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小莎 《今传媒》2015,(1):80-82
京报是清代面向社会发行的民间报纸,虽与后来发展势头强劲的新式报纸在内容、形制、办报思想等方面皆有不同,但却对当时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根据文献考察法仔细梳理了京报的发行机构、发行途径及发行费用等史实,力图还原关于京报发行的各个重要环节。本文认为清代民间报房出版的京报的发行既依靠官方驿制塘兵传递,也由于京报面向社会的民间性质,也依赖民间信局来传递,而且还有些微社会闲散人员为博锱铢之利而奔走四方贩卖或翻印京报。  相似文献   

2.
高江川 《传媒》2003,(8):38-41
停办县市报是本次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工作的一场重头戏。但绝大部分县报的停办,并不意味着县报概念从此消失,一个面向群众,面向市场,按新闻规律和市场规律办报的新的县报时代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3.
发行费率居高不下一直是报刊自办发行的难言之隐。温州报业发行有限公司通过发行管理的精细化、有效化和创新化,在发行费率有所下降的前提下,2006年经济总收入保持上升趋势,年收入将近4000万元。其中,零售收入约400万元,DM夹报收入近600万元,报款流转额超过1亿元,均比2005年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邮政报刊发行,是邮政业务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也是我国的一项传统业务.1950年3月,随着<人民日报>交邮政发行,全国各地的报刊也紧随其后,很快就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邮发合一"的格局.这种格局是学习和借鉴了前苏联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从《英语周报》的成功,看教辅报刊终端服务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预测,在我国每两个高中生和每8个初中生中就有一人使用<英语周报>.如此巨大的发行市场和网络是怎样获得的?同样, <英语辅导报>、<学英语>也是教辅报刊市场的佼佼者,在起步后某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其发行量远远超出同一时期的其他教辅类报刊,最终占据教辅市场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6.
王海 《新闻爱好者》2007,(11):23-24
《澳门新闻纸》是中国最早的译报,也是中国人自主办报的先导。中国近代报纸的起源无非从两个路径追根溯源:一是源自唐朝以后的邸报和宋朝的小报;二是19世纪初,外国传教士在华创办的近代报刊。邸报作为唐宋以后历代朝廷发布政令、记录朝廷政事和皇宫事宜的官方报纸,宋朝以后民间兴起的小报、清朝初期的《京报》都没有演绎成为大众化报纸,即  相似文献   

7.
专业报的劣势和优势
  相较于各级党报和都市、晚报类报纸,省级专业报存在两个方面的劣势。首先是发行方面没有政策保障。尽管新闻出版署在2003年对全国报刊进行了大力整顿,一些报刊停办,一些报刊脱离党政机关,但中央、省、市三级党报在发行方面的政策保障还是保留了下来,这使得三级党报的发行数量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省级专业报在整顿中几乎全部脱离了原来的主管机关,随之在发行方面的政策保障也不复存在。没有了政策保障,对于具有党报性质的省级专业报,无疑是釜底抽薪。据了解,在报刊整顿的第二年即2004年,全国大多数省级专业报发行量出现大幅度下降,河北法制报的发行量则由2003年度的6万份骤跌至3万份。第二是内容普遍呆板、单调,在短时间内很难完全走入市场。省级专业报原来大多都是各省党政部门的机关报,一直是以宣传党政部门的方针政策和先进事迹、工作成绩为主要内容,与各级党报十分类似,这决定了其内容庄重、衿持有余而丰富、活泼不足,相对于晚报都市报来说,普遍显得呆板和单调,这使得省级专业报很难真正走入市场。  相似文献   

8.
传媒动态     
正2013:IT类、财经类报纸持续走低党报、社区报、时政类报纸逆势上扬中国社科院学者唐绪军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卓宏勇近日刊文,列出2013年中国报业发展关键词,其中一组关键词为"广告发行双双下降"。文章说:2013年过半之时,"1~6月报刊广告发行双双下降"的消息传出后,业界笼罩着一片愁云惨雾。6月之后,云雾不散,报纸广告仍然持续  相似文献   

9.
吴锋 《传媒》2005,(10):16-18
1985年<洛阳日报>首创"自办发行"至今,我国自办发行经历了20年的风风雨雨,其中有一路凯歌的喜悦,也有初试江水的痛苦,但自办发行始终沉着应对,逐步走向成熟.如今,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从南国岛屿到北部草原,从都市报到专业报,从党报到行业报,自办发行模式遍地开花.回顾历史,我们发现,自办发行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实现了三大突围:第一次是冲破了邮发的垄断局面,取得了发行自主权;第二次是冲破了观念和体制上的束缚,引入营销理念,进行公司制改造,初步形成了自办发行体系;第三次是引入"整合营销"和"物流"理念,实现了"发行经营"向"经营发行"的转变,自办发行渐趋成熟.  相似文献   

10.
黎藜 《中国出版》2018,(22):64-67
发行是衡量报刊到达与影响的重要因素,晚清岭南报刊发行呈现了两个特征:囿于区域的国内发行,在海外华侨聚集地的广泛传播。区域发行,聚焦区域需求、区域事件引领区域舆论;海外发行,促进革命思想在华侨中传播。发行是晚清岭南报刊推进革命思想传播、引导革命舆论的重要路径,通过报刊发行,引导了革命舆论,推动了革命实践。  相似文献   

