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易琴 《教育学报》2012,8(1):122-1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前17年间,教育史研究班在全国范围内共举办了三届:1955年,苏联专家杰普莉茨卡娅在华东师范大学开办的首届教育史研究班,1956年,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孟宪承指导的中国教育史研究班,1961年,北京师范大学创办的中国教育史研究班.这三届教育史研究班作为研究生教育探索历程中的生动案例,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研究生教育探索历史的一个缩影.考察和分析早期教育史研究班的创办过程及其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不仅展现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从学习苏联到逐渐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生教育历史变迁过程,而且呈现出该时期研究生教育从学习模仿到初步专业规范化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2.
回顾了新中国研究生教育政策发布的情况,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研究生招生和培养的特点,即在苏联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充分挖掘现有的资源,多重渠道招收研究生;研究生教育呈现培养目标明确化、培养方式苏联化、培养过程严格化和培养结果高质化等特点。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研究生教育的历史意义: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人才培养的薪火相传以及新式教育制度的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大学于1952年8月23日成立了马列主义研究班。研究班的性质是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短期培训班,任务是为高等学校培养政治理论师资。在'教学与实践相联系,苏联经验与中国情况相结合'的总方针下,研究班系统学习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从1952年创办,到1958年撤销,历时6年多时间,培养出一大批政治理论人才。研究班培养的新...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在我国直至20世纪初期才出现。自1917年北京大学创办研究所开启国人自办研究生教育的历史,至今已逾百年。经过百年探索,我国从不具备培养高层次知识人才的能力到逐步成长为世界上的研究生教育大国,从学习借鉴与尝试探索到逐步走出了一条既适合国情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开展研究生教育可追溯到延安时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实践。中国共产党在延安13年,先后创办30余所高校并逐步建立起研究室、研究班、研究会等学术科研机构,招收学员开展科学研究,为党培养高层次革命干部和专门技术人才,为新中国成立后开展研究生教育事业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通过追寻中国共产党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发端,回顾中国共产党为研究生教育做出的一系列举措,梳理研究生教育制度建立过程,可以更加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研究生教育初心使命和红色育人理念,为新时代赓续红色教育基因,落实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加快实现研究生教育强国目标提供指南。  相似文献   

6.
中国研究生教育已有93年的历史,其教育模式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模仿、学习、借鉴外国研究生教育模式与适应本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过程。旧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模式在学习外国研究生教育模式过程中融合了他国多种模式的特点,带有多国模式的痕迹。新中国成立后的研究生教育模式,从早期的苏联模式到当前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协作式”研究生教育模式,既是时代的产物、现实的要求,也是学习借鉴外国模式的结果,在当前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及其与市场经济接轨的过程中,必然要求培养目标的多样化、以及培养模式的变革和重构。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它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中国人民大学的成立突破了社会阶层和职业构成的藩篱,使广大贫苦下层群众能够走入最高学府接受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创办初期的学校定位、建校过程、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生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思路和举措。它的创办与成立,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老解放区高等学校的正规化和新解放区高等学校的改造方面都起到了关键的示范作用,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历史教育的百年进程中,民国学校历史教育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作为中国近代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学校历史教育是对清末新式学堂历史教育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学校历史教育的数次改革,都可以从民国学校历史教育中找到踪迹和例证。然而,对民国学校历史教育史的研究在整个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还处于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9.
《学科教育》2009,(5):F0003-F0003
2009年10月5日,中国著名教育史学家、《教育学报》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王炳照教授因病逝世,享年75岁。 王炳照教授1934年生于河北省景县,1955年考入北京俄语学院,1957年转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1961年本科毕业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第一届教育史研究班,开始涉足中国教育史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作为中学的必修课程始于清朝末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7年,虽有对教科书编写的自主探索,但基本没能摆脱效仿苏联的命运;文革10年,生物教科书基本被完全否定;改革开放后的30年,生物教科书开始走向繁荣和兴盛。整体上看,新中国成立的60年,中学生物学课程与教科书经历了从全盘照搬国外,到自主探索,从全盘否定到全面左倾,到拨乱反正最后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学习苏联,特殊教育也在此背景下开始了对苏联体制的模仿与借鉴,这对新中国初期特殊教育制度的建立以及理论体系的构建,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发展的成就面前,我们更应该看到,当时中国对苏联特殊教育的学习依然很不够,对国际特殊教育发展关注更不足,失去了宝贵的发展机遇.汲取历史经验,今天的中国...  相似文献   

12.
开幕式 2009年10月17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办,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承办,澳门大学教育学院、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协办的第三届两岸四地教育史研究论坛“视野下移中的教育史研究”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大学创办少年班,至今整整11年了。这是教育科学实验、艰苦探索、教育思想发展的11年。用李政道教授的话说:“这在中国的教育史上是少见的,在世界的教育史上也是少见的。”看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最根本的是看它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符合国家的要求。仅从已毕业的少年班前七届232名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在国内外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有179人;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至1956年)是我国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开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备尝艰辛地探索学校教材发展之路,先后经历了除旧布新的改革、选编遗留教材、自主编写教材;而后又积极学习苏联经验,开发新教材。在此期间所积累的学校教材编写经验,对于新中国的学校教材建设富有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质大学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基地, 其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缩影。通过对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教育史的研究, 提出了中国地学研究生教育的分期意义及原则, 即社会的政治制度, 社会经济与生产力水平, 高等教育的制度与状况, 研究生教育本身的特点和学科水平与发展趋势。同时, 将中国地学研究生教育分为四个时期, 即地学研究生向西方学习时期, 新中国地学研究生教育向前苏联学习的探索时期, 1966~1977年研究生教育中断期及 1978 以来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教育的恢复与发展时期, 并阐述了各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承办,澳门大学教育学院、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协办的“第三届两岸四地教育史研究论坛”于2009年10月17日上午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视野下移中的教育史研究”,来自两岸四地30余所高校的110余位专家教授以及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两岸四地教育史研究论坛--"视野下移中的教育史研究"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办,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承办.协办单位有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澳门大学教育学院、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等.  相似文献   

18.
1961年,北京师范大学开办了第一届中国教育史研究班,招收学生20名,采取导师个别培养,学制三年。教育史教研室的教授们,邱椿先生、邵鹤亭先生、瞿菊农先生、毛礼锐先生、陈景磐先生、陈元晖先生等或担任编外导师,或亲自带徒,他们风格各异,各具特色,对中国教育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生的培养方式等方面均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知识分子进一步加深对新政权的政治认同、坚持党的领导是在当时中国语境下的必然逻辑和最终结果。它不仅有建国初期特定的民族语境,还有国内外局势的革命语境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的建设语境。此外,包括意识形态统一过程中的文化语境。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政治认同过程发生的重要思想事件,需要将其放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历史语境中,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教育学六十年的发展历经曲折,老一辈教育学家亲历其中,他们的个人经历,记录了新中国教育学的成长历程。当代教育学家陈信泰先生,新中国成立前学习美国杜威教育学;新中国成立后,进入第一批教育学研究生班,跟随苏联教育学专家学习苏联教育学;毕业留校任教后,在模仿苏联教授教育学的过程中,受多位老教授的影响,学习和研究中国教育学。他早期研习教育学的几个阶段,是新中国教育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他的个体经历,是新中国教育学早期发展历程的个体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