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刊文摘》曾登载过一则精美的哲理短文。文章是说一位叫多克的信差始终坚信自己的使命就是向人们传递快乐。他将信件和电报送到人们手中时,留给人们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今天是美好的一天,要笑口常开,别再烦恼。”二战时,多克到野战医院做了一名志愿者,他在墙上写了一句话:“没有人会死在这里。”后来,不但伤员,就连医生、护士包括院长,都渐渐地记住了这句话,伤病员们为了不让这句话落空而坚强地活着,医生、护士为了这句话,尽力地给伤员医治和护理,于是,这个医院变成了一家“坚强”的医院,每个人的脸上都有一种盼望和坚毅的表情。文…  相似文献   

2.
《报刊》曾登载过一则精美的哲理短。章大概是说一位叫多克的信差,他始终坚信自己的使命就是向人们传递快乐。他将信件和电报送到人们手中时,留给人们一张小纸条,告诉他们“今天是美好的一天”,“要笑口常开”,“别再烦恼”。二战时,多克到野战医院做了一名志愿,他在墙上写了一句话:“没有人会死在这里。”后来,不但伤员,就连医生、护士包括院长,都渐渐地记住了这句话.伤  相似文献   

3.
王飙 《师道》2003,(10):4-5
充满积极因素的激励,不管她是来自他人,还是来自自己的心灵深处,都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力量和无穷的智慧,她永远像我们生命中的一块块砺石,能让我们的生命之剑保持住无坚不摧的锋利。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个叫多克的人为了献身于消灭法西斯的正义战争,自愿到一家战地医院服务。当他看到医院里到处充满着阴郁的死亡气息的时候,生性开朗乐观的多克便决定改变一下这里的氛围,于是,他拿起大笔在医院一处最显眼的墙壁上写下:“没有人会死在这里!”开始的时候,人们并不以为然,可渐渐的被送进医院里的每一个伤病员和医院里的医生和护士,都默…  相似文献   

4.
张玉庭 《湖北教育》2006,(12):58-58
“出口成错”的人有个特点,常常“不懂装懂”,以至因信口开河或者念错了音、写错了字。 请看一个真人真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猪八戒的扮演者叫马芮。一次,马芮到一家医院看病,那里的护士们都不认识这个“芮”字,又不虚心请教,便胡猜乱想地瞎喊一通,先后把他喊成了“马丙”“马苗”“马内”“马肉”,他哭笑不得,这才下定决心改名叫马德华。  相似文献   

5.
《教师博览》2003,(5):4-5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说的。之后,被老师们广泛引用,而且出现了一些与这句话类似的说法:“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等等,表达的都是同一意思,就是教师和学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句教育界的“名言”在被广泛引用的同时,也引起了众多的争议。到底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几年前,听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时,顿觉惭愧和震撼。惭愧的是,原来那些几乎个个都可以成材的学生到了我手里,并没有达到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6.
造句     
那一年,我教了一个寄宿班。一天,我给学生们上语文课,学习“爸爸是解放军。妈妈是护士。我是小学生”这几句话。讲完课文,我对学生们说:“你们谁能照着课文造一个句子?”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爸爸是经理。”“爸爸是董事长。”“爸爸是老板。”一个小胖子执著地举着手着急地叫:“老师。老师。”我示意他发言,他站起来,洋洋得意地说:“爸爸是大老板。”据我所知,这些孩子们的父母,大多是外地来北京做生意的,除个别的拥有较大规模的公司外,大多数父母还只是辛苦经营着不大的生意,而那个声称“爸爸是大老板”的孩子的父…  相似文献   