11.
方兴 《新闻世界》2009,(4):76-77
本次调查选择了合肥市9个地区,90个报刊点,开展为期20天的调查,重点选择报刊销售的种类与数量以及报摊零售商眼中报刊怎样才能“卖得好”两个判别性指标开展调查,以期描述合肥地区报刊零售发行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2.
祝和平 《今传媒》2009,(6):37-38
一、传统报媒遭遇寒冬免费报刊来势凶猛 1995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出现了依托地铁面向大众的免费报纸《都市日报》.此后,《都市日报》成为全世界最大、扩张最为迅速的免费报纸集团.这种依托地铁派送发行方式带来的成功,引起世界各大传媒的纷纷效仿,免费报纸逐渐风靡全球.其中尤以法国的免费报刊最为强势,达到平均每5份报纸中就有一份免费报刊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发行管控”是中国各个时期报刊媒体管理的重要方式与手段.自古代至今,中国报刊发行体制经历宋代至清末传统报刊封建主义君主专断型发行体制,清末近代化报刊封建主义法治型发行体制,民国时期资本主义法治型报刊发行体制,新中国成立至“文革”结束社会主义计划型报刊发行体制,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初级法治型报刊发行体制.其变迁历史启示现实,主流话语传播因素、发行市场良性发展因素是报刊发行体制变革必须考量的基本因素.同时应当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实现报刊发行量稽核机制有效运行、构建报刊发行人才培养及专业技术职称体系、加强报刊发行行业协会建设、大力治理摊派发行.  相似文献   

14.
民营发行集团的出现 京城一家报社用“水银泄地”来描述他们为界内称羡的发行攻势和巨大投入。实际上认准“发行决定报刊未来”并为此殚精竭虑、甚至茶饭不香的是那些新报新刊的老总们。亲眼所见,一家地方新办保健报女总编就在为发行左奔右突了好一阵,仍未找到看好的发行代理  相似文献   

15.
田珂 《传媒》2006,(8):37-40
新中国成立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报纸发行完全通过邮局发行,没有自己的发行系统,报刊社将发行工作完全托付给邮局,由邮局全部承担,但是,传统的邮发方式在新形势下逐渐显现出了它所固有的弊端,有些方面已经不能满足报刊社的要求,例如通过邮局订阅报刊可能会使整个订阅过程延长,投递速度慢,订阅报刊种类短缺等就等于断了报刊生存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2008年,《新闻晨报》和《新闻晚报》从发行速度、开拓区域及灵活性三个方面人手,对两报已有资源进行了整合优化:一是发行竞速,利用户外看板滚动插放两报新闻。该户外看板为1.6米高、1.4米宽的直立有机透明板。分布在上海15个中心商圈,每天两次滚动插放两报当日要闻,突破了原有的报刊发行界限,提高了对受众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蔡银春 《编辑之友》2021,(9):93-100
晚清女性报刊主要由民间群体创办,为长远计,办刊者在注重刊物公益性的同时,不得不兼顾报刊的经营.女性报刊的经营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采用同人出资、社会筹捐、商业性招股筹资等数法并用的方式募集办刊资金;另一方面,采取低售价、优惠促销、开展广告业务等办法扩大报刊的发行和影响.这些经营实践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报刊的推行和传播.但总体上来看,由于现代经营管理手段的匮乏及受彼时社会环境的影响,晚清女性报刊普遍经营困难,存世时间大多不长.  相似文献   

18.
世纪华文 《今传媒》2010,(4):115-116
2009年,世纪华文沿用SIS报刊研究体系和SRR研究系统,对全国报纸发行市场做了连续性监测,研究的内容主要分报纸发行和读者研究两个角度,其中,发行部分细分为零售发  相似文献   

19.
报刊发行是报社的 生命线。综观目前 广播电视报的发行,大体 上是邮发和自办发行两 分天下。自办发行有很大 的优越性,但对末梢投 递,零星销售点很难兼 顾。邮局征订,发行力度 大,特别对一些偏远订 户,末梢投递,邮局自有 其优势,能避免自办发行 投递的盲点。但它发行费 率高。况且邮局报刊多, 它要追求自己效益的最 大化,不会专注于广播电 视报,自然就影响了广播 电视报的发行量,所以这 两种发行方式都不完全 适应当前市场的竞争。针 对目前的发行现状,我们 采取了以下措施: 捆绑发行,优势互补 不同利益主体同时又有互补性的…  相似文献   

20.
学习类报刊自办发行从产生到现在已有很长的历史了。作为邮局发行不足的弥补,学习类报刊自办发行以其灵活、多样、机动等特点由小到大,渐渐发展成为一种很重要的发行渠道,并且在今后一个相长的时间内,将会在发行舞台上大展身手,与邮局发行并列甚至超过邮局发行,成为学习类报刊的主要发行渠道。这是因为,邮局发行因其体制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