"女儿"、"妻子"、"母亲"等多重女性角色书写自我,揭示女性在当代社会里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情感关系。本文从关怀伦理学角度首先分析了普拉斯诗歌中过分彰显的独立自我,其次分析了其诗歌中母性道德情感的缺失,最后指出普拉斯诗歌中母性道德情感的缺失反映出西方以个人为中心时代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18.
道德判断是评价人们道德行为的前提。现今社会流行的灰色道德崇拜,即崇尚一种黑白色(即善恶)混合,抛弃善恶两极,走中间道路的中立道德价值观,混淆了人们对善恶的理解与判断。面对具体情境学生在道德判断中无所适从,以致产生一些典型的社会问题,如道德冷漠、善意谎言等。分析社会中崇尚灰色道德的现象,改善道德教育,提高学生分辨善恶的能力,是本研究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9.
道德建设问题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我国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从人与人的道德,人与"虚拟人"的道德、人与社会的道德和人与自然的道德四个维度来论述现代社会人面临的道德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汲取我国优良道德传统的精华入手,分析了我国社会目前存在的道德不彰的各种弊端,尤其是官德不良对社会所造成的种种负面影响。作者认为要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就必须努力学习和认真实践克明俊德、以尽为本、立身为正、明道善策、举贤任能和教而后刑的德治思想。真正促进学校落实治学之德、育人之德、用人之德和理财主德,以此带动社会公民道德的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