7.
幽默园     
将来时语法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题目:请把“我的哥哥去学校”这句话改成将来时。“布朗,请你到前面来改一下。”“这太简单了。”布朗漫不经心地撇撇嘴,然后他大步走到黑板前,迅速写道:“我哥哥的儿子去学校。”别着急顾客:我的菜怎么还没做好呢?服务员:请问您定了什么菜?顾客:炸蜗牛。服务员:哦,请别着急,您知道,蜗牛是行动缓慢的动物。在马德里,一场斗牛赛刚刚结束,一位著名的斗牛士受到重伤。他刚刚被抬进医院不久却又见他全身多处缠着绷带从医院走了出来。“我一定要报仇。”斗牛士向聚集在医院门前的众多崇拜者…  相似文献   

8.
多克是一个信差,他始终坚信自己的使命就是向人们传递快乐。因此,他的口袋里总是装着许多小纸条,上面写着一些鼓励性的话。他将信件和电报送到人们手中的同时,也留给他们一张小纸条,告诉他们“今天是美好的一天”,“要笑口常开”,“别再烦恼”。  相似文献   

9.
他转入中心校两个半学期里,没有跟我讲满5句话,更别说主动跟我打招呼。可今天放学时,他却跑到我面前,站直身子,恭恭敬敬地喊了声“蔡老师再见”。一股成功的喜悦顿时涌上我的心头,语文课前的情景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在上午的语文课前,我走进教室对学生们说:“老师要为我们班的一位同学鼓掌3分钟,大家愿意一起来吗?”学生们跟着我鼓起了掌,不过都很惊讶,不知道究竟是谁会受到如此“隆重”的嘉奖。掌声过后,我问道:“你们说,平时哪位同学的话最少?”学生们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他,而他则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在我…  相似文献   

10.
在一节语文课上,教师要学生用“公”字组词,当小刚站起来回答说“公鸟”时,教师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当小学一年级学生小明在读“琦琦明白了学习的意义,从此,他发奋学习”这句话时,由于他不认识“奋”字而把这句话读成了“琦琦明白了学习的意义,从此,他努力学习”。教师听见小明把“发奋”读成“努力”,则马上说,小明读错了,要他再读一篇。于是小明就着“发奋”两字的拼音将这句话再读了一遍,但他这次把“发奋”读成了“发疯”。试想想,小刚、小明遭遇几次如此模式化的要求后,他们还敢言说、还愿言说吗——  相似文献   

11.
点亮心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多云黯淡的午后。英国小说家西雪尔·罗伯斯照例来到郊外的一个墓地,拜祭一位英年早逝的文友,就在他转身准备离去时,竟意外地看到墓碑旁有一块新立的墓碑,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全世界的黑暗也不能使一支小蜡烛失去光辉!炭火般的语言,立刻温暖了罗伯斯阴暗的心,令他既激动又兴奋。罗伯斯迅速从衣兜里掏出钢笔,记下了这句话。他以为这句话一定是引用了哪位名家的“名言”。为了尽早查到这句话的责任编辑/比格出处,他匆匆地赶回公寓,认真地逐册逐页翻阅书籍。可是,找了很久,也未找到这句“名言”的来源。于是,第二天一早…  相似文献   

12.
小学时,班里有一个男生,成绩很不如人意。男生的哥哥高我们一届,却是数一数二的尖子生。于是,班主任经常以“你哥哥和你就是天和地”为开场白对该男生进行一顿批评,这句话伴了他整整三年.以致小学毕业后班里每一个同学都深刻地记住了这句话。  相似文献   

13.
被埋80d,时后,他被救了出来,就在人们要将他抬上救护车时,他对在场的救援人员说:“叔叔,帮我拿支可乐。要冰冻的。”现场的救援人员都被这句话逗乐了,也“逗乐了悲伤的中国”。这名在地震当中永远失去右臂的17岁少年,就是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的薛枭,他这一简单而乐观的要求,通过镜头,传遍整个悲痛的国度,成为令人温暖的“地震名言”,他也被人们冠以“可乐男孩”的称号。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际交流日渐增多,人们的交往日趋频繁,英语这门语言工具越来越显示出了重要地 位。可是,过去的“应试教育”培养的是一大批掌握大量词汇和语法的“哑巴高材生”。他 们到了国外甚至连问路都不会,这典型的“哑巴英语”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充分 发挥儿童学英语  相似文献   

