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正>一直以来,高中思想政治课都被认为是枯燥无味的。其实,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版式设计新颖、内容图文并茂,并且探究活动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如果教师能进行精心设计和深入挖掘,一定会让思想政治课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和光彩。如何通过挖掘教材的价值和资源,追求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真善美"?笔者在《政治生活》"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这一框的教学中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一、做好教学设计,创设真实的课堂情境在教学活动中,政治教师要围绕三维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正>依据2004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每一单元的最后增加了"综合探究"课。此后,尽管四本必修教材历经多次修订,但一直保留了16个单元的"综合探究"内容。在当前新一轮高中政治课标修订之际,很有必要研究教材"综合探究"与《课标》的匹配性问题,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与主动性。一、"综合探究"的《课标》解读在教材价值导向上,现行教材(2014版)的单元"综合探究",提供与单元主题相关的综合探究素材,  相似文献   

3.
自本期开始,中国德育杂志社会与人民教育出版共同开办“课程教材”栏目,本栏目针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之理念、结构、呈现方式问题进行研讨,交流,以推动教材建设,服务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对Padagogy轮模型进行了概述,然后阐述了基于Padagogy轮模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流程,最后以《文化生活(必修三)》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例,论述了基于Padagogy轮模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5.
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标志着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而展开的高考考试评价研究进入新的阶段。本文以2107年高考(天津卷)思想政治试卷为例,针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及评价方式进行思考与探索,力图依托数年来评价研究的成果即《思想政治学科考生水平表现标准》,从考生实际作答状况、教学实际和课程基本理念等方面出发,提出基于思想政治学科素养培育路径的思考以及与之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的实践结晶,是新时代的精神旗帜,是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领航。”如何将高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简称《读本》)与统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有机融合,是当前高中思政课教师应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以统编教材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第一框题“坚持新发展理念”为例,谈谈如何将高中《读本》内容融入课堂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考试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既是一门公共基础理论课、必修课,又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本文根据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对高校"两课"教学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改革提出新的"05课程方案"所产生的新的变化,针对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中存在的问题,以考试改革为研究重点,力图使考试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探索构建以期末考试为主,平时阶段考试为辅的考试模式,从而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正>【设计意图】《夜归鹿门歌》出自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选修课中的诗词鉴赏应区别于必修课中的诗词教学,不能再以单篇诗词为单位组织教学,教学要有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为了使选修课的教学更科学、更有效,应该依照"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对教材进行整合,对接高考,以疑带赏,以生为主,以题促练。这样既整合拓展了教材,尊重了诗歌教学的规律,也有  相似文献   

9.
高考的考试评价研究需要与时俱进,需要基于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科核心素养"已经融入课堂教学,进入考试评价,因此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研究势在必行。本文力图结合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义和近年研制的《思想政治学科考生水平表现标准》,以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科综合思想政治部分为例,展开相关评价与分析。文章基于学科核心素养阐释了《表现标准》,以形成更为客观的考生水平评价;挖掘并分析了试题中所蕴含的学科核心素养的要义;提出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师在使用统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教学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浅化、跑偏、碎片化、照本宣科等现象.究其原因,对教材的逻辑关系理解不透是重要因素.厘清统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思想逻辑、内容逻辑和实践逻辑,以思想逻辑引领教学,以内容逻辑深化教学,以实践逻辑实施教学,是实现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育人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促进我省高中学校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切实提高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我省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根据《广东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粤府[2019]42号)《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思想政治等4门选择性考试科目等级赋分方法的通知》(粤教考[2019]14号)进行设置。  相似文献   

12.
正【教材分析】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题的内容。本框题,共三目:以"传统文化的继承"为主线,分析什么是传统文化,怎样认识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双重作用;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著名科学家牛顿说过,如果我们看的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今天,我们享有的文化,是在世代传承  相似文献   

13.
正【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④《生活和哲学》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题的内容。在学习本框题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唯物论当中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铺垫作用。从地位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所以学好该框题能为后面唯物辩证法的学习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方俊,长沙市思想政治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全国百名优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国家新课程教材培训专家,国家级骨干教师,湖南省中学政治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长沙市中学政治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兼职教授,湖南省首批骨干教师曾担任湖南省学业水平考试政治命题组组长,湖南省省级课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理论与实践研究""青少年道德情感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主持人,长沙市一中政治教研组组长。近年来,在《中国教育报》《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教师》等国家级、省级报刊上公开发表论文80多篇,主持编著《直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新增了"综合探究课"。在理解单元综合探究课程的基础上,将单元综合探究专题分为热点理论探究型、主题活动体验型和价值观引导型三类,每个类型又分别提出具体的实施方式。以此为载体,力求实现高中政治课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深化新课程改革,有效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正>《坚持新发展理念》是统编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 《经济与社会》第三课第一框内容。本框题包含“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两部分内容。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新发展理念的指导,因此,本节课在整个单元中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本节课的内容要求是“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7.
<正>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一般分为单元、课、框、目四个层次,其中"目"是教材最基本的单位。现行教材的目题,具有"开放型"特点。虽然没有离开单元主旨的统领,但涵盖范围非常宽泛,主题指向亦较发散。所以,须针对目题,重视选"点"。选"点"时,从细微处着眼,以小见大,教育教学效果往往会更有感召力和实效  相似文献   

18.
"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难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思想政治教材的编写出现了重大变化,每个框题之中设置了数量不等的"探究活动",每个单元之后安排了一个"综合探究"。本文对框题"探究活动"教学进行辩证分析,并针对种种误区提出主题探究法,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题内容。当讲到"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这一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活动:教材43页设置了一个辨析题,我们不妨开展一场辩论活动。支持观点一(传统文化是财富)的同学请坐到教室的右面,支持观点二(传统文化是包袱)的请坐到教室左  相似文献   

20.
<正>高考是具有选拔功能的一次较高水平的考试,如何科学备考,成为众多高中教师持续关注和探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根据笔者多年的高考政治教学经验,备考复习要乐于"钻进去",善于"跳出来"。一、什么是"钻进去"与"跳出来""钻进去"是教师指导学生钻入教材和《考试说明》,夯实基础,提升能力的备考教学活动。教材是学科应考的理论知识依据;《考试说明》则明确了学科高考的能力要求,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备考复习中只有入乎其内,才能让学生明白高考"考什么",做到心中有数。"跳出来"是临考时教师指导学生从教材和《考试说明》中走出来,树立和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