15.
看到这个题目.或许很多老师都不陌生,特别是对“老师.我不想读”这句话。对于对这句话不太清楚的人而言.我还是有必要先讲一讲它的出处。这句话出自一个有名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在上一节公开课时.他请一位学生起来读一下课文.可是这位学生却以“老师,现在我不想读”拒绝了老师的要求。但是这位老师却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笑容依然”地请学生坐下,让他等到想读的时候再读。  相似文献   

16.
科技知识     
电脑应用在上海电脑在医院里键盘“嗒嗒”作响,磁盘“咝咝”地旋转,荧光屏上显示出一连串的字母、数据。这是医院的诊室吗?病人心中嘀咕着。才几分钟,键盘又“嗒嗒”地响了一番,一张打印好的处方送到了病人的手里。“好了,下一位请进。”护士热情地招呼着。在上海的许多医院里,电脑和医生、护士们配合默契,得心应手,受到广泛的欢迎和赞扬。  相似文献   

17.
新聚焦“淘气包马小跳”里有个《都是马小跳惹的祸》的故事,讲的是秦老师为了上好公开课,事先排练了许多遍,到正式上课时,马小跳说:“我觉得路曼曼今天没有昨天说得好,昨天她……”这句话彻底砸了公开课的锅,可马小跳并不知道他惹了祸,他只是说了自己想说的话。当我们读到这时,忍不住被马小跳的淘气逗笑了,要知道这句话是在场的每一位同学心里想说的话,可大家却都没说,因为大家早就懂得了“察颜观色”,知道为了不让老师生气并不是自己想说的话都能随便说的道理。难怪别人说我们有两套“语言系统”:一套是专门对付大人们的“官话”,一般适用…  相似文献   

18.
轻松做老师     
宋壮丽 《山东教育》2005,(23):91-91
“我都快累死了,”早晨,气喘吁吁的母亲们常对我说这句话。“从睁开眼睛到现在,我和他爸爸就没闲着,哄他起床,给他穿衣服,洗脸,看着他吃饭,好不容易出了家门。哎!每天早晨都像打仗似的。这不,家里还是一窝乱,被没叠,碗没洗,只好中午再收拾了!”看着满头大汗一脸无奈的母亲们,我一点也不同情她们。有些事情孩子们自己能做,并且还会做得很好,为什么父母却偏偏要替她(他)做呢?一个孩子都累成这样,如何去面对一群孩子呢?  相似文献   

19.
我的孙子小宇一岁多的时候,到医院打防疫针,哭了。从此以后,他看见穿白衣服的医生、护士马上就哭,就是平时去检查身体,也不肯配合。为了这,我们伤透脑筋。怎样使孩子不怕医生,打针不哭呢?我做了一些工作,并收到较好的效果。孩子喜欢做游戏,我经常和他做“到医院看病”的游戏。当孩子情绪较好时,我带他在屋子里走一圈(算到了医院),而后叫他  相似文献   

20.
康松 《青年教师》2006,(3):10-11
一、善于学习 先给老师们讲个故事,一位学者去向一位高僧求教。这位禅师请他坐下,然后给他倒水,水已经满了。沿着杯壁溢出来,可他还在倒。学者说:“大师,已经满了。”这时,禅师停下手。意味深长地说:“你的思想就像这杯子里的水。已经满了,如果你不先把自己杯子里的水倒掉,教我如何对你说惮?”为什么给老师们讲这个故事呢,因为在学校听课、评课时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别人善意地提出自己对一节课的意见时,个别执教的老师总是爱打断别人的话,反复强调:“我是这样想的。”别人刚有一句,他已经有十句话在等着了。有自己的想法当然好,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思想。可是,先让人把话说完。先听听别人有什么想法,别人的想法有没有道理不好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